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承載着豐富的歷史積澱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多年來,西城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高品質文化供給,促進“文明”“幸福”指數雙提升。
便利性
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在西城區南禮士路,有一間與道路同名的“禮士書房”,靜靜地守候在城市中,用文化的筆觸描繪出一片溫馨而靜謐的天地。作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建院”)開設的書房,其包含閱覽區、藝術長廊、文創展示區、咖啡吧、茶空間等,擁有大量北建院館藏圖書,並經常舉辦建築方面的主題講座、讀書分享會、藝術沙龍等線上線下文化交流活動。讀者江女士習慣閒暇時到“禮士書房”待一會兒,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她説,選擇這裡是因為書籍有特點、裝修有品位,地理位置更靠近社區、更貼近居民,很適合給自己提升“充電”。
像“禮士書房”這樣“小而美”、有特色的閱讀場所,在西城區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悅讀灣”。“悅讀灣”是西城區整合區域內特色公共閱讀空間的創新品牌,旨在通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閱讀空間運營,並對空間進行完善和升級,形成對公共圖書館的有益補充,以便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個性化的閱讀需求。這也是對“書香西城”建設的不斷探索。2023年4月,西城區首批“悅讀灣”掛牌,發展至今已有57家,年開展活動超1000場次,服務讀者超250萬人次。
走進煥然一新的泰安裏文化藝術中心,樸實的木質樓梯、五彩的玻璃窗透出獨特的美感,在這裡看場展覽、喝杯咖啡、逛逛書店,可以説是歷史與時尚“撞了個滿懷”。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區,公共文化空間利用尤需統籌兼顧,西城區緊抓空間騰退與城市更新契機,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家把關、市場化運作,因地制宜將閒置空間變身為美觀大方、實用便民的公共文化新空間:林白水故居成為椿樹書苑、廣福觀成為什剎海文化展示中心、錢業同業公會成為古玉文化館、梨園公會成為京劇藝術交流傳播中心……這些新空間持續營造出與高品質西城調性相契合的文化氛圍。
設施“硬體”補齊短板,各類文化服務“軟體”也在優化提升,越來越多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直達基層。近年來,西城區結合核心區實際,積極構建“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形成包括區級館(1個文化館、2個圖書館、4個博物館)、15個街道綜合文化中心、263個社區綜合文化室、29家各類博物館和57家“悅讀灣”在內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其間,西城區深入挖掘地域資源,主動適應西城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文化需求,深化央地合作,聯動國家大劇院、國家京劇院等成功開展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西城百姓戲劇展演等活動,海內外優質文化劇目匯聚西城,為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獨特性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文化品牌熠熠生輝
西城區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重要傳播地之一,是中國共産黨的重要孕育地之一,是許多重大革命事件的發源地,也是以“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為核心要義的“紅墻意識”的發源地,豐富的紅色歷史孕育了厚重的紅色文化,形成了鮮明的紅色基因。資源稟賦,用好才是硬道理。近年來,西城區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推介西城區“播火之路”“故居尋蹤”等“紅色之旅”線路,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助力紅色文化傳承不息。
在北京李大釗故居,原創京話劇《曙光》正在深情上演,通過激昂的臺詞和生動的演繹,再現了李大釗與家人及同事的革命故事。類似的紅色劇目在西城區還有很多,原創話劇《紅墻守護者——西城大媽》《一條大河波浪寬》《京報》和舞臺劇《蒙藏學校》等,均取得熱烈的社會反響,部分劇目同步登上中國國家話劇院等專業平臺,百姓“民”星相繼閃耀群文舞臺。
漫步西城,古韻今風交相輝映。紅墻灰瓦間,歷史輕聲細語;衚同小巷裏,京味文化流淌。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吸引着八方游客探尋古都風采。
從四大徽班爭芳鬥艷的三慶園到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正乙祠戲樓;從京劇泰斗譚鑫培曾經居住的大外廊營到護國寺街的梅蘭芳故居……西城區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公共文化服務緊密相連。2024年恰逢梅蘭芳誕辰130周年、程硯秋誕辰120周年,以此為契機,西城區舉辦京劇文化季系列活動,通過“芳華永綻”經典傳承、“錦瑟華年”青春創新、“戲趣生活”文化惠民等板塊,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展現京劇藝術獨特魅力,讓人們在享受文化滋養中,感受西城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與活力。
創新性
文化體驗融合惠民 文化活力競相迸發
“現在真是太方便了,在家裏點點手機就能看演出、聽講座。”居民張阿姨感慨地説。智慧導覽、線上預約、虛擬展覽……近年來,西城區公共文化服務積極創新,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為市民帶來全新體驗,穩步實現文化資源的精準投放與個性化服務,還在多個公共場所設置電子顯示屏、自助查詢機等智慧設備,提供文化活動資訊查詢、場館預約等服務。
打開“西城文化雲”平臺,可以感受到西城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全面升級與創新活力,平臺集文化資訊、活動預約、場館導航、線上學習等功能於一體,用戶只需輕點螢幕,即可輕鬆獲取最新文化動態,預約參與心儀的文化活動。
同樣將魅力西城“文化大餐”搬上雲端的,還有“雲上西城 遺脈相承——西城非遺萬象館”。該項目將西城區非遺進行數字化並整體呈現於雲端,通過超高清視頻、VR等技術,展示西城區知名文化古跡、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等,並逐步實現可讀、可看、可聽、可游、可購等功能,讓用戶隨時隨地感受非遺魅力,領略西城深厚的文化底蘊。
2024年,西城區“美育視域下‘圖文’融合 共建‘童閱+’品牌項目”成功入選全民藝術普及專項基金2024年度全國青少年美育示範基地推薦名單。該項目以區青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主導,充分利用區文化館各項藝術資源,探索美育領域“圖文”融合發展策略,合力打造特色“童閱+”美育實踐平臺,推進“圖文”融合發展的美育示範基地建設實踐創新,積極發揮“雙減”後公共文化機構在社會美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滿足青少年群體的文化需求。
未來,西城區將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和效能,提供更加豐富多彩、高品質的文化産品和服務。在西城區這片富有文化底蘊和創新活力的土地上,幸福西城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