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區:“紙鳶”飛校園 非遺共傳承

日期:2024-04-24 16:46    來源:密雲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放風箏是踏春游玩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北莊鎮手工風箏傳承人夏蘭英,讓這項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光彩。

  在北莊中學的美術教室裏,密雲區級非遺“金氏風箏”的第八代傳承人夏蘭英,正手把手教同學們製作風箏。經過扎骨架、裱糊、蒙面、彩繪等一系列步驟後,一隻精巧漂亮的風箏就完成了。操場上,同學們放飛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歡聲笑語中傳遞青春的活力和春天的喜悅。

  北莊中學學生許木青:我們是從選竹子、怎麼劈、再到扎、再到繪畫出一個風箏,然後到放,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一個一個完成的。最後,完成了這一個風箏後,就非常有成就感,放得也特別開心。

  金氏風箏是北京風箏著名流派之一,其骨架精巧、彩繪嚴謹、雍容華貴,製作工藝獨到,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隨着手工風箏日漸式微,這門手藝傳承面臨危機。2010年,北莊中學開辦了社團課,借此機會,夏蘭英把風箏文化帶進了課堂,通過畫風箏、做風箏、説風箏、放風箏等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學習手工風箏技藝、了解優秀傳統文化。

  北莊中學美術教師胡曉:除了技藝之外,學生也能學到非遺的傳統文化和學習到夏老師傳給我們的工匠精神,學生特別喜歡。

  在鎮政府的積極協調和支援下,夏蘭英開辦了自己的風箏工坊。兩間展示室裏懸挂着造型生動、色彩絢爛的風箏。工作間裏,一個小小的工作臺,成了夏蘭英最專注的地方。此外,工坊還有一間辦公室、一間教室,可同時容納十幾人學習製作風箏。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學習製作手工風箏,感受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

  風箏技藝傳承人夏蘭英:老年人覺得找到了自己兒時的記憶,感覺傳統文化很好,年輕人喜歡與時俱進的題材,對風箏畫面的設計也很大膽,我看到這些很高興。

  北莊鎮副鎮長李子鑫:我們在傳承和保護的基礎上,將非遺文化和自然、鄉村結合起來,通過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展演、研學等活動,探索非遺+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