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 世界遺産!“崇文爭先”抒寫東城“文城一體”時代新章

日期:2024-07-29 15:10    來源:東城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北京中軸線,作為首都北京的核心標誌,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與城市發展脈絡。在歷經多年的籌備與努力後,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工作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成果——7月2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産委員會上,北京中軸線以其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意義和城市規劃的卓越成就,正式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全長約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貫穿北京城區的中心,是北京城的空間規劃之軸和文化之軸,更是北京這座城市的靈魂線、生命線。北京中軸線屬於文化遺産中“建築群”類型,由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居中道路遺存組成,共包含15處遺産構成要素,其中有12處坐落在東城區。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過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這些遺産點串起眾多地標性人文景觀,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北京中軸線的申遺成功,不僅為北京增添了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更為全球文化交流互鑒搭建了新的平臺。

  7月27日下午,鐘鼓樓廣場沉浸在一片歡騰與熱烈之中。當消息傳到北京,群眾自發走到鐘鼓樓廣場,共同慶祝北京中軸線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這一歷史性時刻。情景合唱表演《北京往事》旋律悠揚,每一個音符都承載着歲月的沉澱,仿佛穿越時空的隧道,引領聽眾共赴中軸線的歷史長河,感受那份不朽的文化魅力。活力四射的廣場舞《北京北京》,不僅展現了東城區群眾的才藝與熱情,更是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中軸線申遺成功的熱烈祝賀與堅定支援,傳遞出積極向上的社會風貌與文化自信。當天,東城區快板沙龍的藝術家們閃亮登場,他們以傳統曲藝為載體,帶來了一段詼諧風趣的《問路》。藝術家們手持快板,妙語連珠,輕鬆幽默地講述着中軸線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底蘊,讓在場的觀眾在歡聲笑語中領略着中軸線的獨特魅力與深遠影響。

  在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激奮人心時刻,快閃活動亮相鐘鼓樓廣場。當天,精彩演唱《唱響中軸》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合唱團成員們齊聲高歌,歌聲悠揚而激昂,仿佛一股強大的文化力量,穿透了時空的界限,將觀眾帶入到北京中軸線的壯麗畫卷之中。這一天,市民歡聚在鐘鼓樓廣場,不僅慶祝了北京中軸線的世界文化遺産地位,更展現了北京市民的文化自信與城市精神。他們不僅唱出了中軸線的輝煌歷史與燦爛文化,更唱出了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無限熱愛與自豪之情。

  十年征程 擦亮北京“金名片”

  東城區堅守“文城一體”,十餘年接續努力跑出中軸申遺“加速度”。自2011年北京市正式啟動中軸線申遺工作以來,東城區堅持“崇文爭先”理念,把中軸線保護工作列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點事項,不遺餘力地積極推進中軸線整治保護工作,遵循“最小代價”“最大成效”的原則,在申遺之路上傾盡全力、力排萬難,圓滿完成了各項申遺保護的重點任務。東城區牢記總書記“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和“留住鄉愁”的囑託,先後完成了皇史宬、太廟、社稷壇等騰退工作,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創新路徑政策,整治提升中軸線沿線界面環境,烘托壯美空間秩序;完成前門大街第五立面整治等重點項目,將壯美中軸、禮儀中軸和文化中軸“織補式”融入到老城保護與更新和城市設計之中。

  《古跡的春天——明清兩代皇家檔案館:皇史宬》

  《東城探秘——太廟》

  《追尋中軸線的故事——沉浸式體驗社稷壇》

  十餘年申遺路,東城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讓古都發生了很多看得見的變化。東城區更好發揮首都功能核心區、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作用,做實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不斷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發展的“硬支撐”,推動實現市民崇文禮敬、老城煥發新生。在保護好文物建築和歷史遺跡的同時,通過數字化、智慧化等手段對文化遺産進行展示和傳播,鐘鼓樓沉浸式演繹時間的故事,四百年顏料會館古戲臺再現光影,東城區正在讓中軸線文化遺産在更大範圍活起來、動起來、響起來。啟動歷史文化傳承創新發展計劃,成立老城歷史文化研究高端智庫,發起歷史文化傳承創新研究聯盟,聯動多地發起城市歷史文化對話活動,讓千年文脈歷久彌新,重構歷史文化魅力走廊。

  《鼓樓展陳“時間的故事”》

  《愛我東城——顏料會館》

  古今輝映 綻放文化圖景

  中軸線蘊含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哲學思想,是北京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這座古都的靈魂所繫,對生動講好“中國故事”,建設中華文化對外展示窗口具有重要價值。近年來,東城區堅持“崇文爭先”理念,通過精心策劃與組織“中軸線上”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市民和游客搭建起了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深刻感受到中軸線所承載的歷史記憶、文化精髓與民族情感。

  聯動故宮博物院舉辦“讀懂故宮”公益藝術公開課,舉辦永定門光影秀、“一元‘中’始”中軸線特展、“唱響中軸”“古建音樂季”等品牌文化活動,為這條古老的城市之軸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

  發起成立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借力專家智庫開辦“文化會客廳”,點亮群眾身邊的“文化家園”。打造人文專題片《尋古訪今話東城》,推出話劇《鐘鼓樓》,中軸故事系列圖書相繼發佈,更多生發在東城的文藝佳作成為群眾感受中軸線文化的有效途徑。

  北京中軸線既是古都歷史軸線,也是城市發展軸線,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資源所在,也是東城區文化發展優勢所在。轄區內故宮、天壇、大運河(玉河段)等三大世界文化遺産,作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符號,為參與中華文明海外對話、講好“中國故事”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對於東城區來説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它不僅提升了北京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更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

  《山河錦繡看中國——水光瀲艷,京城古韻》

  未來,東城區將着力發揮中軸歷史建築和歷史景觀獨特的標識作用,加強中軸線IP開發與傳播,推動中軸線主題文藝創作,推動中軸線社會價值創新,打造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發展軸。結合中軸線周邊業態整合提升和新文化功能引入,構建中外古今融通的沉浸式互動場景,實現傳統魅力的展示與旅游體驗、文化創意、商務休閒等功能的融合發展,打通文化鏈與價值鏈的聯接,讓文化既開花又結果,為賦能區域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軸”賡續千年文脈,“兩區”融合鋪展古都畫卷,“五城”聯動締造時代風華。中軸線是連結歷史與未來的文化紐帶,隨着北京中軸線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東城區將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北京中軸線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也將邁入新的階段。這條承載着中華民族智慧與精神的城市軸線,帶着古都文化自信走向國際,將在未來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芒,成為世界文化遺産中的璀璨瑰寶。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