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北京市社區衛生協會、北京社區健康促進會主辦,東城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共同承辦的北京市世界家庭醫生日主題展演活動在東城區文化館舉辦。活動期間,為獲得“北京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與實訓基地”的東花市、朝陽門等10家優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授牌。
據介紹,北京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與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是市衛生健康委在全市範圍內探索開展的一項創新舉措,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品質和服務效率,加強家庭醫生(團隊)的專業能力培養,更好發揮優秀單位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家庭醫生服務創新發展。
創建“三高”共管試點基地
“作為首批北京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與實訓基地,我們肩負着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準的重要使命。”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紅介紹,作為“三高”共管試點基地,老年規範化建設基地,中心團隊始終探索適合本轄區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和方法,通過不斷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水準和品質,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
“家庭醫生簽約注重重點人群的管理,其中慢病人群更要做到個性化精準管理。”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谷峰有一位病人是肺癌術後的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老人。因為擔心自己去醫院被感染到其他疾病,多數情況下,她平時的用藥都是由老伴來中心代開藥。
“不能親自見到病人,一般情況下是不能開藥的,但家庭醫生讓不可能變為了可能,我們是通過微信進行線上溝通病情的。”谷峰大夫通過微信遠端教老人正確使用電子血壓計,並記錄不同時段的血壓數值,定期向大夫彙報自己的血壓情況及外院抽血後各項化驗指標情況。谷大夫會及時為老人制定治療方案調整用藥,回答老人在疾病上的困惑。
經過雙方線上上的有效溝通,老人的血壓、尿酸、血脂均維持穩定。“家庭醫生與患者是醫患關係,更像健康路上的同行者。”谷峰説,患者有簽約後的獲得感,醫生被認可也有滿滿的成就感。
擁有多種訓練模型的實訓中心
心肺復蘇模擬人、脈象訓練系統、心臟訓練傳導模具……在東花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裏,近200平方米的教學實訓中心配備有20余種技能訓練模型,中心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開展社區衛生教學培訓基地工作。通過增加社區全科醫師臨床思維綜合訓練系統、OSCE智慧考評系統及社區全科醫師臨床思維綜合訓練系統等,提升家醫團隊服務品質和服務能力。作為東城區教學培訓基地,協和醫院全科培訓基地,中心還通過建立師資庫,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家庭醫生、專家學者擔任培訓講師,為學員提供高品質的教學指導,搭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交流學習平臺。中心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始終堅持為居民健康保駕護航的初衷。
“我家兒子從小患腦炎,雖然現在已經成年,但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作為殘疾家庭,每年兒子的體檢是件讓我非常頭疼的事。”轄區居民邱阿姨(化名)説,“是趙運璽醫生帶領家庭醫生團隊到府服務,像哄孩子一樣讓他配合檢查,並給予健康指導,康復鍛煉,防止肌肉萎縮;提醒我們要防止誤吸、墜落等意外的發生,趙醫生的關懷像陽光一樣溫暖着我們。”每次談到趙醫生,邱阿姨都眼含熱淚:“在居民心中,趙大夫不只是醫生,更像是自己的貼心人,自己的親人。”
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新方向
近年來,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更加注重服務的高品質和精準度。通過全面提升診療服務能力、建立健全主動服務機制、優化升級“網際網路+家醫”等方式,逐步實現了簽約居民與簽約醫生黏合性增加、簽約居民對簽約醫生的信任度提高。
2022年5月,建國門街道工委組織成立醫養聯合體(簡稱“養聯體”)。“養聯體”整合了建國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服務機構、小區物業、各類為老服務商等資源,率先在趙家樓社區試點開展居家免費入戶醫養服務。2023年,養聯體依託建國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13支“家醫+社工”為主體的為老志願服務隊,每月為200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免費入戶巡診,及時發現和解決老年人的醫養服務需求,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趙家樓社區居民郭平山老人2024年已經93歲高齡,是建國門街道醫養聯合體結對幫扶老人之一。在一次家醫走訪中,全科副主任醫師柳國輝通過老人自述和子女描述得知,老人經常感覺腿部走路和起身無力,並且伴有不自主的抖動現象。柳大夫聽後立刻警覺起來,馬上給老人做了一些相關檢查和測試,得出老人腦部血管可能有堵塞,從而造成了腿部無力等症狀,也就是説老人有腦梗傾向。柳大夫立刻告知家屬,儘快帶老人去三甲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當天,老人家屬立刻就帶老人去往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經過CT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老人大腦某一部分確實有堵塞情況。“協和急診大夫説,真是發現的太及時了,再晚幾天的話後果不堪設想!”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老人已基本康復。
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底,全區共組建337個家醫團隊,累計簽約27.73萬人,孕産婦、0至6歲兒童、65歲及以上老年人、肺結核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殘疾人群、貧困人群、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簽約14.7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