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藍圖中,豐台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定位,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京津冀協同發展已走過十年曆程,豐台區取得了哪些成績?又將如何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作出自己的貢獻?近日,“長安街知事”專訪了豐台區委書記王少峰。
協同發展橋頭堡
産業輻射興八方
記者:豐臺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之稱,您如何理解這一角色?
王少峰:豐臺是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區,隨着我們對首都城市規劃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豐臺是首都功能拓展區、中心城區增長帶、城南發展新引擎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之所以我們理解豐臺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主要是從交通聯絡、城市關係和産業發展三個角度看。
從交通聯絡上來看,位於豐台區的北京西站、北京南站、豐臺站,實際上是從整個城市的西南、正南、東南向京津冀全面展開。特別是隨着麗澤城市航廈的建成,我們就形成了覆蓋京津冀的一個半小時“交通圈”。京雄快線開通以後,我們到雄安新區將實現50分鐘的高效通勤,大興機場到雄安也只有19分鐘的時間。
從産業發展來看,豐台區數字金融、軌道交通、航空航太等高精尖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具有在京津冀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聯動的基礎優勢,隨着麗澤北區國際金融城、園博數字經濟産業園、看丹獨角獸創新基地、分鐘寺新國貿、大紅門博物館群等重大項目實施,未來將在金融業、高端製造業、資訊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領域具備帶動城南四區和津冀區域的産業基礎,使豐臺成為帶動城南和津冀地區發展的“橋頭堡”。
從交通物流和城市保供來看,豐台區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活消費品供應樞紐,聚集了新發地、岳各莊批發市場、大紅門京深海鮮批發市場等大中型農産品批發市場,以及眾多生活消費品市場,一頭連着北京大市場,一頭連着産地和農戶,在京津冀區域形成了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借助於交通的便利條件,豐台區必然會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
記者: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走過十年曆程,豐台區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少峰:在工作實踐中,豐台區緊緊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積極推進交通一體化、産業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不斷畫圓“通勤圈”“功能圈”和“服務圈”。
“通勤圈”的建設,實際上就是利用我們“三站一樓”的交通優勢,同時我們還有京雄、京滬、京港澳、京開、京臺、京昆以及大興機場高速等密集的高速路網,實現和河北、天津的快速通達。
從“功能圈”來看,過去10年我們累計疏解了一般製造業企業365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216家,疏解倉儲物流基地14家,完成了麗澤、木樨園兩家長途客運站的疏解,同時,還有十余家大型企業先後把生産環節轉移到河北、天津地區。在軌道交通、低空技術、空天資訊等領域,我們推動三地交互,從“疏解—承接”“研發—轉化”模式向“創新整合—賦能升級”大科創進行轉變,圍繞“創新生態—規模應用”長科創拓展升級,更好地實現産業協同發展。
從“服務圈”來看,我們聚焦便利企業跨區域經營和群眾關切的異地辦事問題,實現了100多個政府事項的異地辦理。特別是從2024年開始,我們以豐臺法務區為依託,成立了京津冀法律服務協同發展中心和京津冀律師驛站,助推法律服務資源共用。我們構建了三地交流的“人才圈”,發佈了“京津冀人才區域協同發展機會清單”,推進京津冀青年“雙創”會客廳、京津冀通辦中心的建設,落地“國際人才港”“京津冀青創營”,更好地服務河北、天津和北京的人才交流以及青年的創業就業。
做強“軌道上的京津冀”
建設“首都綠色會客廳”
記者:您多次提到“三站一樓”“超級TOD”,在強化京津冀交通網路方面,有什麼具體的謀劃?
王少峰:近年來,我們統籌轄區“三站一樓”交通樞紐資源,以及高速路網資源,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項目,做強“軌道上的京津冀”。提升“站、産、城”發展能級,我們將以“三站一樓”為牽引,鞏固提升超級TOD示範區支撐功能。比如聯動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和麗澤航廈,謀劃建設面向京津冀的活力中心、打造京雄産業交互樞紐、構建豐臺超級TOD示範區。
我們還將優化“三大門戶”環境,融合綠化、彩繪、燈光等多元元素,融入豐臺特色文化,建設“首都綠色會客廳”。加快實現“站、産、城”相融合的城市發展新場景,發揮交通樞紐優勢,打造“樞紐經濟”。通過交通一體化牽引三地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如今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天津西青區最近就在豐臺麗澤設立了駐京創新中心,這是三地協調創新上的一個非常好的進展。
聯動津冀産業鏈
推動三地協同創新
記者:新的十年已經開啟,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縱深發展方面,豐台區有什麼規劃?
王少峰:過去十年,我們優化協同創新環境,推動科技企業雙向佈局。截至目前,豐台區“小巨人”、專精特新、國高新等科技企業中,共有450多家科技企業在津冀地區設立了759家分公司、子公司,河北和天津地區有144家國高新企業在豐台區設立了161家分公司、子公司。豐台區與津冀地區在眾多領域形成了較好的聯動發展態勢,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合作共建持續強化,産業體系深度融合,科技協同創新不斷推進,創新資源與服務要素協同催化,形成了比較好的科技轉化通道。
接下來,我們將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主線,以“軌道上的京津冀”為基礎骨架,以人才一體化發展為“先手棋”,以城南四區和河北京南三地為先行區,繼續深化“豐雄人才零界灣”創新項目,強化三地“一盤棋”統籌,深入開展跨區域“強鏈、延鏈、補鏈”行動,組織上下游企業撮合對接,促進優勢産業集聚,聯動津冀産業鏈,推動三地資源要素的高效流動和協同創新,更好地支撐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我們將全力打造“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建設先行區。目前,豐台區已與雄安新區簽訂了人才一體化發展合作夥伴框架協議,發佈了2025年首批“豐雄人才零界灣”合作項目,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團隊落地。我們還將以“豐雄人才零界灣”項目建設為牽引,協同大興、房山、經開區融入“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南部行動計劃,攜手打造人才引育“共同體”。
豐台區還將加強與雄安、河北的對接,充分利用倍增追趕合作發展豐臺大會等平臺,發佈相關倡議,進一步凝聚共識,擴大影響力。我們要聚焦衛星網際網路、軌道交通、低空技術、智慧製造等重點産業領域,謀劃形成一批有引領性、示範性的産學研合作項目,促進兩地科技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以“點對點”合作助力政務服務事項異地辦理的精準化對接、精細化管理,推動更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搭建服務框架,建立北數所數據要素服務中心,更好地為北京、天津、河北有數據服務需求的企業提供諮詢及數據要素全流程服務,推動京津冀地區數據要素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