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石景山區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和産業轉型兩大戰略,統籌做好城園融合、産業融合、山水文化融合、治理力量融合“四篇文章”,全力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高水準建設好首都城市西大門。上半年,全區GDP同比增長6.3%,傳統重工業區加速向綠色之城蝶變。這是9月9日從“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的。
城園融合打造“復興之城”
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即將開幕,首鋼園服貿會場館將再度上新,四高爐將以首鋼國際會展中心綜合體的身份首次亮相,成為首鋼園工業遺存可持續利用的新亮點。四高爐的更新改造是首鋼園蝶變發展的最新力作,也是石景山區實施城市更新、做好城園融合的一個縮影。
石景山區區長李新介紹,全區把城市更新作為城市工作的戰略重點,以新首鋼更新為引領,統籌推動老工業廠房、老舊小區、老舊平房區和低效樓宇更新改造,帶動“京西八大廠”和石景山區整體復興。
石景山聚焦文化復興、産業復興、生態復興、活力復興,先後實施新首鋼、京西三年行動計劃,建成新首鋼大橋、六工匯、冬奧廣場、金安橋一體化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同時加快“體育+”“科技+”産業集聚,實現首鋼園入園企業超過800家,服貿會、中國科幻大會、WTT中國大滿貫賽事等重大活動落戶園區,推動冬奧遺産可持續利用。
産業融合打造“活力之城”
近日,國産3A游戲大作《黑神話:悟空》上線後備受關注,精良的製作讓玩家直呼過癮。頂尖游戲的製作離不開高精度的動作捕捉技術,石景山駐區企業虛擬動點作為技術服務商,在游戲開發過程中,依託領先的空間計算OptiTrack高精度光學動作捕捉技術與産品,助力游戲高效製作。
虛擬動點是近年來石景山區推動虛擬現實、科幻元宇宙産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圍繞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産業融合發展,全區正着力打造“活力之城”。目前,石景山已引入北航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國高新企業保有量超過900家。做好國際開放合作區籌建,建成投用翔鷹大廈,提升數字經濟發展能級,落地智慧算力中心,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3.8%。
石景山還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主導産業、特色産業和未來産業梯次發展,上半年高精尖産業實現收入超過1627.7億元、同比增長6.2%。現代金融和資訊技術産業收入雙雙“破千億”,中關村石景山園年收入超過4400億元,人工智慧大模型産業集聚區、科幻産業集聚區、中電科智慧科技園、中關村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虛擬現實産業園等特色園區集聚效應不斷凸顯。
山水文化融合打造“美麗之城”
漫步在西山步道,高大喬木配上新栽種的山桃、山杏、西府海棠等,令人仿佛回歸山野。作為石景山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和西部地區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西山綠道(石景山段)為市民提供了游覽線路多樣的慢行系統,展現了石景山區“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麗姿態。
當前,石景山推動自然山水、古道村落、工業遺址、文化創意等特色資源融合發展,做好山水文化融合文章,着力打造“美麗之城”。十年間,石景山PM2.5年均濃度下降了64.4%,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城市綠化覆蓋率、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均為中心城區第一,獲評國家首批、本市首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市。
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方面,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北京市旅游休閒街區、北京市商業步行街高品質發展項目,法海寺壁畫藝術數字展獲評全國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範優秀案例,首鋼集團入選北京市第一批工業遺産名單。石景山也開展了法海寺、承恩寺等文保單位保護修繕,八大處公園景觀和業態全面提升。
治理力量融合打造“品質之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如今,“老街坊議事會”已經成為石景山基層治理的金字招牌,全區154個社區實現“老街坊”議事廳全覆蓋。在打造“品質之城”方面,石景山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徑,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繡花功夫”,讓人民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適、更美好。
作為首都現代工業發祥地,石景山區因服務以首鋼為代表的“京西八大廠”而建區發展,又以夏奧冬奧籌辦為契機、首鋼搬遷為牽引,走上疏解提升、轉型發展之路。當前,石景山區正處於融入首都發展新格局的戰略機遇期、轉型發展的攻堅期和城市復興的關鍵期,全區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真抓實幹、攻堅克難,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再上新臺階。(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