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宜”朝陽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日期:2024-01-22 16:52    來源:朝陽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現代化之於中國,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跨越。朝陽區是首都的經濟大區,也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一場更深層次的現代化探索正在這裡展開。

  “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短短十個字,道盡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目前,朝陽區正全力建設一座“五宜”之城,讓人們能夠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工作的順心和環境的優美。

  營商環境居北京之首

  營商環境好不好,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朝陽區已經連續五次在北京市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第一。市場主體的活力得到了有效激發,最新數據顯示,朝陽區的市場主體超37萬戶,數量位居全市之首。

  在政策支援方面,2023年,朝陽區基本建立了經濟高品質發展工作體系,制定促進國內生産總值(GDP)總量提升工作方案和16個子方案,並修訂形成了“1+7”産業政策體系,重點支援新業態、新賽道加速發展。

  在産業空間方面,朝陽摸排全區商務樓宇、園區等不同階段産業空間約6400萬平方米,其中動態梳理出1700萬平方米可招商空間。2023年,總共新增38971戶市場主體,同比增長27.56%。

  在服務企業方面,朝陽區分類分層做好服務,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實施區級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工作方案,全面構建區級“1368”營商環境框架體系。發揮穩外資專班工作機製作用,強化與外資企業聯繫對接,助力外企更好發展。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化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集團化改革。

  無數企業在這裡紮根、發展,撐起了區域的經濟發展。2023年,朝陽區的各項經濟指標對全市形成有力支撐,經濟總體實現了超預期增長,佔比全市約19%。完成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4.2億元,同比增長10.5%;完成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3.5億元,同比增長12%,總量保持全市第一。

  一座座園區,一棟棟樓宇,都涌動着經濟的無限活力。

  ——看北京商務中心區。以東三環為核心的北京CBD,高樓鱗次櫛比,萬餘家外資企業聚集,僅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就達110家,佔全市的一半以上。經過數十年發展,這裡已經是與紐約曼哈頓、巴黎拉德芳斯、香港中環比肩的國際級商務中心區。

  ——看中關村朝陽園。園區錨定“網際網路3.0”,打造全鏈條産業體系,如今已經初步形成了行業領軍企業、共性技術平臺、專業服務平臺、特色産業園區、標桿應用場景、産業投資基金匯集的産業生態。

  ——看國家文創實驗區。這裡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文創實驗區,坐落着上百家文創園,其中超三分之一為市級園區,58家以影視為特色。2023年,朝陽區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大力發展網路視聽、互動娛樂、數字出版等文化産業新興業態,預計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全年實現收入將突破3000億元。

  接下來,朝陽區將主動融入和服務“雙迴圈”發展新格局,全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不夜之城”激發消費活力

  這個冬天,亮馬河畔翩飛的“鳳凰”火爆社交網路。暮色中,9隻“鳳凰”空中優美翱翔,引得人們歡呼、拍照。

  在首屆2023北京朝陽國際燈光節期間,“鳳凰”只是諸多亮點的其中一個。在奧運核心區、三里屯、亮馬河、藍色港灣等地,裸眼3D光影秀、交互裝置、燈光裝置相映成輝,一場場極具體驗感和區域特色的視覺盛宴,向世界講述着“不夜朝陽”故事。21天裏,吸引了境內外超7億流量的關注。

  隆冬時節辦燈光節,用意不言自明:打造更多的溫暖場景,吸引市民走出家門,激發消費活力。

  燈光節期間,全區共舉辦200余場文娛消費活動,區內重點商業綜合體客流量超1000萬人次,銷售額近21億元,其中藍色港灣餐飲銷售額較2019年增長80%。

  朝陽區是北京市的經濟大區和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因此,在消費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全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常年佔全市的1/4;集中了全市70%的黑珍珠餐廳、60%的米其林餐廳、50%的咖啡館和30%的茶館;累計引進各類品牌首店、創新概念店、旗艦店1962家,數量領跑全市。

  2023年,朝陽區按照“五個聚焦、一個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快傳統消費業態升級,拓展商業承載空間,優化消費生態環境,全面釋放消費潛力。

  聚焦重點領域,加快打造消費名片。建設“美食之城”“茶香之城”“咖啡之城”“時尚之城”,支援舉辦一場場商業和時尚活動,激發消費活力,連結中國和世界的潮流。

  聚焦重點項目,不斷拓展消費空間。制定全區12個重點商圈“一圈一策”高品質發展方案,推進十大商業綜合體煥新升級,釋放百萬平方米商業空間,如DT51商場、THE BOX朝外、龍湖北苑天街和東壩萬達廣場等。

  聚焦重點區域,全力構建“一縱一橫一核”的消費版圖。在縱向上加快建設“14號線商業帶”,延長地鐵運營時間,開展地鐵廣告宣傳,促進地鐵和沿線商業資源連結互動。在橫向上持續開展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建設工作。重點打造CBD千億規模國際級商圈,輻射帶動中部區域商業整體提級。

  聚焦重點時段,積極營造消費氛圍。圍繞地標商圈實施夜間亮化工程,培育藍色港灣-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朝陽大悅城等多個“夜京城”特色消費地標,“深夜食堂”擴容至9家。

  聚焦重點人群,持續壯大社群消費。不論什麼年齡的消費群體,都能在這裡找到喜歡的商場,比如年輕人愛去的THE BOX朝外,中高端消費者青睞的北京SKP,家庭客群喜歡的藍色港灣、惠多港購物中心等。

  提升消費環境,充分激發消費潛力。2023年,朝陽區改善商圈交通環境,高效完成DT51、合生匯等多個重點商圈交通綜合治理,三里屯慢行系統改造基本完工,推動商業節點互聯互通、重要商圈“跨圈”“破圈”。

  2024年,朝陽區將全力推進“CBD×三里屯國際消費體驗區”建設,輻射帶動中部區域商業整體提級;統籌推進THE BOX B、北辰薈、景祥街商業提升等項目高品質完工;推動商旅文體等消費業態融合,持續拉動水岸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增長。

  繁華都市裏水綠交融

  在固有印象中,一座繁華都市意味着發達的經濟,同時也是鋼筋水泥的叢林,人來人往,步履匆匆。但很多時候,朝陽是一個松弛感滿分的地方。

  2023年夏秋,當城市漫步(Citywalk)熱度初起,亮馬河就成了知名的漫步打卡地。兩岸是高樓華宇,河水寬闊清淺,水畔蓮葉俏立、蘆葦蒼蒼。寬闊的河畔步道人流如織,他們欣賞着都市裏珍貴的自然之美,卻忽略了自己其實也早已入畫。

  寬闊、貫通的步道,讓人們得以享受水畔漫步的愜意。2023年,亮馬河燕莎橋濱水通道建成通行,18公里高品質濱水綠道“橫向串聯、縱向通達”,成為“首都水上會客廳”和中外游客潮流打卡地。

  一條條城市綠道如同絲線,將社區、市政慢行系統、水系、商圈、體育場館、文創場所等串聯起來,帶動起城市活力的提升。2023年,朝陽綠道(二期)工程25.5公里全線貫通,並在全市率先啟動了綠隔地區公園環綠道(朝陽段一期)項目建設。該項目串聯朝陽東部5個鄉7個綠隔公園,建設總長度約39公里,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

  “一城繁華半城綠”的説法並不誇張。經過多年大刀闊斧增綠,朝陽群眾如今能夠推門見綠,更能漫步公園享受滿眼青翠。據統計,2023年共完成造林綠化栽植面積約3079畝。其中,管莊興會公園、十八里店朝南森林公園(二期)對公眾開放;備受市民關注的溫榆河公園朝陽段二期項目於4月進場施工。平房鄉朝平公園也已進場施工,2024年將向市民開放。

  已建成的公園也在不斷升級迭代。朝陽區是北京“無界公園”建設的先行示範區,截至目前,共有68處公園拆欄透綠,實現開放,總面積達2100余公頃,游客可以與綠地更加親密接觸。

  此外,2023年,朝陽區還推動東壩公園、京城森林公園、京城梨園、京城槐園、將府公園等10處公園的生態功能提升、景觀提升、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等。

  北京地勢西高東低,地處下游的朝陽區承擔着治污任務。經多年治理,18條河流共120公里水系在2023年實現連通。亮馬河、北小河、壩河等骨幹河道互聯互通,構建起“一縱四橫、多支多點、排蓄滲用”的水網,增強河流自凈能力。

  美好的自然環境,不但是朝陽區送給市民的禮物,也是給野生動植物的饋贈。經過全域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全區累計觀測記錄到各類物種近1800種,其中不乏中華秋沙鴨、銀鷗、天鵝等珍稀野生動物。2023年,朝陽區作為北京市唯一推薦區,成功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水綠交融的美景將越來越多。2024年,朝陽區將加速推進花園城市示範區建設,計劃改造6個公園,綠隔地區公園環綠道(朝陽段二期)項目將繼續推進,建設各具特色的10處街區城市畫廊,推進日壇公園、西壩河綠地兩處全齡友好公園建設。通惠渠、北小河、壩河濱水空間加快建設,其中通惠渠有望通船。

  優質醫療教育在身邊

  醫療和教育關係千家萬戶,既是基本民生,也關乎城市發展。

  就醫不用跑遠兒,家門口就有方便的醫院。據統計,朝陽區所有的實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可提供輸液治療、吸氧服務,8家中心開展血液透析等服務。擁有CT檢查能力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從3家增加到了13家;4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發熱篩查哨點建設。2024年,朝陽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劃增加床位200張。

  2023年6月,朝陽區入選全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之一。在中、東、北、南4個區域醫療資源網格的基礎上,以轄區內4家綜合性三級醫院為牽頭單位,聯合周邊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了4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推進區域內結果互認,資源共用,打破醫院圍墻壁壘。

  醫療資源佈局更加均衡。2023年,朝陽醫院常營院區、北京按摩醫院朝陽院區順利開診;北京市中醫醫院朝陽院區選址取得市級批復,有效補充了朝陽區東部、南部醫療資源。

  朝陽也以“宜學”為目標,希望讓學生享受到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目前,全區已建成21個教育集團,公辦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100%全覆蓋。在南部,全市首個科學高中——北京科學高中正式獲批落地,十一學校朝陽實驗學校、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南校區(朝陽港一期)開工建設;在東部,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開工建設,與中國傳媒大學深化合作探索建設傳媒特色高中,引進首師大附中;在北部,朝陽外國語學校北苑分校改擴建工程、八十中學孫河分校已開工建設,教育資源得到持續優化。2024年,朝陽區將新增3所中小學,增加中小學學位4560個,新增學前托位2300個。

  在中心城區,朝陽區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社區總數達到672個。基層面臨的問題紛繁複雜,如何把這些問題解決好,考驗着城市治理的智慧。

  近年來,朝陽各社區的養老餐桌更多了,從豆腐腦、油餅、豆漿、包子,到10多塊錢的午餐或者晚餐套餐,老人們不出小區便能品嘗美食。截至目前,朝陽區老年餐桌達到了187家,共備案運營養老機構81家、養老驛站172家、養老床位2萬餘張。

  2023年,朝陽區完成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80萬平方米,惠及4512戶,近1.5萬人,加裝電梯共計259部,完工數位居全市第一。

  基層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協奏曲”。朝陽區積極推廣“便於協商、善於協商、常於協商”的居民議事廳運作模式,完成16個城鄉社區議事廳示範點建設,2023年,居民議事廳為群眾辦實事1300余件。整合空間資源打造1491個線下實體議事陣地,建成樓院居民微信群1.4萬個,共商共治共用蔚然成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