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戲劇之城 全城有戲!大戲東望·2024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收官

日期:2025-01-02 17:07    來源:東城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大戲看北京,好戲在東城。歷時三個月,大戲東望·2024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於12月底圓滿收官。作為“大戲東望”品牌活動之一,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以“突出東城元素、扶持原創戲劇、傳播戲劇知識、鼓勵群眾參與”為宗旨,以“全民性、沉浸式、煙火氣”為特點,已成功舉辦12屆,累計演出超過1200場次,吸引觀眾30余萬人次。

  本屆展演季由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中央戲劇學院作為特別支援單位,以“戲劇之城 處處有戲”為主題,分為校園有戲、劇場有戲、公園有戲三大板塊活動,注重百姓的參與互動,讓城市空間化作天然舞臺,打造戲劇與城市和合共融的藝術盛宴。

  校園有戲 共創校地合作新航標

  本屆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啟動儀式融合了音樂劇、戲曲、話劇、舞蹈等多元藝術形式,通過現代科技展現舞美效果,以中央戲劇學院場地作為天然舞臺,以沉浸探訪的觀演方式展開校園青春氣息的生動畫卷,運用鐳射燈具和煙霧特效形成“時光隧道”的光影效果,營造出一種類似“隔空對話”的沉浸式觀演氛圍。

  開場的百老彙音樂劇《名揚四海》經典唱段為啟動儀式奠定了青春洋溢的基調;戲曲《游園驚夢》和話劇《梁祝》如夢如幻,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話劇《戲劇春秋》與現代舞《飛過冬天的風箏》再現兩個時代青春戲劇人的深情對望。在中央戲劇學院歷史悠久的校園建築內,呈現了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戲劇幻境”。

  活動特別邀請了世界戲劇教育聯盟第六屆校長大會代表,來自喬治亞、德國、希臘、南韓、俄羅斯、英國、美國7個國家成員院校校長或負責人參加,當晚別具風格的沉浸式演出令外國嘉賓尤為驚喜,稱讚此次啟動儀式的創意,完美展現了戲劇教育與城市發展的融合共生。

  隨後,世界戲劇教育聯盟第六屆校長大會的城市文化參觀活動,也安排在天壇、紅橋市場觀壇藝術空間等東城的特色文化點位,展現東城對外文化交往窗口的獨特魅力。

  以此為契機,東城區積極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機制、新做法、新路徑,與中央戲劇學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藝術品牌活動、創新社會美育、特色原創作品、文化創意項目研發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以推進“王府井戲劇谷”建設發展為目標,實現資源共用、創意共融、合作共贏,積極構建文化共同體,打造首都核心區戲劇文化建設新生態和新圖景。

  劇場有戲 激發新銳佳作新動能

  本屆展演季的劇目分為經典劇目展演、原創劇目回顧、新創劇目首演三大板塊,共展演劇目14部,演出38場,線上舉辦10余個觀演互動項目,發放惠民演出票2000余張,吸引觀眾近3萬人。

  經典劇目展演包括話劇《李白》《原野》《戀愛的犀牛》《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音樂劇《魔幻時刻》、舞劇《伯牙絕弦》等多部劇目,分別在首都劇場、曹禺劇場、保利劇院、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蜂巢劇場精彩呈現。

  演出期間,在“戲劇東城”公眾號舉辦了“粉絲來信”“愛要説出來”“曬出舊票根、贏取新戲票”等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為廣大戲劇愛好者送出經典劇目演出票。積極與東城區雙擁辦攜手,開展了“擁軍優屬觀劇活動”文化惠民專場活動,邀請駐區部隊部分官兵及家屬走進中央戲劇學院欣賞經典劇目演出。

  原創劇目回顧從歷屆南鑼戲劇展演季支援的66部東城原創劇目中,挑選出業界口碑和市場反響俱佳的原創作品《“頭”等大事》《項鍊》《北京兔兒爺》《故宮人》4部劇目演出。

  近年來,東城區通過積極打造特色戲劇品牌活動和常態化演出模式,為原創劇目搭建了展示和傳播的平臺,集聚了大量創作資源,吸引眾多戲劇工作者落戶東城開展劇目創作,此次原創劇目板塊的製作創排團隊就是東城區常年孵化扶持的民營戲劇團隊代表。展演期間,挑選了10位參與過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的編劇、導演、演員、戲劇愛好者,結合採訪和快問快答的方式,推出講述“我與南鑼展演季的故事”短視頻,回顧了12屆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東城原創戲劇背後感人至深、充滿創意的戲劇故事。

  新創劇目是2024年徵集的東城原創劇目,包括兒童劇《高原上的黑眼睛》、歌劇《出關》、話劇《游移的月亮》《國子監風波》,分別在南鑼劇場、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北京國際戲劇中心·人藝小劇場進行首演。

  演出期間,舉辦了“主創專訪”“觀劇有感”等線上互動活動,邀請黨外人士、醫護工作者、“兩企三新”領域青年200余名代表觀看了新創劇目首演。

  公園有戲 引領戲潤東城新風尚

  在東城,戲劇不僅是一門舞臺藝術,更是一種文化氣質。本屆展演季“公園有戲”於10月18日至20日在青年湖公園舉辦,分為“戲劇正發生”“戲劇伴成長”“戲劇愛生活”三大系列活動,由伴路人戲劇文化、山中天藝術中心、樂意劇團等7家藝術機構,帶來親子戲劇工作坊、“趕戲集”、臺詞漂流、互動演出、戲劇護照打卡等10余場戲劇藝術體驗主題活動。從開幕式《假面喜劇》的互動演出,到閉幕活動《戲劇時光裏》的地畫創作,充分展示了戶外戲劇表演的互動趣味性,共計近100組家庭、5000餘人次現場參與,共度城市公園裏的戲劇藝術歡樂時光。

  此次展演季“公園有戲”的宣傳借助新媒體主動發力,通過線上線下聯動,體現年輕化、大眾化、多元化,打造“戲劇”與“東城”的強關聯性。攜程、馬蜂窩、大眾點評共計16個媒體平臺發佈“種草”內容,營造戲劇熱點話題。多位來自抖音、小紅書、微網志、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大V博主助力宣傳,覆蓋超1800萬的粉絲受眾,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視頻以及張力十足的圖文“種草”,帶來親臨現場般的沉浸式互動體驗,提高受眾的參與度。

  展演季期間,在南鑼鼓巷街區、轄區劇場、青年湖公園等重要點位設置了樹挂立體字、可移動魔方、主題燈箱等形式多樣的打卡藝術裝置,懸挂“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王府井戲劇谷”主題海報宣傳道旗,為街區公園增添了更多的戲劇文化元素,營造了“戲劇之城  處處有戲”的濃郁戲劇文化氛圍。

  本次戲劇展演季的精彩呈現,得到了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日報等10余家央級、市級媒體的專題報道。中央電視台《文化十分》欄目對大戲東望·2024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進行了重點報道,放在“十分頭條”《全國各地文旅活動精彩紛呈 共慶新中國75周年華誕》的首個活動進行報道;新華社記者以“短視頻+文字”的方式,對活動盛況進行了生動直觀的呈現。

  2024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的成功舉辦,是東城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堅實舉措,在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區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同時,為國內外戲劇文化的交流與發展貢獻東城的智慧和力量。展望未來,東城區在“戲劇之城”的整體框架之下,將持續塑造“大戲東望”風向標,積極打造“王府井戲劇谷”,持續對標國際一流戲劇中心定位,依託區域高密度場館、高水準創作、優質化演出、全方位服務、新空間營造的特點和優勢,以戲劇藝術賦能城市發展為理念,着力打造更加複合型、立體化、煙火氣的戲劇展演品牌。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