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弘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豐富青少年假期生活,營造濃厚節日氛圍,平谷區博物館開展“童心巧手 織夢七夕”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七夕節乞巧起源於漢代,在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也是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及女性追求心靈手巧的美好心願。活動中,社教老師講述了“七夕”的淵源、習俗等豐富的文化內涵,並設置了有趣的問答互動環節,引導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加深青少年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根植心間。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乞巧”是七夕節中最具典型性的習俗,頗受古人重視。本次七夕活動區博物館依循古俗,準備了穿針乞巧、投針驗巧、巧手編織等體驗項目,在各種傳統文化體驗過程中,孩子們體會古代女性的心靈手巧及節日樂趣,感受到了“七夕”所表達的真摯而美好的情感,感受到了中華傳統節日濃濃的歡慶氣氛。平安、喜樂、歡喜、吉祥……孩子們將美好的祝願編織成美麗的挂件,也將這一份在博物館過七夕的獨特記憶帶回家。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文化體驗”系列活動作為平谷區博物館品牌社教活動,讓孩子們在這裡找到傳統節日的文化根脈,培養青少年動手實踐的能力,增強文化自信。暑假裏,平谷區博物館將繼續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策劃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滿足觀眾對博物館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