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以來,隨着天氣逐漸轉暖,北京進入楊柳飛絮始發期。近日,飛絮治理新裝備在東城正式上崗,凝絮劑、吸收機齊上陣,減少楊柳絮飄飛。東城區各部門紛紛升級飛絮治理舉措,改造三輪水車、運用“開花”水槍,多措並舉開展精準治理,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凝絮劑、吸收機治絮“神器”上陣
楊柳飛絮是楊柳樹種子傳播和繁育後代的一種生理現象,是植物自然生長過程中産生的必然結果。為了減少楊柳絮飄飛,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由北京創新研發的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和凝絮劑在東城區率先上崗。
近日,在東城區永定門東濱河路附近,一名工作人員正用一隻手提着一個形似吸塵器的黑色長筒,用吸頭一端吸收落在地面上的楊柳飛絮,被快速吸走的飛絮全部落在了吸頭另一端的紅色網套中。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車少臣介紹,這是科研人員創新研發的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長約一米,重量只有1.4公斤,拿在手裏非常輕便。而且,這個吸收機只吸取飛絮而不吸取其他物質,具有重量輕、吸取和收集效果好、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點。
同日上午,在東城區景泰橋西側,工作人員正在用高壓噴水車沖刷楊樹的樹冠,與以往不同的是,沖刷前,工作人員在水箱中加入了新研發的一種透明黏稠液體——凝絮劑。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王艷春介紹,凝絮劑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製備的水溶液,它可以使楊柳絮在樹上黏結、收縮,失去飛行能力,進而減少飛絮危害,起到物理防治效果。凝絮劑藥效持續期長,基本上能持續十天到半個月,而且無毒無害,後期經過雨水和光照會自然降解。
三輪小水車精細作業忙
連日來,東城區各部門紛紛升級飛絮治理舉措,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採取“因季施策,一路一策”,針對轄區範圍內173條主街,自4月1日起開啟“夜間”衝掃模式,並嚴格按照市區作業標準,使用高壓水槍或水車採取“壓茬”作業的方式對路面進行全覆蓋沖刷作業,做到“應濕盡濕、應掃盡掃”。針對轄區範圍內358條背街小巷,採用“衝掃”模式、“定段定時定人”的精細化人工作業模式及時清理楊柳飛絮,並通過優化三輪水車提高工作效率。
走進東城的大街小巷,看到一輛輛改造後的三輪小水車穿梭其中。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三所業務組長劉佔春介紹道:“以前在街頭小巷作業時,大型機械設備施展不開,飛絮清理難度很大。但現在有了這些優化後的三輪小水車,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他指着一輛正在作業的小水車説道:“你看,我們對小水車的控制開關和沖洗方式進行了改造。原來的控制開關操作很不方便,司機需要打開三輪車的後門才能操作,現在加裝了新的控制開關,司機在駕駛位就能輕鬆控制,看到前面有行人或者車輛,直接關電源就行,方便又高效。”
談及沖洗方式的改變,劉佔春説:“以前的側噴噴水方式在城區很容易噴濺行人,而且不好控制。現在我們把噴頭的噴嘴向上提高了,精準對準車道,這樣既能有效沖洗飛絮,又能避免對行人造成影響。”
濕化行動消除安全隱患
東城區各消防救援站也紛紛行動起來。王府井消防救援站及各街道小型消防站對轄區街邊道路及綠化帶開展濕化工作,全力構築春季防火安全網。
行動中,消防員針對楊柳絮易聚積區域及乾燥灌木叢,靈活運用“開花”水槍進行地毯式噴灑,有效降低可燃物燃點。作業全程嚴格控制水壓強度,既確保濕化滲透深度,又避免水流衝擊波及行人、住戶及植被,同時及時清理路面微量積水,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和居民生活的影響。
此外,結合濕化行動,各消防站還向周邊居民普及防火知識,提升群眾防火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