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京蒙對口協作工作成果豐碩——察右中旗篇

日期:2024-07-10 17:17    來源:房山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北京市房山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對口協作以來,立足兩地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注重將兩地的“強項”與“優勢”結合,多措並舉協助察右中旗壯大産業基礎,激發內生動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從2010年起,房山區深入開展與察右中旗的扶貧協作,堅持高位推動、産業聯動、示範帶動、人才互動,真金白銀、真情實意、真幫實扶,從脫貧攻堅“輸血式幫扶”的1.0時代,到“造血式協作”的2.0時代,再到産業振興的3.0時代,不斷開創京蒙全方位、高水準協作新局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京蒙協作工作開展以來,房山區攜手察右中旗,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89億元,實施項目169個,銷售特色農産品3.03億元,累計帶動農村人口就業5150人,聚焦産業協作共贏新主題,開啟了鄉村振興新征程。

  産業聯動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産業是興旺之基、致富之源。近年來,京蒙兩地圍繞“兩個基地”建設,從引導企業落地、共建産業園區、發揮産業對接平臺效能、推動産業提檔升級等方面發力,累計共建産業園區2個。援建扶貧車間6個,引進“京一根”(內蒙古)馬鈴薯深加工項目落地中旗,幫扶陰山優麥企業提檔升級,助力冷涼蔬菜倉儲庫建設。

  緊盯特色資源,引進科技企業和發展當地龍頭企業,建設規模化、品牌化、高效益産業鏈條,將小馬鈴薯做成大産業。利用京蒙資金,扶持當地龍頭企業“陰山優麥”創建“蒙薯”品牌,産銷全國;引入“京一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廠運營,實現“綠品出塞非遺落蒙”,生産的無明礬乾濕粉條,遠銷歐盟。察右中旗的紅蘿蔔、馬鈴薯不僅銷售全國各地,還出口越南和馬來西亞,為進一步延長農産品存儲、銷售産業鏈,提升農業效益,京蒙幫扶項目大力發展農産品倉儲恒溫保鮮庫建設,有效解決農産品銷售難題,變一季銷售為四季銷售。直接受益4個村1968人,可解決30萬噸馬鈴薯、20萬噸冷涼蔬菜的貯藏、保鮮問題。

  圍繞優勢産業資源,重點支援澳洲白有機羊示範園建設,生産和經營澳洲白種羊,採用“企業+科技服務站+農牧民合作戶”的模式與當地農牧民共同打造肉羊産業聯合體,全面助力察右中旗肉羊養殖和屠宰加工提質增效。

  聚焦本土特色優勢産業,對乳泉奶食品廠進行升級改造,提升奶食品廠産能,對産品線進行升級改造,把牧區傳統奶食與現代生産技術相結合,將低效率的“手工作坊”升級為高效率的“標準化廠房”。

  示範帶動 探索鞏固脫貧“新路徑”

  強基礎、補短板、促提升,集中資源,發揮優勢作用,因地制宜推進5個示範村建設,由點及面帶動全旗鄉村全面振興。通過京蒙協作機制,幫扶乳泉村在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方面振興。新建溫室蔬菜採摘大棚5畝,發展蔬菜展示觀光産業。建設乳泉村村民文化活動廣場及鄉村大舞臺,為村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凝心聚力 激發人才振興“新動能”

  京蒙協作一直在路上。自脫貧攻堅以來,京蒙兩地堅持互派幹部挂職。房山區已累計派出7批援蒙幹部到察右中旗挂職,179名房山區專業技術人員在各行各業服務,為當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醫療幫扶專家突破了察右中旗醫院在腔鏡微創手術方面人才匱乏的限制,為更多疑難疾病患者解憂紓困,也為察右中旗醫療衛生單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準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農技人才專家根據察右中旗實際,編制了大棚種植技術彙編,在全旗進行推廣,有力提升了種植戶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發展和産業化經營水準。支教老師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獲得“教學能手 師德楷模”的稱號。

  攜手前行 開啟京蒙協作“新篇章”

  房山區與察右中旗不斷完善幫扶工作機制,圍繞京蒙協作六個“倍增計劃”持續用力,進一步拓寬結對幫扶、消費幫扶、就業幫扶等渠道,促進幫扶地區農民穩定增收。房山10個鄉鎮街道與中旗12個鄉鎮開展“一對一”幫扶,29個村、29家企業及29家社會組織分別與中旗29個脫貧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和“社會組織結對”工作,2024年投入幫扶資金575萬元,捐物捐款582萬元,實施幫扶項目41個,有力推動特色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等各項事業發展。積極幫助察右中旗搭建銷售平臺,線上、線下組織開展消費幫扶活動,多途徑宣傳推介察右中旗特色産品。發揮區內優勢,通過舉辦廟會、展銷會、商超對接、直播帶貨等消費幫扶平臺優勢,截至6月底已累計助力察右中旗銷售特色農産品1.06億元。同時,為鼓勵察右中旗特色農畜産品銷售,投資120萬元幫扶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合作社銷售農畜産品給予倉儲物流環節補貼,得到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一致認可,並且在全市進行了推廣。房山11所學校對接中旗12所學校,持續加大幫扶力度,選派教學名師,延長幫扶時間,推動京蒙結對旗縣教育協作高品質發展。2023年將“雙減”中的飛象雙師素質課堂作為試點引入中旗東街小學,為學生提供藝術啟蒙、思維訓練、心理教育、傳統文化、工程科技等領域上百門高品質雙師素質課程,得到學生和教師的高度認可,2024年在全旗小學進行推廣落地。房山6家醫院與中旗7家醫院建立協作關係,建立了房山和中旗遠端醫療協作系統,不僅提高了旗醫院各科室技術水準,也大大節約了醫療機構及患者的醫療和時間成本。借助“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活動,通過政府網站、廣播電視、微信公眾平臺、發放傳單、張貼海報等多種形式擴大宣傳覆蓋面,不間斷地宣傳好穩崗就業補貼政策。截至目前,共有1162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其中赴京就業32人,就近就業1043人,其他地區就業87人。

  從拿出真金白銀建項目到引入先進理念拓産業,脫貧群眾不僅走上了致富路也拓寬了新思路。從人員互派交流到推動資源共用,京蒙兩地來往多了人氣深了感情。從察右中旗的種養殖基地到房山大型商超、消費市場,不僅鼓了農牧民的錢袋子,也豐富了北京人的菜籃子。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不僅注入了“房山力量”,更感受到了“房山溫度”。

  2023年全旗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2%和8%,京蒙協作幫扶讓察右中旗人民實實在在獲得了受益,真真切切地提升了幸福感和獲得感。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