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明史學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員會、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明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樂多港萬豪酒店隆重開幕。
會議期間,中國明史學會會長陳支平、中國明史學會首席顧問毛佩琦等百餘位海內外專家、學者蒞臨現場,圍繞明代物質文化的各個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共同探討明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價值。
據了解,中國明史學會成立於1989年,為國家一級學會,薈萃了全國的明史專業學者和十多個分會及團體會員,是國內外明史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核心組織。本次會議突出了明代物質文化史的主題,通過交流與探討,極大地加強了明文化研究的國際交流和文明互鑒,開闊了這一領域的國際化視野。
277年的明文化燦爛輝煌,書寫了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璀璨的篇章。本次研討會共計收到學術論文90余篇,與往年相比,這屆研討會更加注重明代物質文化的研究,關於明十三陵、昌平地區明文化的研究論文數量明顯增加,有力推動昌平區文化遺産保護、文旅融合發展。研討會上一些重要的觀點和研究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學者們強調了明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認為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時期,其文化成就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探討了明文化與當代社會的關係,提出了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和弘揚明文化的思考和建議。
昌平是明文化的匯聚之地,區域內明代歷史遺跡眾多,明文化內涵豐富。此次學術研討會作為2024明文化論壇的組成部分,為明文化的研究和傳承搭建了重要的平臺,將有助於提高公眾對明文化的認識和關注。會上,專家學者們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為明文化的研究、闡釋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對昌平區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設,推動文旅産業乃至區域高品質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據了解,下一步昌平區委、區政府將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稟賦優勢,挖掘明文化價值,全力搭建全球明文化交流共用展示平臺,通過逐步擴大文化遺産開放範圍,提升博物館展覽展示水準,與高校、科研機構、文博單位合作,積極創建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途徑,做強“明文化”品牌,以“明文化”品牌導入資源、吸引流量,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促進文博旅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實現更多文化産業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