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花園城市” 東城2024年這麼幹

日期:2024-04-10 18:17    來源:東城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完成改造綠地10萬平方米、建設2處全齡友好公園、打造6條林蔭路、建設5條城市畫廊、實施11處橋體綠化、建設1個示範花園街區……2024年,東城區全面啟動“花園城市”建設,將通過科學優化綠色空間佈局,不斷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打通城市生態與人們生産生活的“最後一公里”,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現實。

  構建花樣生活街區

  打造全新城市綠色生活體驗

  2024年,東城區將開展包括林蔭大道、城市畫廊、橋體綠化、全齡友好公園改造、小微綠地等內容的“花園城市”建設,為市民提供全新城市綠色生活體驗。

  全齡友好公園改造是東城區推動“花園城市”建設的重點。2024年,東城區將完成南館公園、東便門—光明橋城市綠地共2處全齡友好公園改造,並配合市園林綠化局推進東單公園無界開放。

  此外,東城區將持續推進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建設,推動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消盲,實施鐵路沿線綠化整治提升,打造“一路繁花、四季變幻、城鐵融合、生態安全”的景觀。

  針對林蔭大道,東城區將重點完善和平裏片區、長安街南部片區、二環魚骨支路林蔭路網建設,並對安外大街、和平裏西街、北京站周邊、工人體育場北路、交道口東大街—東直門外大街、正義路共6條道路實施林蔭路改造提升。

  此外,東城區還將完成安定門橋、雍和宮橋、小街橋、東北城角聯絡線、東直門橋、東四十條橋、朝陽門橋、建國門橋、東便門橋、廣渠門橋和景泰橋共11座立交橋立體綠化提升。同時,以安定門東大街(北二環)、前三門大街及東花市部分街區為重點,建設5條城市畫廊,通過栽植月季形成“一路繁花”的景觀效果。

  2024年,東城區將以東花市街道、景山街道為試點建設示範花園街區,通過打造花園、花路、花景等,構建花樣幸福生活街區,打造全新城市綠色生活體驗,努力實現“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花園一樣”的期望。

  廣泛發動社會參與

  共謀共治共用花園生活

  為了實現綠色生活行為的養成,2024年,東城區將在持續完善綠化建設“硬體”的同時,着力提升生態文化“軟體”,創建首都花園式街道1個、首都花園式社區2個、首都花園式單位1個,廣泛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援“花園城市”建設,共用花園生活。

  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已經開展40年,2024年,東城區將豐富義務植樹形式,拓展群眾參與平臺,廣泛動員全民參與,並組織開展義務植樹進社區活動。東城區將以“網際網路+義務植樹”基地和各區屬公園、綠化專業隊為陣地,開展綠化撫育等活動,新建青年湖等3個“網際網路+義務植樹”基地,力爭實現義務植樹常態化,接待服務全年化,全年舉辦實體盡責活動不少於300場次。

  在綠化美化宣傳教育方面,東城區將創新開展“樂享自然 快樂成長”和“愛綠一起”生態科普體驗系列活動,抓好園藝驛站運營管理,為廣大群眾提供高品質的園林園藝服務和産品。同時,組織各街道辦事處和區屬公園開展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宣傳活動,全年開展傷病、受困、體弱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

  創新公園管理模式

  積極拓展公園消費新場景

  與綠色空間持續完善相對應,城市生態品質也將全面升級。2024年,東城區將打造公園消費新場景,努力建設環境優美、安全健康、精彩紛呈、文明共用的東城公園。

  圍繞年度傳統節日和公園文化活動開展,東城區將充分結合“一園一品”建設工作和公園自身文化定位,積極組織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及市集活動,並將龍文化、柳文化、梅花文化、荷文化、中軸文化、壇廟文化等作為重點貫穿其中,滿足百姓多元綠色文化生活需求。

  此外,東城區還鼓勵公園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屬地共建,持續提升市民文明游園工作水準。同時,盤活園林綠化優質資源,深入挖掘優勢長處、亮點特點,加大對外推介力度,讓綠色資源成為推動東城産業發展的新動力。

  2024年,東城區還將通過地上和地下生長環境改良、樹體防腐、樹洞修補、支撐加固、樹體拉縴、有害生物防治、樹冠整理、圍欄保護以及宣傳標牌設置等措施,完成170株瀕危衰弱古樹復壯保護工作。同時,優化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工作,持續加強楊柳飛絮治理,聯合部門加大野生動物執法和保護宣傳力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