●共栽植白皮松、白蠟、玉蘭、楸樹等苗木近200株
●2025年,規劃24個義務植樹點位,推薦7個“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已完成430余場義務植樹活動
春風拂綠,萬象更新,雨後的空氣中瀰漫着泥土的芬芳。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的重要指示精神,4月19日,豐台區四套班子領導來到豐臺街道莊怡公園植樹現場,與社區居民代表、學生代表共同開展“以樹立契共育未來”主題義務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發出綠色倡議,號召廣大市民通過多種形式擴綠興綠護綠,助力樂學公園建設,為首都發展增綠添彩,為花園城市建設貢獻新力量。豐台區委書記王少峰,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張艷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高峰,區政協主席李嵐,區委副書記蔣達峰參加。
多方聯動共促自然教育
近200株苗木紮根樂學公園
植樹現場眾人熱情高漲,鐵鍬上下翻動,泥土簌簌落入樹坑,樹苗在一雙雙手中被穩穩安置,紮根土壤。與以往傳統植樹活動不同的是,此次植樹完成後,大家又開展花卉播種、地被栽植、苗木補植、綠籬修剪、病蟲害防治、樹牌懸挂等活動,共栽植白皮松、白蠟、玉蘭、楸樹等苗木近200株。微風掠過,沙沙作響的枝葉與樂學公園中學生們的歡笑聲交織,為莊怡公園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圖景。
植樹間歇,王少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同繪就美麗豐臺新畫卷,為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北京篇章作出更大貢獻。要不斷提升公園品質。科學規劃公園功能分區,統籌配置文化展示、便民服務、商業休閒等設施,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巧妙利用岩石等自然元素,通過藝術化設計,打造兼具生態價值與美學效果的景觀空間;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賦予樹木獨特的故事內涵,提升公園文化感染力。要深入推進自然教育。推動街道、學校等主體聯動共建樂學公園,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凝聚共建合力,將自然資源課程化、系統化、特色化,推動城市生態與教育功能的有機融合。
張艷林強調,要強化統籌區域資源,拓展豐富綠化美化形式和內容,營造愛綠、植綠、護綠、增綠的濃厚氛圍,動員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參與義務植樹,全力推進“花園城市”建設。要抓好造林綠化工作,科學規劃綠化佈局,高標準、高品質完成造林綠化任務,依託林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林下經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課堂與自然無縫銜接
10個精品樂學公園讓知識變鮮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植樹活動所在的莊怡公園,正是豐台區創新打造的“樂學公園”體系代表項目之一。該體系將自然資源與教育實踐深度融合,目前已在豐台區打造包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北京園博園在內的10個精品樂學基地。通過“一校一園”結對機制,十二中、十一學校等24所學校已完成啟動儀式並掛牌,玉林小學、蓮池小學等8所學校為樂學公園綠地重新命名,33所試點學校均出具樂學公園校級建設實施方案並全部實現開展活動和常態跨學科課程,共計開展樂學活動51場、課程55場。改造後的莊怡樂學公園不僅新增了研學中心、昆蟲旅館等特色設施,還設置了觀鳥站、療愈小屋等互動體驗區,真正實現了“課堂與自然的無縫銜接”。十二中初一學生張鈺賀在活動中興奮地表示:“在這裡不僅能親手種樹,還能當講解員、觀察植物,學習變得特別生動有趣。”“過去孩子們的學習場景主要局限於教室,對課本中描繪的農耕勞作等內容,因缺乏直觀體驗而難以深刻理解。現在學校附近的樂學公園恰好為孩子們搭建起一座連接書本與現實的橋梁。”學生家長楊女士説,孩子們定期在此觀察、記錄鳥類,讓知識從書本走向生活,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不僅有助於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能培養觀察能力、實踐能力與探究精神,為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這種寓教於樂的模式,正是豐台區打造“樂學公園”的初衷。豐台區的生態建設成效不僅體現在特色項目上,更反映在整體數據中。據了解,2024年以來,豐臺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全面啟動花園城市建設。建成南苑森林濕地公園萬畝濕地景觀,被譽為年輕人的“天空之城”,燕景臺、小龍河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打造永定河畔13公里親水綠道,讓市民能夠親近自然、享受水韻。以永定河濕地東岸、北宮國家森林公園、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和蓮花池公園為重點區域,構建“一帶、三園、多點”的觀鳥平臺,讓市民沉浸式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收錄在《北京市公園名錄》中的公園共計116家,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3.37%,“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已成現實。
寓教於樂
花園城市建設有“綠化”更有“文化”
隨着“首都花園城市”建設的全面推進,2025年3月,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推出《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2025版)》,由原來的“八大類37項”盡責形式改為“八大類47項”,創新設置了“花園場景營造類”“設施修建類”盡責形式,形式更加豐富、更加貼近生活。據了解,目前豐台區發佈了“2025年春季義務植樹地圖”,精心規劃24個義務植樹點位,推薦7個“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基地活動全部通過“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微信小程式,面向全市線上發佈義務植樹盡責活動資訊。市民可通過該小程式線上預約,活動現場簽到盡責,實現“線上預約—線下盡責—線上領證”的模式,極大地拓寬了參與義務植樹盡責的途徑。截至目前,豐台區今年累計完成430余場義務植樹盡責活動,參加人數超萬人。在豐臺街道居住三十餘年的任阿姨説道:“從單純的綠化到現在的‘可玩可學’,公園的變化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生態建設的成果。樂學公園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學習環境,而且給我們老年人也提供了高品質的休息空間。今後,我也會倡導身邊的人,每年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為社區家園添一抹新綠。”
從厚植花園城市綠色根基、完善公園體系到拓寬公眾參與渠道,豐台區的每一項行動,都紮實地推動着“首都花園城市”建設。未來,在各方的齊心協作下,豐台區將持續綻放綠色魅力,實現生態與教育的和諧共榮,描繪出一幅更加絢麗的花園城市新畫卷。
豐台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領導,區法檢“兩長”及區有關單位負責人一同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