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區:窗口“益先鋒”跑出法治“加速度”

日期:2025-03-03 16:19    來源:門頭溝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門頭溝區司法局機關黨委積極打造窗口“益先鋒”黨建品牌,以區法律援助中心、華夏公證處、區律師行業等法律服務領域為重點,突出公益導向,引導全局黨員幹部在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上爭當先鋒,通過“一窗口一公益實踐、一窗口一公益模範、一窗口一公益品牌”,探索走出“黨建引領·公益先行·司法惠民”新路徑。

  標識以紅色為主色調,主體圖像為一個繁體“益”字,強調法治為民服務導向,天平標識下的左右對稱結構,象徵着法治的公平正義。圍繞“益”字的箭頭與“益”字共同組成半開放的窗口,表明以小窗口深化先鋒實踐。標識寓意着門頭溝區司法局機關黨委持續用紅色基因激活黨員幹部投身基層法治實踐的內生動力,以高品質法治建設服務保障地區災後恢復重建和綠色高品質轉型發展,為高水準建設首都西大門貢獻力量。

  一、持續驅動黨建引領“紅色引擎”

  長效化學習強基固本。區司法局黨組充分發揮領導幹部“領學促學”作用,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構建“領導幹部-黨支部書記-普通黨員”三級學習體系,推出“政治理論+法律法規+業務知識+黨風廉政教育”學習套餐。2024年,各黨支部通過專題黨課、主題黨日、交流研討、警示教育等形式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集中學習38次,與區政法機關聯學共建開展“同堂培訓”2次。

  特色化活動凝心聚力。區司法局機關黨委組織開展“青年幹警説”、外派幹部“有説有效”分享會、中層幹部半年述職“擂臺賽”“走出去”廉政文化現場教育等特色活動,以沉浸式體驗、故事化講述提升活動效果。指導律師行業黨支部組織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主題徵文、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探索強化律師行業黨建引領新模式。鼓勵新入職幹警以無領導小組討論形式拍攝國慶節獻禮祖國短視頻,增強年輕幹警愛國情懷,激發團結奮進活力。

  二、建立完善標準規範“紅色機制”

  實施“機制優化”工程。區司法局完善常態長效機制,對司法行政內部管理、服務行為規範、業務運作流程等150項制度機制進行梳理完善、彙編成冊,使各項工作管理有章可循、有規必循。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司法行政人才培育三年行動方案、區司法局青年幹部培養方案,開展司法行政隊伍狀況分析調研,有序做好黨員發展、幹部選拔任用、輪崗交流等工作。建立科室聯席會議制度,高標準開展處科長上講臺活動,營造良性競爭、互促共進良好氛圍。打破部門界限,組建重大涉法涉訴事項研判會商工作組、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幫扶工作組等跨部門工作團隊,推動提升法律專業素養。

  實施“正風肅紀”工程。區司法局建立“查防預治”全鏈條常態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開展重點崗位關鍵環節廉政風險點排查,梳理風險點99個,制定風險防控舉措120項。高標準高品質推動黨紀學習教育,開展《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專題輔導解讀,召開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工作會、警示教育大會,組織參觀廉政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開展黨紀知識應知應會測試等,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強化“八小時之外”管理監督,通過建立健全述職評議考核、新任職廉政提醒、出國(境)人員行前廉政談話、逢節必提醒等工作機制抓實日常監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三、聚力提升法治保障“紅色效能”

  深化法律服務窗口先鋒實踐,形成多個黨建子品牌。區司法局深入開展“亮身份、踐承諾”“我為群眾辦實事”“‘五進農村’幫扶”“雙報到”等實踐活動,組建法律志願服務隊,引導黨員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助農、到企業園區一線紓困、到基層治理一線攻堅,切實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區法律援助中心依託“農民工欠薪維權專窗”,深入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專項維權活動,形成人人爭做“援先鋒”濃厚氛圍。華夏公證處繼續發揮“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工人先鋒號”模範作用,深化“品質公證”黨建實踐,全面落實“最多跑一次”等便民利民服務舉措。區律師行業積極打造“紅益+”律師黨建品牌,形成“1+3+N”律師公益性服務體系。

  開展“揭榜挂帥”專項行動,推動多領域創新攻堅。區司法局建立以需求為牽引、以問題為導向、以幹部能力提升為抓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落腳點的“打擂比武”新機制,在着力解決掣肘區域發展治理難題的同時,發現、儲備、培養優秀幹部。聚焦法治服務保障地區高品質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群眾“急難愁盼”和12345熱線平臺等反映出的訴求痛點問題、制約司法行政工作質效提升的體制機制問題,精準選定首批9個榜單項目,激勵幹部實幹擔當“走在前”、攻堅克難“挑大梁”。目前已有8個項目初見成效,有力推動服務能力從“提升”向“提質”轉變、服務效能從“單一”向“多元”轉變、服務平臺從“有形”向“有效”轉變。

  延伸公共法律服務觸角,全力護航高品質發展。區司法局成立“京西法律智谷”,為“專精特新”、中小微、國有企業常態化提供精準公益法律服務。開展“法治體檢”“法治吹哨”“法治監督”三大行動,前移法律保護關口,“靶向發力”助力解決企業難題。推出村居公益法律服務“五式一公開”舉措,聯動“法治明白人”隊伍,圍繞村(居)委會公共管理和村(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實際的法律問題開展公益法律服務,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建立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發揮“和為貴”調解品牌優勢,成立中關村科技園區門頭溝園知識産權糾紛調解委員會,推進人民調解組織進商會、進企業,為市場主體提供高效的糾紛解決途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