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卉交易中心外新添700米長的“花”夜市;
共有60多家攤位入駐;
涵蓋鮮花、美食、飲品、彩繪、萌寵、手工藝等20多種熱門類別;
夜市日人流量可達3000餘人。
6月14日晚上7點鐘,暮色降臨,驅車走到南四環中路與草橋東路交叉口,遠遠便能看見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的雄偉建築。華燈初上,交易中心外立面霓虹閃爍,南側一個長約700米的夜市讓交易中心的夏夜充滿了濃濃人情味兒,這是北京首個“花”夜市。近年來,草橋村以花為媒,做足“花樣”文章,讓百姓在花團錦簇中感受人間煙火,一種全新的花卉産業消費場景正在悄悄崛起。
60多家攤位入駐夜市
花海有了人情味兒
從“花”夜市的東入口進入,一座白色的旋轉木馬正在夕陽下唱着歌,載着小朋友們悠然旋轉。繼續往裏走,耳邊漸漸嘈雜起來。右手邊的寵物攤位旁,不時有顧客前來逗貓,老闆們與顧客熱情談論着,喜悅溢於言表。夜市的音樂聲、歡笑聲、叫賣聲不絕於耳。
“花”夜市的主辦單位是花鄉花木集團,負責人周奕正在現場布設鐳射照明燈,他説道,“寵物攤位和前面的鮮花攤位大多都是花卉交易中心的內部商戶,夜市的開設讓本該下午6點就歇業的交易中心重新熱鬧起來,花海有了濃濃的煙火氣。”
追隨着小龍蝦的香味來到美食區。花街滷煮、牛街清真燒烤、花街甜品……各種小吃的香味一起飄來,饞得人直流口水,每個小小的攤位前都擠滿了人,他們點上一扎精釀啤酒,來一盤小龍蝦,要幾碟小菜,與花街一起為滾燙的夏夜拉開序幕。
晚上8點鐘,花街的熱鬧正式開始。在花卉交易中心A、B座之間的空地上,現場音樂秀引燃全場。1000多平方米的廣場上聚集着最多的顧客,他們在舞台下邊吃燒烤邊聽音樂,還有不少人跟歌手一起唱着。來自大興區的黃先生和家人圍坐在最中間的桌子邊。“今天周五,難得休閒,下班後就帶着老婆孩子過來了,這裡有花有酒有美食,真是愜意。今晚歐洲盃就開始了,我看見廣場大屏上在播放相關新聞,要提前關注一下。”黃先生説。
夜市一旁,姹紫嫣紅的口袋花園同樣游人如織。快到盛夏,大多數花都已凋零,這片花海仍在肆意生長,繡球花、天人菊、柳葉馬鞭草……各式小花競相綻放,為夜市增添了別樣景致。“中心門口的這片綠地是花木集團特別設計規劃的,可以讓消費者‘未進花卉市場,先知蓬勃綠意’,也為夜市顧客提供了一個休閒納涼的好去處。”周奕説。
據悉,夜市入駐攤位有60多家,涵蓋鮮花、美食、飲品、彩繪、萌寵、手工藝等20多種熱門類別,夜市日人流量可達3000餘人。
做活“花”文章
拓展花卉消費場景
花鄉花木集團是草橋村的支柱産業,目前已形成研發、生産、交易、旅游、服務等一條完備的花卉産業鏈。這兩年,花木集團在夯實基礎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延伸新的消費場景,讓“花”元素滲入百姓生活。
“我們開設夜市,看起來像是在推廣餐飲,歸根結底是要拓展鮮花的消費場景,推動花卉産業發展。”周奕介紹,經過調查發現,有將近一半的人會在逛完夜市後順手買一束鮮花帶回家,“我們要讓草橋村的花卉産業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把人流引過來,讓花卉走出去。”
商戶老闆張海霞的攤位就在廣場入口處,晚上10點半已過,她的攤位又迎來了一撥顧客。“15塊錢一束,你們要是都買的話,給你們再優惠點。”張海霞拿着幾束粉色香檳玫瑰和他們做著最後的交涉,一晚上下來,她的攤位上貨幾乎空了。
張海霞是花卉交易中心開業以來第一批入駐商戶之一,平時只在店裏做生意,夜市的開設讓她又多了一個室外攤位。“在店裏接觸到的顧客都是帶着很強的買花目的來的,但其實鮮花生意要做到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場景中。有時候,顧客的‘順手買’也能為花商帶來不少收益。”張海霞説,自從延長了服務時間,她的日銷售額比之前增長了約30%。在“花”夜市裏,有十幾家以售賣鮮花為主的攤位,他們帶着向日葵、玫瑰、百合等各色鮮花而來,為夜市增添了濃郁的花香和浪漫情調。
深夜11點半,人們四散而歸,花卉交易中心也逐漸恢復了寧靜。顧客陳先生與朋友結束聚會後,買走了張海霞的最後一束百合花,“今天回家晚,買束花回家送我老婆。”
據悉,此次“花”夜市將持續到10月中旬,為豐台區“夜經濟”不斷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