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坐落在永定河西岸的王佐鎮南宮村,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旅游”這塊金字招牌。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發展,南宮村從一個傳統農業村莊,在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努力下,抓住了産業轉型升級的機遇,村莊的生産方式、發展模式、生活方式産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打造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先後獲評“北京最美的鄉村”“首都文明單位”“首都文明村”等榮譽稱號。探尋南宮村的鄉村振興之路,邂逅這片在創業“熱土”上崛起的“綠色森林”。
緣起
敢闖敢試 盤活農村資源培育創業“熱土”
南宮村黨委副書記孫紅霞是土生土長的南宮人,在南宮村村委會工作了33年,她親眼見證這片土地的蝶變。“説到我們村辦企業的創業起點,還要從‘盤活資源’講起。”孫紅霞説,“為了解決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效益低的難題,我們通過土地流轉盤活了村內的閒置資源,從而實現了農業規模化經營。”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建設起環保型高效農業園。村集體意識到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對於土地的合理規劃利用,只有在土地上做好文章,集體經濟才能長遠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南宮村開啟了舊村改造工作,村民陸續搬遷至新民居,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切實得到改善。同時,騰退出大量土地用於開發建設,公園、農貿市場、超市、賓館等工程相繼落成。
千禧之交,南宮村迎來了新的發展轉折,科研人員在村域內發現了豐富的地熱資源。南宮村通過對地熱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利用,以地熱經濟為源,延伸拓展親子旅游、康養休閒、觀光農業、水上樂園等項目,建成一批場館設施,闖出了一條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的路子,集體經濟呈現井噴式增長。
發展
闊步向前 1.5平方公里旅游區搶佔綠色高地
打開地圖,搜索南宮旅游景區,滿眼的綠意映入眼簾。景區以南宮迎賓路為界限,東西兩側分別為地熱科普展覽中心、南宮五洲植物樂園、南宮營地樂園戲水區等,總佔地1.5平方公里。
暑假已至,南宮五洲植物樂園是許多親子家庭的出行首選,樂園裏鸚鵡園非常受歡迎。“媽媽你看,這只鸚鵡的頭部像紅色寶石一樣,真漂亮。”7歲的小關和媽媽一起徜徉在鸚鵡園裏,好奇地打量着每個鸚鵡品種,和它們互動。“我們從海淀區專程過來的,這裡草木豐茂、鳥語花香,據説樂園的鸚鵡品種有上百種,來一趟太值了。”小關媽媽説道。
南宮景區負責人龔彥鈞介紹,南宮鸚鵡園是北京第一家室內鸚鵡主題園,室內面積3150平方米。得益於良好的地熱環境,館內冬天採用地熱供暖,溫度一直保持在25℃左右,適合植物生長和鳥類生活,綠化面積達70%。
近幾年,去田間地頭采摘果蔬,已經成為一種新興時尚。在五洲植物樂園對面的南宮農耕文化體驗園,綠油油的田野上是一派豐收的景象。12號黃瓜菜園裏,58歲的李學青正在對藤上的黃瓜進行日常養護。“我十分鐘前才送走了一家四口,他們在這採摘了黃瓜、青椒、番茄,孩子們帶着收穫滿載而歸。”李學青説。
南宮農耕文化體驗園總面積800畝,現有20個日光溫室棚、8個花卉日光溫室棚,園內還引進航太種育繁育基地,打造了集休閒、觀光、採摘、寓教於樂為一體的現代休閒生態農業示範園。
南宮溫泉水世界是市內較大的室內水上樂園,建有國際標準泳池、造浪池、戲水池、兒童嬉水樂園、溫泉按摩池、漂流和大型戲水滑道。“暑假期間,溫泉水世界特別受孩子們歡迎,大家在這裡戲水、游泳,清涼一夏。”龔彥鈞説,到了冬天,還可以過來泡養生湯,浸泡在滿是熱氣的溫泉池裏,幸福感爆棚。
從北京市第一家村辦公園南宮苑到現在的國家級4A旅游景區,南宮村始終秉持着生態先行的理念,依託生態優勢進行産業開發,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打造京西南綠色高地。
創新
農旅融合 “南宮四季”IP響徹豐臺
從溫泉開發到動植物保護,二十多年的時間,南宮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使村莊成為城西南的綠色明珠。這幾年,南宮村在搶佔綠色高地的同時,也創新發展路徑,用“文旅商體農”融合模式,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梅花鹿、小熊貓、環尾狐猴、北極狐……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近來在南宮自然藝術博物館“聚齊”了。南宮自然藝術博物館位於五洲植物樂園西北角,是全市首個村辦自然藝術博物館。
推開南宮自然藝術博物館的大門,赭紅色的磚塊壘砌頗具“工廠”風。門外是孩子們撒歡的喧囂,門內是一份靜謐。在動物環境生存廳,孔雀、北極熊、小熊貓等動物標本惟妙惟肖。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游客可以觀看一隻馬來熊的“裏裏外外”。只見展櫃裏的馬來熊骨骼標本上慢慢開始“長”出了肌肉,觸摸互動屏,肌肉上又“長”出了皮毛,一隻馬來熊在展櫃裏悠閒地“散步”。
自然藝術博物館內共有4個展廳,館外還有頭腦風暴、車模文化館2個展廳,陳列動物標本共60余種,植物標本29種,中藥標本126種。
為了讓“文旅商體農”融合的南宮走得更遠,村子立足自身優勢打造“南宮四季”IP,探索更加多元的發展模式。
盛夏將至,夜幕還未降臨,南宮魔笛廣場就升騰起了煙火氣,滋滋冒油的海鮮烤肉、冰涼爽口的各式甜品……現場煎炸聲、叫賣聲不絕於耳,各類美食試吃活動更是吸引人們圍觀。2024年夏天,南宮村立足自身優勢點亮“夜經濟”,人們在新建的休閒文化廣場與魔笛燒烤自選工廠中流連忘返,配以夜間爵士舞表演、燈光秀、水秀,盡情體驗滾燙夏日。
除了激活夏日經濟,南宮村還積極尋求“長板”突破,結合二十四節氣文化,開展春季風車節、露營踏青節、親子農耕採摘、農耕科普、運動會等趣味活動。“春天放風箏,夏天游園戲水,秋天農耕採摘,冬天泡湯養生。”孫紅霞説,“南宮四季”IP正在加速“出圈”。村子還與時俱進探索“直播”行銷,不論游客何時來到南宮旅游景區,都會遇到激情四射的主播們,他們對着鏡頭穿梭在各個點位中,將南宮美景送到千家萬戶。
截至目前,南宮村現有村辦企業23家,涵蓋科技農業、軍民融合産業園、文化旅游業、商貿服務業、社區服務業等綜合性産業。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壯大,二、三産業比重已經佔全村經濟的95%以上,觀光農業和地熱資源與旅游業的結合,使南宮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首批生態休閒旅游示範區。村子富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截至2023年,南宮村總收入6.2億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5.6萬元,上繳稅金2800萬元。不但全村100%的勞動力得到安置,同時為周邊地區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近2000個就業崗位。
73歲的張桂英是地道的南宮村村民,住在南宮新苑小區A區,她也是南宮村舊村改造的積極參與者。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她切實感受到南宮村和王佐鎮的變化:從前的溫泉小鎮,現在的“一村一品”,“文旅商體農”融合讓南宮這片全域旅游村落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