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十三屆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區委書記劉東偉主持會議,區委副書記、區長郅海傑,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程昌宏,區政協主席劉國強出席會議。
會議傳達了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精神,審議了《關於貫徹落實區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實施要點〉重要改革舉措分工方案》和《西城區關於公務員身份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的社區黨組織書記退休後選任的實施辦法(試行)》,聽取了深化接訴即辦改革、持續提升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服務能級和水準、提升養老服務水準、精準推進“疏整促”專項行動四個改革事項督察情況的彙報。
會議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要綱舉目張抓落實。各改革專項小組要從戰略全局出發,按照《實施要點》的總體安排,有力有序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落實,進一步做好2025年度各領域重點改革任務研究謀劃,確保改革工作發力有抓手、起步即成勢。切實抓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新的時間窗口和機遇,依靠改革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西城實踐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首善之區,為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會議要求,要聚焦重點求突破。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向改革要動力,激發新動能,切實以改革解難題、促發展。在服務保障首都功能上,要積極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更好促進協同高效發展;圍繞“一橫一縱一圈”重點區域抓好“三個方案”落地實施,為中央政務營造更好環境;着力推進政治中心區一體化智慧防控,做好全國兩會等重大國事、重要會議保障;深入推進安全生産治本攻堅“九大行動”,扎紮實實做好防風險、保安全各項工作。在增強發展活力上,要進一步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係,不斷鞏固金融業發展優勢;抓好三個示範區建設,形成“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特色産業園+孵化平臺+特色樓宇”的金融科技産業走廊,推進“中國數據街”重點工程和項目落地;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形成新優勢。在增進民生福祉上,要把“最具幸福感”體現在更進一步的“七有”“五性”上,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精準搭建校企溝通平臺、優化就業服務,繼續深化“小而精”“小而美”特色校建設,探索“雙齡共養、老幼共融”新模式,深入推進健康西城建設,深化未訴先辦、主動治理,切實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辦到心坎裏。在提升城市品質上,要錨定“持續高水準推進控規落地”,持之以恒推進“疏整促”專項行動,深化“學醫景商”重點區域交通綜合治理,加強立體停車設施建設,全面提升重點區域景觀照明水準,持續推動空氣品質改善,精心建設花園城市,讓城市變得更美好、更宜居、更美麗。在建設文化強區上,要進一步推動“紅墻文化”沁潤人心,探索一條以文化為根基、為底色、為驅動的城市創新發展之路。深入實施文化發展加速行動,用好中軸線申遺成果,實施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八大行動”,深化“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文化標識,打造“春有詩書秋有戲”文化集群,構建立體化文旅品牌矩陣。
會議要求,要強化統籌聚合力。進一步補手段、補機制、補創新、補思路,把政策制度的縫隙粘合起來,增強連續性、實用性、系統性。強化專班間的聯動運作,持續深化“一張圖”“一張表”建設,打造“專班運作+高效協作”模式,確保協同配合、整體聯動、高效運轉。樹牢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對改革的舉措、路徑、方式、平臺、力量等進行系統整合、綜合考慮、整體設計,強化重點領域之間聯繫聯動和關鍵環節之間配套配合,實現改革措施的最優解和效益的最大化。
會議強調,要完善機制促提升。持續不斷創新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以制度為保障推動發展,以機制為抓手實施治理,切實使發展和治理成為制度機制科學構建與有效運作的動態實踐過程。深入開展人工智慧技術學習應用,着力提升工作效能。不斷深化細化固化現有的制度機制,持續加大探索實踐力度,及時跟進完善,讓已有的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讓新形成和新推出的機制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區“兩院”領導,相關委辦局、各街道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