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見過“立镚兒不倒”的電梯嗎?18年前北京建築安裝領域這一“神話”正在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精彩上演。5月9日,從北京建工集團我們可以了解到,目前能承載26人的重載直梯已亮相副中心站樞紐工程樣板間,跨度34.57米、垂直高度約五層樓、總重約22噸的首件公共交通重載型自動扶梯也已基本安裝到位。
由北京建工集團承建的副中心站東入口,將成為該樞紐的又一點睛之筆,其結構設計獨具匠心,施工現場南北跨度達46米,採用混凝土與鋼結構結合的框架形式,且外部覆蓋玻璃幕墻。這把宛若張開的“巨型雨傘”,即將壯觀地出現。
樞紐東入口張開“巨型雨傘”
北京建工集團承建了副中心站樞紐工程的東入口地上部分和商務區主展臺區。其中,東入口地上部分結構設計充滿巧思。46米長的施工現場採用混凝土與鋼結構結合的框架形式,而外部則覆蓋着玻璃幕墻,宛如一把張開的“玻璃巨傘”。商務區主展臺區坐落在西部地段南區,未來將成為人員流動與換乘的核心節點,同時也是樞紐對外展示主窗口。
為確保東入口地上部分的龐大結構體精準安裝,項目施工團隊採用預製四段漸變鋼結構,現場拼裝。其間,運用三維資訊技術對鋼筋和鋼結構的位置、走向及其與鋼管柱的連接方式多次模擬分析,確保材料尺寸、安裝位置、施工工藝等精準性。
作為主站房最後進場的施工單位,面對2024年6月中旬交付竣工的嚴峻挑戰,該團隊僅用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57根鋼結構立柱的安裝,吊裝中最大單體構件達到50噸,每根鋼柱的直徑更是達到1.4米,創造了副中心站樞紐鋼結構安裝的新紀錄。
全國最大蓋挖逆作將完工
走進樞紐工程地下,幾百根結構柱整齊矗立,支撐起龐大的工程。副中心站樞紐施工01標段是整個樞紐工程中唯一被東六環橫穿的區域,施工場地劃分為一區和二區。其中,二區是目前全國範圍內規模最大的蓋挖逆作工程,同時也是副中心站樞紐工程中開工最晚的一個施工區域。
二區地下結構有4層,涵蓋了變電站、牽引電站、能源中心、垃圾處理站等重要設施,都是樞紐運營時不可缺少的必要保障。
項目團隊倒推倒算施工計劃,每一層筏板施工採取平端方式,同步作業高效推進,順利完成了第一倉底板澆築施工,B2層頂板完成了混凝土澆築。其中,B2層頂板面積共計1.02萬平方米,鋼筋用量近5400噸,勁性梁鋼結構用量1200噸,澆築混凝土方量達1.78萬立方米,是副中心樞紐工程率先亮出蓋挖逆作頂板的標段。
精準安裝續寫電梯“神話”
豎立一枚硬幣在電梯裏,電梯啟動運作中硬幣紋絲不動。這是北京建工集團在電梯安裝領域創造的“神話”。在副中心站樞紐,北京建工專業項目團隊不僅要求施工測量時精益求精,將電梯圖紙的每個數值都精準標注到毫米,還把企業相關標準提高至國標的一倍。如今,這部能載重2噸、承載26人的重載直梯已亮相副中心站樞紐工程樣板間。
此外,該工程的首件公共交通重載型自動扶梯也已到場。這部跨度34.57米、垂直高度約五層樓、總重約22噸的扶梯,因“體型”龐大無法整體運輸,出廠後被拆分為5段,運抵現場再行組裝。據介紹,該扶梯設備單段最重約6.2噸,最輕也有3.7噸。但施工現場作業面有限,扶梯水準跨度又長,進場過程中項目團隊對運輸通道各條線路多次勘探,採用龍門吊形式安裝,對接位移不超過2釐米,保證了扶梯的順利就位。今後,它將成為B2地鐵換乘層與B0.5下沉庭院層之間的溝通紐帶。
目前,北京建工集團負責的79部電梯、扶梯安裝工程已正式開始,這些電梯預計將在2024年12月底陸續安裝到位,其中將有22台最大載重2噸、能承載26人的重載直梯。項目負責人表示,投用後,在這些重載電梯上都能展示“立镚兒不倒”的精湛技術。
副中心站樞紐位於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空間結構的交匯處,投入使用後,將實現“四網融合”、七線換乘,交通商務功能兼具,成為“軌道上的京津冀”的橋頭堡。2025年,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將隨京唐城際車站開通且投入使用,並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