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中國,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京畿大地開花結果,各色政策包全力支援副中心綠色發展……剛剛過去的周末,2024年(第五屆)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在城市綠心活力匯舉辦,專家院士建言獻策,學者和研究機構探討前瞻理念,企業碰撞實踐經驗,推廣一系列可複製、可借鑒的綠色發展模式,助力城市副中心全力打造綠色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樣板。
彰顯“綠色北京看副中心”示範作用
副市長,城市副中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談緒祥致辭,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作大會主旨演講。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市貿促會黨組書記郭懷剛,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市重大項目辦黨組書記王承軍,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趙玉影,區政協主席張德啟出席開幕大會。
談緒祥在致辭中説,北京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突出以綠色為底色,高品質推進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一是全力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彰顯“綠色北京看副中心”示範作用,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建築、綠色産業、綠色能源等,探索走出了一條以綠色為鮮明特徵的高品質發展道路。二是積極發揮獨特優勢,助力北京打造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重點發展綠色金融和雙碳、ESG等領域綠色專業服務,打造綠色交流新窗口。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努力把副中心打造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要踐行地、綠色發展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區、綠色技術示範應用創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引領區。
談緒祥指出,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城市副中心新的歷史使命。2024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站在新的起點上,北京市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以首善標準、改革創新精神,全力推進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助力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動京津冀更高水準協同發展,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開幕式上,孟景偉以《逐綠前行,向綠而興,高標準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為題作主旨演講。他表示,城市副中心聚焦“城建綠”,打造綠色建築新高地;聚焦“出行綠”,形成綠色交通新優勢;聚焦“産業綠”,塑造綠色經濟新磁極;聚焦“能源綠”,構建綠色用能新體系;聚焦“環境綠”,培育綠色生態新沃土;聚焦“生活綠”,倡導綠色文化新風尚,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孟景偉表示,未來,城市副中心將持續把改革作為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招”,緊緊圍繞推進綠色高品質發展,重點在四個方面先行先試、探路攻堅。一是將優化完善制度設計作為改革的重中之重,推動城市副中心成為綠色發展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區。二是將建築、交通、産業作為綠色轉型的關鍵領域,推動城市副中心成為全面落實國家雙碳戰略重要踐行地。三是將綠色技術及創新應用作為綠色發展的重點環節,推動城市副中心成為綠色技術示範應用創新區。四是將重大項目和綠色標準作為建設發展的有力抓手,推動城市副中心成為綠色理念的引領者和輸出者。
開幕式上發佈了《北京市關於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意見》,北京市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啟動。
通州區正在開展降碳協同創新試點
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佔全球的一半以上,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清潔能源産業……這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副司長李泰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的我國綠色經濟取得的歷史性成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支援北京市,特別是城市副中心協同推進降碳轉型。”他表示,北京深入實施綠色發展,對全國都有強烈的示範引導作用。
“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副司長張華平説,以通州區為例,劃定25個優先保護單元、29個重點管控單元和1個一般化管控單元,開展降碳協同創新,編制大氣調度與溫室氣體融合開放清單等。在21個城市和13個産業園區開展協同創新試點,規範廢棄物廢棄設備和消費品回收利用使用環境監管,以高水準保護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二級巡視員林嵐嵐在致辭中也揭示了北京在引領綠色建築方面的優勢。“北京市作為首善之區,和諧宜居城市,近年來大力支援綠色建築、超低能耗建築,在全國率先將居住建築節能率從75%提升至80%,居全國首列。”
京津冀協同打造綠色發展示範區
視線轉向天津。16年前渤海之濱的鹽鹼荒灘上,一座綠色生態城的畫卷已經徐徐展開。中新天津生態城黨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孫曉峰在論壇上介紹,中新天津生態城是國家級全域旅游示範區和休閒旅游度假區,2024年已經接待全國游客1100萬人次。“生態城擁有36公里的濱海生活岸線,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大海,北京的朋友們從東五環開車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到生態城的海邊。”他説。生態城還有諸多旅游資源,國家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方特歡樂世界、野生動物園、全球最高媽祖像、中心漁港等主題景區,以及40座總面積11平方公里的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園和150公里長的城市綠道。
“和城市副中心一樣,生態城承擔着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升級版的新使命。”孫曉峰説。2024年8月繼北京城市副中心之後,國務院批復了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的實施方案,這也為生態城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下一步,生態城將在綠色産業、生態、智慧、開放、幸福之城方面,全面升級綠色發展。
對於河北雄安新區來説,綠色發展貫穿城市建設過程,“一片綠”“一湖藍”“一朵雲”成為城市標配。“2017年,一棵綠樹植入土中,為綠色夢想種下一顆種子。如今,雄安新區已累計造林47.8萬多畝,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提升至34.9%,走出家門,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于國義在主旨演講中動情地説。提到河北雄安的美景,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碧波蕩漾的白洋淀。“淀區野生鳥類達到286種,水下森林逐步形成,全球極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等珍稀鳥類在白洋淀安家育雛,展現了人、水、鳥、魚和諧共榮的生態畫面。”
副中心發佈2024年十大課題榜單
如何把綠色研究成果轉化成生産力?在2023年第四屆綠色發展論壇上,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研究院發佈了“揭榜挂帥”十大課題。區別以往“政府出題、財政出資、企業高校院所解題”的模式,此次“揭榜挂帥”項目實行“政研聯合出題、綠研院統籌、市場企業出資、科研機構出智、場景示範應用”的協同攻關模式,更加突出市場應用主導的産學研融合創新。綠研院學術委員會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彭永臻介紹,2023年十大課題中多個研究課題的階段成果已在或將在副中心七大類重要項目場景中實踐應用。
2024年,根據2月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副中心實際,聚焦建築、交通、能源、生産、生活、生態六個發力點,副中心再發2024年度十大研究課題,如城市副中心超低能耗建築施工品質控制研究與實踐、建築資訊模型技術推動建築數字化建造能力提升研究應用、城市副中心靜態交通智慧化管理研究與應用、基於超低排放區的城市副中心交通組織優化研究應用、基於多元主體的近零碳排放示範區研究與實踐、副中心綠色低碳産業生態圈建設研究、城市副中心分佈式光伏應用現狀與關鍵技術創新研究與實踐、基於多點佈局的分佈式能源站綜合能源管理平臺研究與示範、城市副中心高綠化區域水系統構建模式和標準研究、副中心生態空間格局規劃與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