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為農大、密雲“非凡二十年”點讚!

日期:2024-07-15 16:07    來源:密雲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2024年是中國農業大學與密雲區開展紅色“1+1”行動第二十年。2004年,中國農業大學10個博士生黨支部與密雲區10個村級黨支部攜手開展合作共建。二十年來,雙方在密雲水庫魚保鮮、鱘魚養殖數字化、甘薯新品種與脫毒薯苗推廣、西邵渠科技小院建設、張裕愛斐堡酒莊實訓基地建設等項目上不斷探索,在黨建創新、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在首個紅色“1+1”行動共建村——巨各莊鎮蔡家洼村,月季花經過雨水的洗禮,更加嬌艷欲滴。該村的月季育苗實踐基地佔地500畝,中國農業大學全部花卉品類在這裡研發、繁育,通過不斷注入科技力量,已形成集月季新品種研發、種植推廣、苗木銷售、休閒觀光、展示示範為一體的産業發展模式。2023年,蔡家洼村被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授牌為“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花卉育種合作基地”和“花卉發育與品質調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據蔡家洼村月季育苗實踐基地負責人王洋介紹:“農大教授給我們技術指導後,我們能自己扦插繁育新的品種,通過扦插售賣月季苗木到京津冀地區,年收入大概300至500萬左右,解決了周邊30名左右村民的就業。”

  2018年5月,北京市首家科技小院——“統農001號”科技小院落戶東邵渠鎮西邵渠村,大學生們走出“象牙塔”,紮根鄉野間,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相結合,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在中國農業大學的技術支援和幫助下,西邵渠村先後引進冰糖牛奶鮮食玉米、甘薯、水果蘿蔔等特色農産品品種10余種,並引進滴灌、甘薯水肥藥一體化技術、鮮食玉米綠色生産技術等5項新型農業種植技術,自2022年以來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

  “一畝地投入大概是1900元,我們一畝地的産值基本在5900元,凈收益4000元。本地村民種的笨玉米,一畝地收成好的時候大概是1000元,産值基本提升了三倍。”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王宇説道。

  此外,中國農業大學與位於河南寨鎮的泰民同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開展小麥新品種篩選和科研實驗、早稻品種選育推廣等項目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區委農工委副書記肖振坤表示,在紅色“1+1”行動的引領下,密雲與中國農大開展了深入的合作,在科技小院建設、特色農産品研發,特色種業、特色品種的研發方面,成效非常明顯。

  未來,中國農業大學與密雲區將繼續在黨組織結對共建、聯合培訓和實踐、人才培養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領域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合作,全面推進校地戰略合作,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密雲樣板”。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