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海淀分局、區園林綠化局獲悉,繼2023年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一期建成開放後,二期計劃年底前開工建設。工程將南延北展、東西“縫合”,形成全長9公里的帶狀公共空間。預計2025年主體建成,向市民免費開放。屆時,公園將服務沿線近70個社區、約45萬人、10余所高校、40余家科研機構。
2023年6月,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一期建成開放。從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建成,到代表世界最先進水準的京張高鐵通車,百年京張見證着中國鐵路的跨越。由於京張高鐵在五環內一段以地下隧道方式入地通行,原地面空間得以改造而成京張鐵路遺址公園。
從規劃圖紙能看到,京張鐵路遺址公園沿原京張地上鐵路的兩側擴展,整體呈帶狀,從西直門至北五環,全長9公里,總面積約70公頃。2023年建成開放的一期從知春路大運村至清華東路,長2.4公里、面積16.8公頃。“二期建設是在一期基礎上向南北延展,在一期範圍還有少量擴充。”相關負責人介紹:“二期南段是從大運村足球場向南延伸至西直門,北段則從清華東路向北延伸到北五環。”
東西“縫合”,拆除圍墻護欄公園與城市街區融為一體
“二期規劃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縫合’。”相關負責人介紹。曾經,京張鐵路地上軌道與城鐵13號線的高架橋並行相鄰,至今還保留着鐵路兩側的圍墻和護欄,導致該路段通行受阻,多處形成斷頭路。“京張高鐵入地,騰退的地面空間得以系統優化,實現整體交通和功能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遺址公園的建設將“縫合”這些區域,公園範圍內將拆除(沿線部分原有)護欄和圍墻,一方面修通9條城市支路,實現與周邊主要道路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也將建立東西向慢行系統,方便行人自由穿行。
按照方案,建成後的公園不設圍墻,無界開放,公園與城市街區融為一體,市民進入公園很方便。隨着地鐵13號線擴能改造,未來部分路段將入地,遺留下來的高架路段將變身為高線綠地,成為公園內的一道風景線。“高線綠地會與公園融為一體,有的區域兩側將設置人行扶梯,供人們登高游玩。”相關負責人介紹。
“三道一綠”南北貫通沿線多處改造提升織補城市功能
公園二期在東西“縫合”的同時,將實現“三道一綠”南北貫通。按照規劃,公園南北延綿9公里的綠地,將與步道、慢跑道和騎行道“三道”實現連通。騎行道與公園外的城市道路連通,北段還規劃了與位於回龍觀地區的自行車專用路相連的自行車道。
結合居民對公共交往空間的需求,二期項目將優化區域整體交通組織和功能佈局,關注“一老一小”,增設全齡友好、文化生活、健身活動等休閒及活動場所,打造成集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文物展示及市民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態、文化、休閒功能區。
根據規劃,公園二期分別在天兆家園小區西側、學院南路南側、北三環北側、羅莊南路西側等區域,補充8處社區功能活動場地,還將在沿線設置兒童活動場地、火車主題兒童公園、軌道休閒花園等。為了解決沿線居民的停車需求,二期南段將在笑祖塔、學院南路南側、首體西路路側等點位設置420個機動車停車位。此外,公園兩側還將在轉河、學院南路、大鐘寺地鐵站、知春路地鐵站等城鐵站、功能節點設置自行車停車場地。
保護利用沿線鐵路文化資源花園城市綠網譜寫綠色樂章
京張鐵路遺址公園所傳承的是百年京張鐵路文化,這一區域內蘊藏着豐富鐵路文化資源。隨着公園二期的建設,一段見證了中國工業崛起的百年鐵路軌道將重回大眾視野,成為遺址公園中四道口節點的重要景觀。同時,鐵路部門此前捐贈的龍門吊、窄軌等珍貴設施也將佈置在公園中。
未來,全長9公里的遺址公園內將設置7處風格不同的打卡點,濱水美景、悠久站房等眾多獨特景觀供游客們拍照打卡。
與此同時,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也將通過整合綠地資源,共織花園城市綠網。“我們將通過增加步行和自行車道,將綠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續的綠色網路系統,讓市民能夠‘出門進花園’。”相關負責人介紹。
公園內將設置約6公里長的“銀杏長廊”,沿着京張鐵路正線栽植銀杏的同時還搭配地被花卉,營造出通透絢麗的秋景;轉河附近,公園的主題是“京張水韻”,這一段將打造1萬平方米的“林間夏色”,在白蠟、垂柳搭配下,繡球組團打造玲瓏清爽的城市森林景觀;四道口附近居民、學校和寫字樓多,3000平方米的街頭花園將以薔薇月季為主,搭配各類宿根花卉及小灌木、觀賞草形成的精緻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