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共譜支援協作新篇章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日期:2025-04-08 14:59    來源:石景山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第四年。這一年,石景山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支援協作工作的決策部署,助力支援協作地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2024年,石景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支援協作工作,召開區政府常務會、領導小組會等會議專題研究,統籌安排區級資金5560萬元,圍繞特色産業、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實施44個區級協作項目,積極開展高層互訪,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別赴支援協作地區進行實地對接,堅持“四個輪子一起轉”,高位推動支援協作工作取得實效。

  過去一年,石景山區牢牢抓住産業振興這一激活鄉村發展動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圍繞支援協作地區“土特産”資源,實施了一批示範性、帶動性強的産業項目,不斷增強支援協作地區內生發展動力。

  2020年,聚焦莫旗生豬産業發展,引入首農食品集團盤活福潤肉類加工廠,生豬屠宰量累計達107.74萬頭,現已成為呼倫貝爾市最大的生豬屠宰企業。

  2022年、2023年又相繼實施了生豬生態養殖示範基地一、二期項目。2024年,重點推動生豬生態養殖示範基地運營,二商集團注資4000萬元,與莫旗城投成立合資運營公司,並引入6723頭育種豬,預計年出欄生豬12萬頭。生豬養殖基地的建成投産,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更帶動了當地就業。

  在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京蒙協作資金在進一步壯大“菜果牛”三大産業、延鏈補鏈方面正發揮着重要作用。

  小城子鎮果蔬冷鏈集配中心建設項目投産運營,有效解決當地農産品的倉儲難題。援建鮮食玉米加工廠,調動當地種植鮮食玉米的積極性,提高農戶收入。

  稱多縣德達村生態産業園

  在稱多縣這樣的高原地區,氣候條件本不適宜種植草莓、番茄等作物,但在石景山區的幫助下,在德達村援建的生態産業園已經順利種下這兩種作物,幫助農民增收。

  竹山縣茶醋加工項目

  圍繞竹山縣茶産業全鏈條發展,推動茶醋飲料加工項目投産運營,目前已銷售茶醋飲料3000萬元,帶動15名村民就業。

  黎城縣核桃儲存冷庫項目

  依託黎城縣核桃種植優勢,建設冷庫延長保鮮期,帶動核桃銷售,幫助農民年均增收2.1萬元。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在攜手支援協作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一批和美鄉村也在支援協作資金的幫助下加快發展步伐。

  湖北省竹山縣擂鼓村,一體化污水處理站改建擴能項目實現了對生活污水統一收集、集中處理,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推動水源區生態保護。

  寧城縣大雙廟鎮南馬架子村

  村裏舖上了平坦的柏油路、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建起了村民議事廳,石景山區“老街坊”議事廳基層治理模式,正成為當地基層百姓共建共治共用的新模式。

  鄉村風貌的蝶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更讓鄉村旅游火爆出圈,“農文旅”融合逐漸成為現代鄉村産業集群發展的創新模式,石景山區依託支援協作地區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賦能鄉村振興。

  在寧城,通過引進在區企業小豬民宿,盤活閒置宅基地資源,在黑裏河鎮建設的民宿集群項目已投入運營,不僅填補了當地民宿業的空白,也帶去了先進的服務理念。在黎城,為提升黃崖洞景區接待能力,石景山區幫助建設的下赤峪村民宿項目已經全面啟動。

  近年來,石景山區堅持將北京市場優勢與支援協作地區特色産品緊密結合起來,主動搭建市場聯動産銷對接平臺,紮實推進消費幫扶。

  依託國家級綜合性展會——服貿會,石景山區連續四年設置支援協作展示專區,還專門為支援協作地區的農副産品增設展臺,有效提升當地産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2024年,首次與呼倫貝爾市共同舉辦優質農畜産品推介會,將更多特色産品推向京城。

  引導全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鼓勵廣大幹部職工、社會各界力量踴躍參與消費幫扶,營造了濃厚的消費幫扶氛圍。

  石景山區國資委系統深入踐行社會責任,廣泛動員國有企業籌措社會幫扶資金,積極與支援協作地區開展村企結對共建,大力推進産業幫扶、消費幫扶等工作,以實際行動彰顯國企擔當。

  一年來,全區各部門廣泛凝聚民企力量,引導民企發揮資金、技術、市場等優勢,把先進技術模式、現代生産要素等引入鄉村,為支援協作地區鄉村振興注入“活水”,努力實現群眾致富、村集體增收、企業發展多方共贏。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支援協作工作開展以來,石景山區積極推動人才交流,堅持把智力支援作為打基礎、利長遠、管根本的大事,全年共選派93名醫療、教育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用心用情用力為支援協作地區打造“帶不走的人才團隊”。

  石景山區的挂職幹部將支援協作地區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們把責任扛在肩上,積極牽線搭橋,幫助協調解決政策落實、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以赴開展支援協作工作,確保所有項目落地見效,也成為石景山區與支援協作地區建立深厚情誼的橋梁紐帶。

  在與支援協作地區攜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我們步履堅定,碩果盈枝,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鄉村新畫卷正徐徐鋪展。未來,石景山區將充分凝聚全社會的磅礡智慧與強大力量,與支援協作地區緊密攜手、並肩同行,共同譜寫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新畫卷。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