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與花香交織,弦歌與春輝交融。近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支援,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聯合承辦的“賞海棠花開 促文明互鑒”2025年海棠花薈暨海棠詩會活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舉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李斌出席。
瑞士、土庫曼、蓋亞那、葡萄牙、新加坡、波黑、盧森堡、巴基斯坦、保加利亞、亞美尼亞、拉脫維亞、委內瑞拉、阿爾巴尼亞等國家駐華大使,馬來西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駐華使節、外交官、國際友人代表參加活動。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王寧、張吉明、丁潔,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書記劉東偉,區委副書記、區長郅海傑出席。外交部、中聯部以及國內有關機構負責人、北京市西城區領導、基金會理事、合作企業代表等200餘人參加活動。
李斌與應邀出席活動的外方嘉賓進行了親切友好交流。李斌表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舉辦海棠花薈活動,以花為媒,邀請國內外賓朋一道,賞花交流,共同體會宋慶齡與國際友人留給我們的重要精神和思想啟迪,共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展示不同國家精彩文化,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促進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願同大家進一步加強交流,擴大合作,不斷推進中外人文交流,深化人民友好,為國家關係發展貢獻力量,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李斌與活動主賓國瑞士駐華大使白瑞誼一起,為著名畫家丁傑創作的國畫《盛世海棠》點上花蕊,並宣佈活動開幕。
白瑞誼致辭表示,這是一場充分體現國家間與人民間的開放包容、相互尊重與友好情誼的活動,我代表參加活動的外國駐華使節,感謝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舉辦此次活動。2025年適逢中瑞兩國建交75周年紀念,瑞士駐華大使館在中國各地開展了豐富的文化項目,涵蓋了多達20個城市。瑞士始終秉持開放理念,篤信和平共處、國際法則與自由貿易精神,始終願作中國的優選合作夥伴,成為中國通往歐洲市場的首選門戶。
劉東偉致辭表示,希望以海棠為媒,共同激發傳統文化的新活力,繪就交流互鑒的新畫卷,講好幸福西城的新故事。期待以此次活動為平臺,以詩會友、增進共鳴,推動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相知、相親、相融。
張吉明致辭表示,基金會以“和平、統一、未來”為宗旨,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推動人文交流合作、促進人民相知相親、服務青少年發展。歡迎各界朋友繼續支援我們的活動,同時推動更多青年朋友們參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開展的文化交流活動。
中央民族大學、西城區志成小學合唱團的《春之吟誦》用清澈的童聲穿越千年詩意,四國藝術家聯袂呈現中、法、英、日四種語境中的《春韻花語》,京西學校青少年積極參加互動表演《花間詩語》,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英國友人柯馬凱中英文朗誦毛主席的詩詞《咏梅》,字正腔圓、引人入勝。北京舞蹈學院的漢唐古典舞《踏歌》生動復原古人“踏地為節,邊歌邊舞”的歡樂場景,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青衣第三代傳人胡文閣的《貴妃醉酒》讓大家重溫經典。中央音樂學院、繽紛室內樂團的《霓裳》以中西樂器合奏出文明交融的璀璨迴響,《茉莉花》《圖蘭朵》《飲酒歌》歌曲串燒以天籟之音呈現東方雅韻與世界文明的深情相擁,將演出推向高潮。
活動現場設置了書畫、非遺、茶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項目,與瑞士駐華大使館設置的美食展臺相映成趣。專門為2025年海棠花薈定制的明信片公開發行,現場可通過專設郵筒寄遞。
宋慶齡故居從館藏文物中遴選珍貴文物,以“宋慶齡與各國友人”特展,展示了宋慶齡與世界20多個國家的聯繫,講好歷史故事,賡續傳統友誼。
“海棠花薈”原名為“海棠文化節”,自2010年起每年春天舉辦,以花為媒,以文會友,吸引眾多海內外賓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的文化活動品牌,2025年更名為“海棠花薈”。十五載春秋更疊,海棠花薈不僅是對“海棠王”盛景的禮讚,更傳承了宋慶齡推動中外友好的初心,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人文情懷,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活動將持續一個月,海棠花與百花在故居園內次第盛開,成為京城中外嘉賓賞花踏春聯誼交友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