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有AI的年俗一條街,喝機器人製作的咖啡,看機器人足球比賽,吃機器人做的美食……大年初二至初六,“AI在海淀過大年”2025海淀新春科技廟會火熱舉行,活動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市民的熱情參與。
在為期五天“AI意滿滿”的科技廟會上,海淀五棵松萬達廣場“巳海春潮”主會場和翠微百貨翠微店“巳海迎新”分會場內熱鬧非凡,市民游客化身“AI大玩家”,沉浸式感受到了AI科技帶來的新春“新”體驗。
科技加持 傳統文化展新顏
“很開心,很有意思,這個機器人福字寫得很棒!”來自美國的留學生西瑞興奮地説。“這是一次非常有趣,也非常令人興奮的體驗。”來自墨西哥的留學生阿樂表示。
在海淀五棵松萬達廣場“巳海春潮”主會場,舉行了一場由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留學生,和PNDbotics人形機器人共同開展的書福迎春活動。師生和機器人同臺揮毫潑墨,書寫新春“福”字,並向市民游客送“福”。機器人的表現毫不遜色,書寫起來流暢自如,引來眾多市民游客圍觀。
“讓人形機器人寫福字,是將AI技術與非遺傳承結合的一次嘗試,非常有趣。”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碩士生趙焌捷表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的碩士生鄧金説:“AI人形機器人寫書法,是對機器人進行訓練,通過模倣和學習人類書法家的筆觸和風格來創作書法作品,雖然現在看來還不夠完美,但是會在未來模倣得非常接近。”
“這次活動主要是想把機器人這樣的前沿科技與寫福字等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展示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今後,我們還希望通過更多新穎的前沿科技將這些內容生動地展示給大眾。”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數字技術負責人吳坤洋表示。
“這次,我們組織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和中國畫學院的師生和來自美國、墨西哥的6位留學生參加活動,旨在讓大家在海淀沉浸體驗傳統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特色春節。”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主任吳曉敏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發掘研究海淀的文化底蘊,結合各自的專業特色,策劃AI人形機器人科技與文化藝術融合併重的活動,整合高校與企業的文化與科技資源,推進校地合作深化開展,為海淀文化科技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乙巳蛇年春節是中國春節申遺成功後的第一個春節,此次的海淀新春科技廟會可謂年味兒十足,打造的科技年俗一條街備受歡迎。不僅通過機器人、AI技術、數智人等,將京劇、變臉、寫春聯、繪製糖畫、祈福簽、猜燈謎等傳統年俗精妙融入。更有AI財神爺帶你迎財、首個AI兔爺帶你話年俗、AIGC地標剪紙……熟悉又新穎的場景讓每一位市民沉浸其中,感受年俗魅力。過年追“兩彈一星”也是海淀送給市民游客特有的儀式感。大家現場聆聽“兩彈一星”功勳的故事、觀看火箭家族、月球科考站等展項,在新春氛圍中漫步星河路。
與此同時,書法家與AI春連線同臺競春;中央音樂學院的指揮機器人上場;威風凜凜的傳統舞獅與靈動精巧的機器狗同臺獻藝;海淀文創禮物盡展文化魅力……古老與現代激情碰撞,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AI科技、書法藝術與非遺文化相結合,傳承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為大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與美好的祝福。
AI融入生活場景 廟會上感受科技魅力
年俗廟會向新而行,科技融入生活、藝術、體育、教育等多元場景,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的消費體驗。
據了解,此次2025海淀新春科技廟會將人工智慧首次規模化應用到商圈。共有70余家企業參與其中,兩個會場應用體驗達百餘處,集納了具身智慧、人形機器人、倣生機器人、智慧教育、語音交互、AIGC生成、混合現實等技術的科技互動及工業數字孿生、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元宇宙等技術的數字裝置藝術,是海淀區人工智慧創新街區(海淀城市智慧體)應用場景的一次先行探索。
在五棵松萬達廣場主會場,市民不僅在“海淀迎春”“海淀暢春”“海淀樂春”“海淀宴春”“海淀品春”“海淀啟春”的“廟會潮玩”中暢玩,在智慧體“通通”互動、AI回娘家情景演唱、“福祿壽喜財”五福巡游等“秀場潮范”中沉醉,還在專家學者、網路大V直播知識的“科普潮聲”中學習了科學知識,切身感知到創新成果融入日常的便捷,洞悉了科技新春化作新年俗的潮流走向。
主會場一層打造了足球方陣,上演了比拼激烈的足球比賽。加速進化足球機器人組成青春無敵隊和旺仔小愛隊開展賽事對決,由國家級裁判員現場進行賽事講解,比賽氛圍熱烈。參加此次足球賽的加速進化機器人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運動控制演算法,因此在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了充足的運動能力和穩定性,讓整場比賽變得更加精彩。
新春科技廟會期間,翠微百貨翠微店分會場同步啟動了科技廟會現場直播,年貨廟會、國潮派對、科技展演……讓市民和游客逛一個廟會,體驗兩場“年味兒”。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2025海淀新春科技廟會還與國際前沿科技緊密相連,CES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參與國際活動的科技展項紛紛亮相。科技廟會以其獨特的“國際范”,為人們帶來了一場集文化、科技、娛樂於一體的新春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