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保障首都發展大局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豐臺貢獻

日期:2025-01-10 16:48    來源:豐台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2024年工作回顧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以赴穩經濟、促改革、惠民生、保安全,科學把握高品質發展的質和量,在轉型升級中夯實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動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展現了新擔當新作為。

  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300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5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83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0億元;每人平均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區市場主體突破20萬戶,新設企業主體1.9萬戶,凈增企業1.1萬家;規上企業總量突破4500家;全年完成集中供地7宗,成交額達301.2億元。

  (一)聚焦提質增效,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成立北京低空産業聯盟,規劃建設200萬平方米的北京低空技術創新園。設立醫藥大健康産業專班,舉辦首屆智慧醫工産業創新發展大會、中醫藥大健康産業創新發展大會、智慧康養産業創新發展大會,設立全市首個新蛋白食品科技創新基地。成立全國數據人才創新基地,公佈全市首批面向企業的公共數據31萬餘條;商用密碼産業集群獲批北京市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數字經濟規模以上核心企業收入預計超過1300億元;成立全市首個花卉苗木數據資産創新實驗室,完成全國首筆花木行業數據資産交易。

  合作發展成果豐碩。完成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舉辦2024年倍增追趕合作發展豐臺大會,鏈長單位、發展夥伴總量分別達65家、600家。培育引進上市企業10家、高品質外資企業55家、高成長企業1020家、規模稅源企業148家。落地京津冀法律服務協同發展中心、律師驛站等服務平臺,參與建設的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産業集群獲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認定。

  科創活力不斷增強。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3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凈增科技型企業5321家。揭牌成立全市首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全市首個政府主導的供應鏈創新服務平臺;駐區單位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國家級獎項7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17項。

  “兩區”建設紮實推進。新增入庫項目461個。設立“外資企業一站式服務”窗口,整合48個服務事項。豐臺國際商務發展中心揭牌成立,英中商業發展中心等機構實現入駐。成立麗澤跨境金融聯盟,落地中國銀行匯率避險服務中心,成立全市首個AEO培育示範基地。麗澤金融商務區在“兩區”重點園區(組團)發展提升專項行動評價中排名第二。

  需求潛力加速釋放。43個市區重大項目有序實施,儲備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71個,計劃總投資2584.3億元。成功舉辦首屆房博會,釋放匯琴購物中心、麗澤16號等優質商業空間,引進北京首店57家。

  (二)堅持以進促穩,重點功能區引領效能更加顯著

  麗澤金融商務區示範作用持續凸顯。累計入駐企業1226家,實現全口徑稅收73.3億元,同比增長42.4%。南區交通骨幹路網全面建成,金中都城遺址公園建成開放,累計實現高品質綠地1290畝。

  中關村豐臺園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凈增國高新企業301家,培育引進註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企業173家,實現全口徑稅收139.7億元。引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太産業鏈企業72家,舉辦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太發展大會,豐臺衛星網際網路産業園、北京低空技術創新園獲高品質園區建設項目資金支援。首批推薦9家企業進入市政府引導基金儲備項目庫。

  南中軸地區轉型發展步伐持續加快。成立南中軸地區管委會。博物館群一期實現集中連片場光地凈,大紅門數智産業大廈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新入駐企業252家,掛牌成立數字廣告産業園,完成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燕景臺等標誌性景觀建設。

  河西地區發展潛力持續釋放。圍繞地鐵1號線支線積極佈局北京(北宮)低空技術創新園、王佐新質産業園等特色園區,園博數字經濟産業園創新中心二期項目正式開工,中車二七智慧製造産業園全面啟動建設,園博合生匯項目進場施工。青龍湖再生水廠二期工程順利開工,河西地區水生態提升工程一期實現完工。推動“南水”覆蓋王佐鎮全域,13萬居民飲水水質大幅改善。

  (三)全面深化改革,區域高品質發展優勢更加突出

  高品質城市化加速推進。首批7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項目全面啟動搬遷。五里店京周路沿線A區、大紅門一期A區棚改項目實現凈地。

  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組建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區重大項目建設辦公室等4家機構。成立南中軸集團、豐雲臺公司,加快組建環境科技集團,優化調整綜投集團。創新設立“金融副村長”“科技副村長”“法治副村長”。先行先試推出農村自建房安責險。村莊準物業化管理覆蓋率達到98%。

  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創新推出“豐宜服務”營商環境特色品牌,持續優化“服務包”工作機制。“外商投資企業全程網辦”等3項舉措獲評市級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優秀實踐案例。推出全市首批區級、街鎮級“一碼調證”應用場景。知識産權質押融資22億元,獲評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豐臺法務區揭牌成立,全市首家集政務、文化、市場等要素於一體的“國際人才港”正式運作。

  (四)強化規劃引領,城市宜居宜業水準更加卓越

  規劃引領作用充分彰顯。分鐘寺等6個街區控規正式獲批,東鐵匠營等14個街區控規上報市級審查,東高地等6個街區控規完成區級審查,在全市率先實現街區控規編制全覆蓋。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豐臺站南北交通樞紐建設基本完成。六圈路新發地段和京良路東段拓寬工程順利完工,京良路西段、通久路二期(豐臺段)等13條道路正式通車,豐馳路等8條斷頭路成功打通。新增停車位2579個、錯時共用車位1804個。豐臺500千伏輸變電站完成選址。設置地埋式電子水尺57處,完成供熱、燃氣等管線改造329公里,架空線入地19公里。

  花園城市建設全面啟動。舉辦花園城市建設大會,打造草橋、科技園區2處花園城市建設示範區,建設品質生活提升“十大場景”項目30處、“金角銀邊”80余處、橋體綠化25處、城市畫廊10條。永定河13公里親水廊道建成開放,馬草河公共空間綠化改造提升項目正式開工。

  生態環境品質不斷提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91天。全市跨度最大“基坑氣膜”投入使用。國市考斷面優良水體佔比持續達100%,全區有水河長增加11.4公里。曉月苑地區、京周路段等污水管線實現貫通。召開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大會,發佈《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倡議》。

  (五)加強精治共治,區域安全發展基礎更加穩固

  城市更新步伐不斷加快。成立豐台區城市更新研究院。建成馬家堡活力中心二期,全市首個“原拆原建+平房上樓”的危樓改建項目完成封頂。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項目43個,竣工項目57個;推動346.5萬平方米央産小區納入改造範圍。老樓加裝電梯新開工81部、竣工130部,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城市精細化治理水準持續提升。接訴即辦訴求量下降4%,解決率、滿意率分別提升2.2%、1.5%。深入推進“疏整促”專項行動,拆除和治理違法建設205.1萬平方米,完成揭網見綠77.6公頃,累計拆除道路隔離護欄142.9公里。新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29個。7個住宅小區獲評全市住宅物業管理示範項目。

  平安豐臺建設深入推進。建立企安安“屬地互查+專家幫扶”機制,消除各類安全隱患21.2萬項。累計完成液化氣安全型配件安裝6萬戶、管道天然氣安全型配件安裝77萬戶。新建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5萬餘個,居全市首位。

  (六)緊扣“七有”目標、“五性”需求,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上線全市首家區級就業綜合服務平臺。政策性住房開工6109套、竣工4171套。成立全市首個“社銀合作”服務專區,在全市率先實現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業務一窗辦理;建成養老助餐點228個、街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1家。全區普惠性托位總數達2750個。

  教育事業高質高效發展。集團化辦學覆蓋全區近80%中小學校。北京第五實驗學校科技園校區、北京十一學校豐台中學等7所優質學校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學學位7200個;人大附中園博園校區啟動建設。成立豐台區青少年創新學院、陶西平創新人才學院。

  健康豐臺建設穩步推進。豐台中西醫結合醫院二期實現開工。盧溝橋、看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診運作,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聯體覆蓋率達100%。重點人群“智慧家醫”簽約率達97.8%,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達100%。24家定點醫療機構、44家定點零售藥店實現醫保線上支付,設立10家“醫銀合作”醫保驛站。

  群眾文體生活豐富多彩。“宛平博物館之城”開城,“京綵燈會”、第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累計接待游客超73萬人次。大葆台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項目主體建築完工。區檔案館新館、宛平文史館、非遺展示體驗中心、2個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建成開放。成功創建4個市級全民健身示範街道。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着力擴大內需、穩定預期、激發活力,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切實防範化解風險,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力營造環境、塑強功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豐臺貢獻。

  (一)着力釋放發展動能,推動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

  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效。高標準辦好2025年倍增追趕合作發展豐臺大會,拓展鏈長單位、發展夥伴達100家、1000家。持續推進“1511”産業發展提質工程,培育引進國高新企業、規模以上企業。深化豐臺貿易便利化服務中心建設。

  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打造首都低空産業發展示範區,充分發揮2家低空技術市級重點實驗室引領作用,搶佔産業技術制高點。強化商業航太産業培育,推動星網應用院建設完善衛星網際網路應用技術市級重點實驗室。強化智慧醫工、中醫藥大健康、全生命周期康養産業集聚,建設北京市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豐臺站)。建設豐台區智算中心、數據應用創新中心、北數所豐臺數據要素服務中心;持續辦好商用密碼技術應用創新大會、密碼“豐”會。推動北京國際花卉科創中心、羊坊花卉綜合産業園建設,建成全球花卉交易平臺及全國花卉數據服務平臺。

  充分發揮投資消費支撐作用。高標準建設“麗澤×首都商務新區”國際消費體驗區,引進國內外品牌首店、旗艦店不少於50家;推動實施“兩新”政策,深入挖掘老字號、首發經濟消費潛力;王佐龍湖天街啟動建設,園博合生匯項目加速落地,鴻蒙智行超級體驗中心建設完成,全國規模最大的京東超級體驗店——京東生活港全面開業。

  全力打響“豐宜服務”品牌。完善特色化“服務包”機制,全面開展“專業幹部幫辦代辦”,持續擴展“高效辦成一件事”整合服務場景。推動“無事不擾”企業清單突破1萬家。

  持續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太主導産業細分領域構建京津冀創新生態圈。主動融入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建設。

  (二)着力強化産業帶動,推動功能區建設打開新局面

  持續開拓麗澤金融商務區引領發展新高地。累計入駐企業數量突破1300家。實現麗澤城市航廈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地下主體結構基本完工,地鐵16號線麗澤金融商務區站正式開通;推動麗澤北區土地上市,謀劃建設麗澤國際金融城綜合體,打造立體城市活力中心。啟動麗澤城市運動休閒公園三期建設。做優“麗澤辦島”企業服務平臺。

  不斷激活中關村豐臺園創新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低空技術、衛星網際網路、商用密碼等細分産業賽道,培育引進産業鏈企業100家,推動落地10個以上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現園博數字經濟産業園創新中心一期首批企業入駐。加快衛星網際網路、中車二七智慧製造等特色園區産業集聚。開通東區剩餘3條道路。

  加快建設南中軸地區展示大國形象新承載。保障中央芭蕾舞團業務用房擴建項目順利竣工,啟動國家自然博物館主體工程施工。完成大紅門數智産業大廈主要改造工程,推動天雅女裝大廈、新世紀服裝大廈等樓宇轉型。依託數字廣告産業園促進廣告産業高品質發展。推動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實現更大面積開放。

  全力打造河西地區服務保障首都功能新前沿。深化融入“兩園一河”聯動發展,編制河西地區中長期發展規劃。做好抗戰主題片區核心區“盧溝橋—宛平城—抗戰雕塑園”整體提升改造。加快園博園改造升級,開工建設長辛店老鎮有機更新項目二期、航嶺公園一期工程。加快地鐵1號線支線建設,推動實施北京(北宮)低空技術創新園、王佐新質産業園等特色産業園區項目,加快豐台中西醫結合醫院二期工程等建設。

  (三)着力塑強城市功能,推動區域治理展現新氣象

  加快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完成首批7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項目搬遷騰退,推動實施時村地區、右安門地區等第二批城中村改造項目,加快紀家廟村、南苑村等棚改項目收尾,有序推動西南郊冷庫、花鄉中部組團、豐臺站前等地塊入市交易。建設高標準農田1352畝。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通8條斷頭路,確保六圈路等道路具備通車條件,加快梅市口路二期、山湖路、雲崗路西延等重點道路建設,推動京周公路一期、盧溝橋北路、京雄高速河西河東連接線等道路規劃研究。新增停車位5000個、錯時共用車位1800個。完成全區430公里老舊供熱管網改造;推動豐臺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實施80項配網工程;加快河西再生水廠三期、河西第二水廠建設。

  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紮實做好社區、村“兩委”換屆工作,選優建強基層骨幹隊伍。持續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完成數智化公共服務平臺二期建設,推動治理類街鎮有序退出市級督導名單。持續推動“雙通道”治理。編制韌性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方案,完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

  (四)着力營造宜居環境,推動城市品質實現新提升

  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推動東高地、右安門街道納入全域城市更新試點,實施國家礦産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基地、華為城市旗艦店等更新項目。深入開展老舊小區改造,開工100萬平方米、竣工80萬平方米,實現已納入項目全部啟動。穩步推進老樓加梯及老舊電梯更新,加快實施危樓改建。

  不斷優化生態品質。加快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轉型升級。深入開展供暖清潔化改造、燃氣鍋爐提標改造等工程,推進四類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加快牤牛河河道治理,實施河西水生態提升二期建設;加強地下水污染源和飲用水水源“雙源監管”,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持續提升城市魅力。推動“點靚涼水河”行動二期主體建設,完成水下主體工程,實現濱河步道全線貫通,加快打造沿岸騎行通道和親水跑道,謀劃打造“看丹之眼”高品質濱水空間。全面推進花園城市建設,推動“三大門戶”及周邊區域景觀提升,建設南中軸、宛平城等精華片區;推進“三道”工程建設,對120條背街小巷開展精細化治理,加快推進63處橋下空間、4200處城市傢具整治。

  (五)着力增進民生福祉,推動民生事業取得新成效

  持續加大民生服務保障力度。建立公共就業服務示範基地。開工建設政策性保障住房6000套、竣工8000套。新建街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5家、養老家庭照護床位200張,為300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在成壽寺等街道建設社區嵌入式托育點。大力推廣“社銀一體化”,加速構建“15分鐘社保服務圈”。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新建10個街鎮和社區(村)級溫馨家園,持續提高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準。

  有效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北京十中國望府校區、豐臺五小望園校區等學校建設,做好北京四中、實驗二小等學校引進工作;加快中英實驗學校建設,打造全國首個中等職業教育國際特色學校。持續擴大普惠性學前學位供給,完成社區辦園點分類轉型提升,提高學前公辦率。

  穩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開工建設豐臺康復醫院一期工程,建成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動區心理衛生服務中心等項目取得立項,啟動區疾控中心項目裝修改造前期工作。開發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平臺,聯通6家區屬醫院、15家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與醫保、配藥一站式對接。推動區屬醫院及試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用醫療”上線運作,實現醫保藥品追溯全覆蓋。

  加快文旅體商事業融合發展。完善公共文化設施佈局,實現街鎮級文化中心全覆蓋。聚焦抗戰主題片區打造精品紅色旅游線路。持續辦好中國戲曲文化周等活動,舉辦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不少於2000場;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不少於100場。加快豐體中心改造升級,推進亞林西體育用地等項目建設。

  (六)着力加強自身建設,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取得新突破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不移推動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區委工作要求落實落地。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工作,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加強巡視巡察、紀檢監察、統計、審計、財會五類監督貫通協調。全過程推進政務公開,全流程優化政務服務。高標準建設豐臺法務區。

  不斷錘鍊過硬本領。大力弘揚鬥爭精神,不斷增強推動發展、防範風險的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解決基層群眾所想所急所盼。優化考核評價體系,用實打實的工作成效助推豐臺高品質發展。

  持續加強作風建設。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推進基層減負;厲行節約“過緊日子”;堅持一體推進“三不腐”;永葆清廉政治本色。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