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區:熊兒寨鄉“五個一”助力紅色文化産業發展

日期:2024-10-09 16:30    來源:平谷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熊兒寨鄉以打造國家紅色試點村為契機,創建實施“五個一工程,深挖紅色文化內涵,講好紅色文化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幹部群眾打造黨性教育的“紅色熔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蓄力賦能。

  倚紅拓新

  創作一台舞臺劇

  沉浸式講述振興故事

  立足“世界休閒谷 多彩熊兒寨”發展定位,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稟賦,充分利用第一書記派出單位資源優勢,邀請中國傳媒大學師生編排、匯演了舞臺劇《雲間桃花煙火情》,運用新舞臺講好老一輩革命故事,着力打造賡續紅色血脈的精神高地、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紅色地標。

  舞臺劇以熊兒寨鄉北土門村為原型,講述了第一書記通過設計雲間小劇場,利用VR技術連接時空,還原抗戰期間的紅色歷史,讓人更直觀地感受歷史的變遷和鄉村振興的發展,在中國傳媒大學、平谷影劇院演出6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演出通過《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北京組工等媒體進行宣傳推廣,累計閱讀瀏覽量近100萬,點讚量近2萬,吸引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到市級紅色試點村北土門村學習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品嘗特色美食,體驗農耕樂趣,點燃了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倚紅揚彩

  編寫一本歷史書

  搶救性保護文化資源

  為進一步挖掘保護鄉域紅色資源,熊兒寨鄉成立了專班,通過查閱史料、深入走訪調研等方式,歷時兩年多,徵集到70多萬字的原始資料,整理了《紅色熊兒寨》歷史書,為黨員群眾學習交流提供本土的資料教材。《紅色熊兒寨》由紅色歷史文獻、紅色歷史人物、紅色歷史專題、紅色英烈事跡和附錄5個部分組成,系統、全面地反映了熊兒寨地區的革命歷程,展現熊兒寨百姓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還原了歷史風貌。新書的首發,象徵着熊兒寨鄉紅色血脈的賡續,在發展中激活紅色文化的生命力,讓紅色文化成為熊兒寨鄉強大的發展動力。

  倚紅增值

  打造一個基地

  高標準賦能紅色産業

  熊兒寨鄉北土門村紅谷·冀東抗戰黨史教育基地是冀東抗日根據地重要戰鬥“北土門、熊兒寨戰鬥”的發生地,是平谷區保留比較完整的抗戰遺址和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開發了“十個一”紅色旅游體驗項目,打造一個展示平谷人民“紅谷魂”的精神陣地,更是壯大村集體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該基地共接待黨員群眾320余批次,6000餘人,進一步賦能村集體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

  為深入塑造冀東抗戰黨史教育基地品牌,打造北土門國家級紅色試點村,2024年,熊兒寨鄉統籌好中央、市、區支援資金,進行紅谷·冀東抗戰黨史教育基地提質升級。

  未來,紅谷·冀東抗戰黨史教育基地將打造以弘揚紅色歷史文化為目的、以教育宣講與研學體驗為核心功能,集文化、科技、生態於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最大程度釋放紅、綠資源疊加優勢。

  倚紅展韻

  組建一支誦讀隊

  多元化傳承紅色基因

  熊兒寨鄉北土門村緊扣“紅色文化”主題,着力打造既有紅色革命故事、又有時代蓬勃風貌的“紅村”,推動紅色文化傳播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該村組建了一支農民誦讀隊伍,定期開展紅色詩歌朗誦和志願服務活動,讓紅色文化走進百姓,將黨的聲音和思想傳遞到基層,引導百姓頌黨恩、念黨情,用紅色文化澆灌文明之花,營造蓬勃向上、健康祥和的山鄉氛圍。

  農民誦讀隊深入各村,通過講述紅色故事、誦讀紅色經典詩歌、排演紅色歌曲和劇目等多種形式,將紅色文化傳播給廣大百姓,激發百姓的愛國熱情,從紅色精神中汲取鄉村振興奮進力量。

  截至目前,農民誦讀隊演出共計32場次,在他們的帶動下,越來越的百姓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賞析、誦讀紅色詩歌,通過傳承紅色經典、以詩育人,讓文明鄉風沁潤山鄉。誦讀隊獲得北京市2022年度新時代文明實踐優秀創新案例。

  倚紅興業

  盤活一條産業鏈

  多路徑推動紅色旅游

  熊兒寨鄉立足資源稟賦優勢,主打“紅色引客、綠色留客”,讓紅色資源在高品質發展中煥發生機活力。通過做強紅色産業,帶動鄉域精品民宿、特色餐飲、文玩核桃等産業發展,做活紅色文化與旅游産業深度融合文章。打造“學習紅谷”小程式,集北土門戰鬥遺址、戰鬥故事資料圖文介紹、360度線上實景參觀、用戶評論雙向互動機制等內容,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全方面推廣“紅谷·冀東抗戰黨史教育基地”,打造“紅谷”紅色文旅品牌。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