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寒風瑟瑟,家住石景山區的老張在家靠着暖氣,打開手機查看著今天要幹的零活兒,一共三單,都在自家小區周圍。簡單收拾收拾,老張出發了。在石景山區,找零工、打零活兒不用跑市場,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能搞定。
足不出戶在家接單打零工
家住八角北裏社區的老張是個電工,“以前在廠子上班,後來廠子沒了加上我年紀也大了,就沒再找工作,一直打零工。以前都是靠朋友們介紹活兒,或者建材城門口趴活兒,現在不用了,打開手機小程式,看到合適的活兒就‘接單’,匹配成功後到府服務!”老張説,“今天就有三單活兒,還都不遠!”老張口中的小程式是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2024年5月底上線的“就業直通車”線上服務平臺。“當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設規範化的零工市場和零工驛站,我們在推進零工市場和零工驛站建設時,是計劃以線上服務平臺+線下零工驛站雙結合的方式,讓打零工的人能夠更方便地找到活兒幹,於是我們聯合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同打造了‘就業直通車’線上服務平臺。”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轄區所有單位名單按不同行業類別交與由‘就業直通車’服務平臺組建的地推團隊,他們會根據註冊人員求職意向反向挖掘就業崗位;同時,動員各街道、社區摸排轄區理髮、快遞、菜站等七小門店用工需求。所有挖掘到的崗位統統錄入系統,目前平臺共計上線9595個崗位,其中零工類工作佔比約為20%。”
在微信搜索“社區快聘”小程式,選擇所在社區,就可以看到附近在招崗位。小程式內設置全職、零工和服務等模組。例如選擇鑄造村小區,點擊“離家近”,可以看到距離最近的一份全職工作是後廚幫工,顯示距離只有728米;距離最近的一份零工工作是攝影助理,顯示距離為438米。“我們不僅支援企業發佈崗位,也支援個人線上填寫簡歷,讓他們實現雙向選擇。”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自2024年5月底上線試運作以來,石景山區“就業直通車”線上服務平臺累計訪問量達57萬人次,近5000名石景山區戶籍或常住人口註冊登記,千余企業入駐,幫助近1400名求職者找到全職或零工類工作,“這個數據還會大幅上漲!因為前期我們只在八角、金頂街、古城三個街道試點並建立線下零工驛站,12月起,我們將在全區9個街道全面推進零工驛站建設,為全區所有求職者提供便捷且專業的公共就業服務。”
審查嚴格雙方權益全保障
“就業直通車”招聘平臺建起來了,怎麼讓它“活”起來,切實起到作用,又能保障供需雙方的權益,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足了功夫。“首先我們要確保的是真實性。”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求職者要使用這個平臺,首先要實名登記,各街道負責轄區登記人員的資訊審核及後續跟蹤服務;而所有入駐平臺的企業,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對其資質進行嚴格審查。對於企業在平臺上發佈的崗位也有嚴格要求,“我們會對企業發佈的崗位進行跟蹤分析,一個月內無人問津的或兩個月內沒有完成招聘的崗位,我們會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看看到底是因為什麼,是薪資不合理還是與求職者意願不匹配,根據調研結果與企業溝通進行調整或下架處理。確有長期招聘需求的,可在報備後長期展示。”此外,為提升求職者的使用體驗,石景山區人社局要求入駐平臺企業在收到資訊的48小時內回復求職者,超時不回復的企業將收到平臺預警。為保障用工規範,提高各個環節的透明度,石景山區“就業直通車”線上服務平臺2024年內還將上線線上結算功能,“錢給沒給,給了多少,平臺都有留痕,這樣如果雙方産生了薪資方面的爭議,我們可以從後臺進行查看。”石景山區人社局有關負責人透露,除增加線上結算功能外,未來還將探索建立平臺零工保險保障機制,為在平臺打零工的勞動者購買定制化的保險産品。
線下驛站為線上平臺賦能
“這個平臺的建立對我們街道而言是減負了,過去我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挖掘崗位、摸查轄區未就業人員資訊。對於他們找沒找工作,成功沒有,全靠一次又一次的電話聯繫或者到府回訪。而有了這個平臺,大部分崗位有專人去替我們挖掘了,我們也能動態查看到登記註冊的轄區未就業人員求職動向。他諮詢了哪些單位,成功沒有;他這周打了幾次零工,都是什麼工作,一目了然。”八角街道有關負責人展示着平臺的街道端後臺,“今天上午就有4個人在平臺上求職。”
從繁瑣的挖崗、摸查中騰出時間,街道、社區將更多精力專注於精準服務。“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支援下,現在街道在促就業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像‘紅娘’了。”八角街道工作人員表示。傳統上,用人方發佈招聘資訊後一般就沒有其他動作了,需要求職者自己去尋找和聯繫。另一方面,求職者對企業的實際情況了解得又不充分。此時街道就可以起到傳話、調節和撮合的作用。“比如我們看到平臺上正好有我們街道的一家托幼機構需要招聘零工,每晚6點到8點照看孩子們。我們又非常了解轄區失業人員情況,就能很快匹配到目標,展開進一步的撮合。”街道工作人員這樣解釋道,“有時候還會有些意外收穫,比如有些人是以零工形式到企業的,因為表現出色,轉為了長期工。”
此外,八角街道還在探索將零工模式與社區服務相結合。為治理轄區內電動車飛線充電問題,街道招募了一批檢查員參與到治理行動中,每天下午五點到晚上八點,檢查員會對區域內飛線充電的情況進行排查。這些檢查員多數是登記在冊的失業人員。通過擔任檢查員,他們既獲得了相應的報酬,增加了收入,也參與到了社區建設中。
求職者説“零工平臺,靈!”
“工作時間多久?”“怎麼投簡歷?”“介紹一下這個工作吧!”作為“八角就業圈”直播間的主播之一,孔晶晶每次開播都能吸引至少兩三百人蹲守。“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成為一名主播。”孔晶晶家住八角街道,是一名“90後”,“生完孩子以後一直沒出去工作,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了,想重返職場。”
一次偶然的機會,孔晶晶了解到石景山區“就業直通車”線上服務平臺,“有很多的崗位,經常更新,我投遞過簡歷找過幾次零工,後來又聽説我們街道的零工驛站免費培訓視頻剪輯、直播帶貨,學成後可以直接在社區從事直播相關的工作,我就報了名。”因為表現出色,孔晶晶和一家公司簽了約,成為了一名主播,現在她每天有2-3個小時到八角零工驛站的直播間裏直播,有了收入也增加了自信。
和孔晶晶一樣,家住金頂街街道的老田也受益於石景山區“就業直通車”線上服務平臺,“我家裏有臥床老人離不開人,之前在物流公司工作,辭職後就一直沒能外出就業。聽説區裏有個零工平臺,我抱着試試看的心態註冊了,沒想到這個平臺還真‘靈’,每天睡前我就搜一搜附近的零工,比如打包分揀、超市小時工什麼的,有合適的我就聯繫一下,現在每個月也能有個幾千元的收入,關鍵是不影響照顧老人!”老田開心地説。
按照零工聚集在哪,平臺就跟到哪,驛站就建在哪,服務就保障到哪的工作思路,石景山區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零工平臺+零工驛站”線上線下齊發力的促就業服務模式。
下一步,除用工求職、就業洽談外,石景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將進一步完善零工平臺建設,上線失業登記、職業指導、就業政策解答等多項功能,建設更多零工驛站,真正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