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委副書記,通州區政府黨組書記、區長鄭皓在列席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時,描繪了副中心2025年的精彩篇章。2025年,副中心將服務好第二批市屬國企選址落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推進六環高線公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承載能力,使副中心能更好迎接未來挑戰與機遇;建成開放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讓人們在歷史與現代的交匯點穿越時空感受歲月沉澱,承辦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系列活動,舉辦全國大運河龍舟賽等10余場品牌賽事活動,讓副中心成為活力與時尚的舞臺,向世界展示其獨特魅力。
産業之擎:完善産業佈局體系,驅動發展航向標
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製造、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現代種業6大産業集群,以及未來資訊、未來健康、未來能源3大未來産業,猶如璀璨星辰,構成推動副中心發展的根基——“6+3”産業佈局。如今,這一産業佈局已爆發出巨大能量,推動副中心發展能級躍升。
自副中心啟動建設以來,已連續五年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有序拉開城市框架,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階段性成果。2024年,20家央企二三級總部、市屬國企子公司落地發展,累計已達171家。在鄭皓看來,未來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就在於緊緊依靠産業引領、創新驅動,全力以赴做強産業、做優環境。
大運河奔騰不息,六大産業發展動能不斷增強。2024年通州區出臺推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系列政策,猶如一把把金鑰匙,吸引着越來越多市場主體落地副中心發展。副中心先進製造業已初步形成汽車製造、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産業的鏈式集聚,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近50%,展現出強大發展潛力;現代金融業發展迅猛,全區金融及關連線構達到460多家,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連續三年保持10%以上,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支柱;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副中心正加快推進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超過240家,核心産業總收入逾600億元。此外,文化旅游、商務服務、現代種業等産業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我們還在不斷注入新質生産力,大力培育未來資訊、未來能源、未來健康三大未來産業,也都取得積極進展。”鄭皓表示。在未來健康領域,醫藥健康産業成為副中心創新發展重要引擎,已落地9家三級以上醫院。這些豐富的醫療資源,不僅讓副中心乃至北三縣的老百姓看病更便捷,也為副中心醫産協同發展奠定基礎。2024年,通州還出臺醫藥健康産業三年行動計劃,上線醫産協同生態平臺,落地醫藥企業130多家,醫藥健康産業年收入超270億。
副中心正以“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建設工程、科技創新資源倍增工程、“十百千”産業集聚培育工程産業發展“三大工程”為統領,加快鍛造現代化産業體系,為各類企業提供發展舞臺。“我們將實施‘場景雙百’行動,挖掘場景機會、提供解決方案均不少於100項,服務連結企業300家以上。”鄭皓稱,副中心將打造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建築業4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11個百億級産業集群,以及一批十億級未來産業集群。為助力副中心各大産業騰飛,通州區致力於打造綜合成本最低、審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務最優的“三最”營商品牌,以及完善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保障,為企業、人才營造更優質的創業環境和創新生態,廣迎八方來客到副中心投資興業。
文旅之魅:塑造時尚打卡地,暢享多彩副中心
這兩年,副中心文旅熱度持續攀升,環球影城、三大文化設施等相繼成為北京熱門打卡地,副中心特色文旅項目日趨多元。伴隨着三大文化設施、首開萬象匯等項目亮相,副中心馬拉松、大運河音樂節等活動舉辦,再加上環球度假區熱度不減,副中心人氣流量“節節攀升”。經初步測算,2024年副中心接待旅游人口近2400萬人次,環球度假區年接待量突破千萬人次,城市綠心三大文化設施年接待游客650萬人次。副中心已成為全國新的旅游目的地和年輕人時尚打卡地。
“我們正抓住這個流量機遇,加快營造更多文旅場景,推動文旅體商融合發展。”鄭皓介紹,從文旅産業佈局來講,首先是做好大運河水的文章,推進大運河整體保護和開發利用,完善運河水系景觀、游憩、運動、演藝等多樣化功能,拓展提升運河西岸多元消費場景,同時將運河兩岸步行道、騎行道、馬拉松賽道融合提升,打造“網紅”濱水綠道。
2025年,副中心還會實施夜景環境提升、水景演藝等項目,新增一批更有時尚感的觀光遊船,探索打造“遊船+”的沉浸式餐飲場景,讓大家盡享濱水樂趣。2025年,副中心還將做優城市綠心及三大文化設施區域環境品質和服務功能,打造文化、藝術、休閒、商業融合的高品質城市客廳。近期,三大文化設施內的源·心商業正式營業,22家餐飲集體亮相,後續還將拓展商業業態,通過迷你音樂會、非遺演出、互動體驗等形式,為市民朋友做好服務保障。
一批重量級文旅項目年內也在加快推進。“灣裏”項目作為一個藝術感、未來感十足的商業娛樂綜合體,將於2025年下半年開業運營。“我們正加快建設集合了多種親子IP的頂點公園,能為大家提供新型海洋度假體驗的海昌海洋公園項目。”鄭皓説,這些項目位於文化旅游區,緊鄰環球影城,以後到環球影城游玩的市民朋友,可以在副中心多停留兩天,感受副中心更多元的魅力。
副中心文旅産業百花齊放,鄭皓也告訴市民,春節期間,“蛇年新春·享趣通州”系列活動將向市民朋友推出,各類活動足有500多場。如大運河景區將舉辦運河游園會,城市綠心有孩子們喜歡的冰雪嘉年華,環球影城會推出環球中國年活動,北京藝術中心也要舉辦新春音樂會。不僅如此,張家灣、臺湖、宋莊等8個鄉鎮都將舉辦特色大集,歡迎市民去游玩嘗鮮。
民生之基:聚焦老百姓需求,構建幸福副中心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才是頭等大事。2024年,副中心不斷加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新增中小學學位9800余個、學前學位3150個。70條通學公交、60多條通游公交相繼開行,27條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基本實現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半徑覆蓋,讓群眾出行更便捷。63條城市道路慢行系統改造完成,新建、升級電動自行車充電介面3萬餘個,為綠色出行續航賦能。加速花園城市建設,北苑南路、玉帶河西街等10條城市畫廊精彩呈現,新增造林面積28公頃,讓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融入百姓生活。
群眾訴求“一線應答”的接訴即辦更能反映百姓心聲,也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重要方面。在超大城市治理方面,要聚焦百姓感受。規劃建設副中心,本身就是調整北京空間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需要。“接訴即辦就是北京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探索和創新,我們始終把這件‘送到府’的群眾工作,作為高效能社會治理的抓手。”鄭皓説,六年來,全區受理市民訴求204萬件,解決率、滿意率比2019年分別提高79%和34%。
突出主動治理,通州將原有的2700多個城市管理網格細化成5200多個社會治理網格,通過配強第一網格長、接訴即辦專員隊伍,使問題響應更及時,問題解決更有針對性。
通州區還構建起“副中心有我”社會動員體系,這裡的“我”,既包括居民和志願者等每個個體,也包含快遞小哥、自媒體主播等新興領域群體,還有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不同領域的每個組織,每份力量都不可或缺。
目前,“副中心有我”微信小程式已上線試運作,上面會動態發佈志願活動資訊,市民均可報名參與。其後續還會上線隨手拍功能,大家發現問題能迅速反饋給網格員進行處理。它也將連通“志願北京”平臺,記錄志願服務時長。現在“副中心有我”凝聚多個基層治理品牌,已動員參與志願服務及網格化管理超33萬人。通過這一體系,把關心支援、積極參與、樂於奉獻的每個“小我”集聚起來,融入“大我”,凝聚成“我們”,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社會治理新格局。
協同之效:堅持攜手同行,譜寫協同發展新篇章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副中心還肩負着與北三縣地區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責任和使命。如今,跨省辦事更簡便,已有36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260多項便民服務事項與天津、河北的16個屬地實現區域通辦。第六屆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成果豐碩,簽約80個項目,投資額達331億元,為區域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力。搭建“通武廊”醫療轉運聯動平臺,潞河醫院香河醫康醫院開診運作,醫療服務協同水準持續提升。潮白植物園先行啟動區建設完成,潮白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全線開工,生態宜居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百姓關心的交通方面,首條連接京冀的地鐵平谷線正加快建設,建成後北三縣半小時可通達北京中心城區。廠通路的建成通車,把大廠到通州城區的距離縮短為5公里。副中心東部的春明路、與香河連接的石小路也在加快建設。
“今年,我們還將完成2座進京綜合檢查站的改造,讓進京群眾通行效率進一步提升。”鄭皓表示,副中心有信心在區域協同發展和治理方面做得越來越好。未來,副中心將持續深化接訴即辦改革,盡最大努力滿足群眾需求,把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裏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