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為底 以花興業 豐臺持續鋪展花園城市新畫卷

日期:2025-04-16 15:25    來源:​豐台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當春光灑落永定河面,綠堤公園蘆葦叢中的生命開始甦醒——青頭潛鴨展翅掠過湖面,疣鼻天鵝向天空引頸長鳴,永定塔的銅鈴被微風搖響。這一刻,歷史的水脈與現代的綠意共鳴,將豐台區主動融入“兩園一河”聯動發展,着力推動河西地區建設的生動實踐場景勾勒,“以綠為底,以花興業”,豐台區持續不斷推進花園城市建設,打造城市生態樣板。

  綠堤長歌:永定河畔的時光詩箋

  “十年前,這裡還是採砂場,連鳥兒都不多,但現在黑鸛都會在步道旁孵蛋。”65歲的附近居民王勇見證了綠堤公園的變遷——消失了近二十年的二月蘭突然在河堤上綻放,連野大豆種群都從稀有變得常見。

  近年來,豐台區永定河生態治理取得較好進展。2024年的監測數據顯示,這片105公頃的生態綠洲,已經滋養了181種鳥類(佔豐台區鳥類總量的84%),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北京市新記錄物種斑頭鵂鹠也在此落戶。野生植物種類從四年前的112種增長到242種,佔全區總量的46%,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以及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菰在此繁衍生息。

  永定河還似一條蜿蜒前行的天然錦帶,勾勒出一幅兼具深厚歷史與綠意景致的文旅長卷,吸引着八方來客前來探尋、領略。若游客沿永定河向南行進,或可如置身莫奈畫作般徜徉於紫谷伊甸園的花海,或可身着漢服在北京園博園朱紅回廊漫步賞櫻,或可踏足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的槐林靜候紅隼現身……豐臺還致力於智慧樓宇與自然景觀的和諧共融——當孩童在口袋公園與紅隼相互凝視時,麗澤金融商務區的精英們享受着城市中的綠色森林。

  當前,豐台區正大力推進花園城市建設,用實際行動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交響曲。

  功能躍升

  從郊野公園到全齡友好型生態綜合體

  “嘀——”清晨七點的入園高峰,主入口的智慧管理系統如同精密運轉的生態大腦,AI攝像頭實時捕捉車流動向,動態調整閘機開闔節奏,讓早高峰的車流吞吐效率較改造前提升40%。保安隊長笑言:“以前這裡堵得能遛鳥,現在鳥都愛在道閘上歇腳。”

  2024年夏天,綠堤公園完成了“綠隔地區公園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首期工程,實現了從郊野公園到全齡友好型生態綜合體的華麗轉變。改造後的宛平湖廣場引入了晨光芒、馬藺等節水植被,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河岸景觀。同期完成改造的還有其他5個公園:經儀公園新增了林下科普課堂,萬豐公園創設了兒童自然游戲區,禦康公園融合清代養馬場遺址打造了文化體驗區……改造工程背後,是237條市民建議築起的民心工程,街道還拓寬了公園附近多處人行道,使公園真正成為市民的心靈棲息地。

  不僅如此,途經綠堤郊野公園、曉月湖公園、紫谷伊甸園和北天堂公園的13.08公里永定河親水廊道也於去年建成開放,成為豐台區騎行、徒步的又一個好去處。

  織綠成網

  利用生態“綠島”帶動周邊産業升級

  作為西山永定河文化精華區的核心部分、北京花園城市建設的精華片區和京西地區轉型發展的重要區域,北京園博園鷹山下變身月季花廊;盧溝橋、宛平古城、紫谷伊甸園共同構成永定河畔的“生態珍珠鏈”;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的沼澤地裏,監控拍到了北京罕見的歐亞水獺。豐台區十年間新增134處公園綠地,生態“綠島”成為百姓家門口的標配。

  “過去綠化是見縫插針,如今是織網佈局。”豐台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綠堤模式被複製到6條河道治理:馬草河“會呼吸的堤岸”,曉月苑污水管線貫通後水質躍升優良……2025年西擴工程啟動後,綠堤將突破行政區劃,與房山琉璃河濕地形成跨區生態廊道。宏大的數字背後,是1.6萬畝新增林地、150公里河道綠化、5400萬盆花卉的積澱,最終化為市民手機裏的四季九宮格——春桃映水、蘆花飛雪、候鳥歸巢……

  豐臺生態復興的樣本帶動了周邊産業升級。2024年,豐台區花卉産業“花十條”政策落地,圍繞“五花”發展路徑(“重構花鄉、促進花科、打造花市、建設花城、凝聚花神”),激活傳統花卉産業優質基因,構建現代化花卉産業體系。統籌推進花卉科創中心、羊坊花卉綜合産業園項目建設,謀劃南森城園産展融合,打造國際花展示範區項目。

  成立全市首個花卉苗木數據資産創新實驗室,成功選育花卉新優品種100個、生産生態節約型宿根植物品種12個。與全國8個城市成立“總部+基地”花卉産業創新聯盟,不斷延長花卉産業鏈、拓展輻射面,2024年銷售盆花5400萬盆、鮮切花1.15億枝……

  全民共建

  從“全民植樹”到培養新生代生態責任感

  綠堤公園與學校合作,建立了實踐基地,孩子們通過觀察候鳥、認知菰草等活動,逐漸培養起生態責任感。“當學生發現白鷺只選擇潔凈水域棲息時,自然就懂得了守護的意義。”宛平幼兒園園長陳煜指着觀鳥記錄本説道。

  除孩子們外,市民們也積極參與進“全民植樹”活動中。近幾年來,豐臺綠化工作持續穩步推進,多個大型義務植樹基地在此落地生根。2020年,豐台區首個“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在此設立;2021年,“線上預約——線下盡責——現場制證”的模式吸引了逾千戶家庭參與種植西府海棠。

  此外,為了進一步深化新生代的綠化理念,豐台區致力於將全區116座公園改造成為“立體教科書”,開發10門區域自然教育校本課程,並構建“樂學公園”“樂學園地”“樂學基地”三級平臺。以“教育+公園+治理”為核心,打造一個集自然教育、勞動實踐、藝術創作與社區服務於一體的複合型教育空間,實現“五育”融合與基層治理創新。

  從“綠隔公園提升計劃”到“花園城市藍圖”,豐台區城市建設工作過程中堅持貫徹落實“兩山”理論,促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巧妙轉化。未來,將進一步把“提質”“興業”“利民”作為重要目標,推進花園城市建設,打造城市生態標桿。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