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復興進行時,石景山區正在發生“蝶變”。2024年石景山區的重點工作仍是以城市更新和産業轉型為重點推動全區實現更高品質發展。2024年,石景山區將加快首鋼北區和東南區建設,同時,圍繞産業融合大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支柱産業、特色産業和未來産業梯次發展的高精尖産業格局,打造産業發展高地,力爭引入高精尖企業2000家。
關鍵詞:復興
2024年推進實施68個城市更新項目
石景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新用“復興”“活力”“美麗”“品質”四個關鍵詞概括了過去一年全區工作的亮點和2024年重點工作。
第一個關鍵詞是“復興”。提到石景山的城市復興,首先想到的就是首鋼園。2023年,石景山區與首鋼集團密切協作,有序推進28項年度任務和怡和、國際人才社區等60個重點項目;推動冬奧遺産可持續利用,舉辦滑雪大跳臺世界盃等200余場重大活動和賽事;提升“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水準,全年累計入園客流1000萬人次。在此基礎上,2024年將加快首鋼北區和東南區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元宇宙、科幻、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重點企業引育,構建大型活動綜合管理服務體系,全力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石景山區是首都工業文明的發祥地,除了首鋼還有北重、北鍋等“京西八大廠”。近幾年,石景山區充分借鑒首鋼更新經驗,讓更多老舊廠房煥發新活力。比如,2023年巴威公司實現停産,巴威-北鍋老廠區正在打造智慧科技園,積極導入航空航太、金融科技、虛擬現實等科技型龍頭企業;由北重電機廠改造成的北重科技文化産業園與中關村虛擬現實産業園“融合發展”,代表前沿産業方向的人工智慧算力中心落地建設。
其中,北重科技文化産業園位於吳家村路57號院,距離西四環3公里,距西五環2.5公里。園區現有廠房及附屬設施、辦公用房等建築面積21.46萬平方米,以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進行分期改造,其中一期用地面積9.8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目前已進駐華誠博遠等科技+文創企業總部、落地“重美術館”。二期工程將充分利用北重工業廠房物理空間尺度大的鮮明特點,將現有建築改造為13萬平方米特色産業空間。
2024年,石景山區將推進實施68個城市更新項目,並繼續探索老舊廠房城市更新路徑,促進“京西八大廠”整體復興。
關鍵詞:活力
全年力爭引入高精尖企業2000家
第二個關鍵詞是“活力”。城市復興為産業升級提供了空間和載體。近年來,石景山區圍繞産業融合大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着力打造“活力之城”。
近年來,石景山區涌現出眾多特色園區,在經濟、科技、體育等領域取得長足進展。過去一年,石景山區持續推進中關村石景山園改革提升,在全市率先落實“一園一方案”,園區收入達到44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4.5%以上。推動北京銀行保險産業園暨中國電科(北京)智慧科技園“金融+科技”雙輪驅動,31家機構落戶中電科智慧科技園。加快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先導區入駐率達到90%。促進中關村虛擬現實産業園提質增效,華為(北京)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開啟運營,11家企業入選“2023中國VR50強”。
2024年,石景山區將繼續打造一批高品質特色産業園區,其中,中關村石景山園將力爭實現收入突破4600億元。推動銀行保險産業園暨中電科智慧科技園“金融+科技”融合發展,開工建設650地塊,優化園區商業配套,完善園區服務體系。科幻産業集聚區將深入構建科幻全産業鏈,聚集企業有望突破200家。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加快二期項目建設,通用人工智慧大模型産業集聚區將建成智慧算力中心,實現集聚區一期開園,打造通用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研發、創新應用和産業集群,集聚區力爭實現收入850億元。
在招商引資方面,加大招優引強力度,制定招商引資行動計劃,梳理招引企業長短名單,發揮區國際商會作用,綜合運用以商招商、“走出去”招商等方式,力爭全年招引高精尖企業不低於2000家。做優做實“服務包”,積極擴容服務範圍,全面提升服務質效,研究制定協同考評辦法,探索建立“大平臺”考核機制,為更多優質企業提供貼心暖心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關鍵詞:美麗
西山綠道(石景山段)2024年全線開放
第三個關鍵詞是“美麗”。“一半山水一半城”是市民給予石景山區的美譽。2024年石景山區將圍繞山水文化融合加快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着力打造“美麗之城”。
石景山區處於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核心區域,文化資源豐富。2023年,法海寺壁畫藝術館數字展獲評國家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範優秀案例,RE睿·國際創憶館獲全國十佳文化遺産旅游案例,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北京市旅游休閒街區、北京市商業步行街高品質發展項目,這些建設成果讓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明珠”閃耀。
據了解,2023年以來,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圍繞文物保護、環境整治、民生改善、業態提升等工作進行有機更新。歷經一年再次漫步街區,15處景觀遍佈街巷、織補城市空間;29座精品院落棲居老街、彰顯活力特色;百餘家商鋪臨街而立、綻放流年煙火。
2024年,石景山區將做好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院落改造、空間整治、業態導入,加快重點院落搬遷騰退和更新改造,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同時,力爭落位品牌商戶,拓展文化演藝空間、現有院落空間以及“背街小巷”空間,結合重大活動,合力提升消費能級,讓游客“既打卡又刷卡”。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西山文化帶上的西山綠道(石景山段)也將全部建成。西山綠道(石景山段)總長40.19公里,包含主環線和步道線,其東至東茶棚、西至黑石頭路、南至法海寺、北至順和門。西山步道融合了古香道的優雅、古河道的景致、古商道的底蘊,串聯起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城市景觀。
關鍵詞:品質
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新址)9月啟用
第四個關鍵詞是“品質”。在民生領域,醫療和教育是市民關注的重點。過去一年,石景山區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十一學校石景山實驗中學和金頂街小學建成招生,擴增5所普惠性幼兒園、1380個學位。過去一年,石景山區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新建3個養老服務驛站,新增13個養老助餐點,提供助餐服務近4.5萬人次。
2024年,石景山區將實施44件民生實事和67項濟困工程,加快衙門口配套小學、首鋼東南區配套學校、石景山醫院門急診樓改造等一批工程項目建設,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産業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和長護險試點,以高品質的服務讓人民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適、更美好。
2024年,石景山區將繼續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積極推進北京市一七一中學、黃城根小學與衙門口配套中學、金頂街小學合作辦學,進一步提升東南部學區和西部學區教育品質。擴大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辦學規模,位於西黃村地區的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新址)9月正式啟用,將新增中小學學位2790個。首鋼東南區配套學校和衙門口配套小學近日已獲批建設,將通過引進名校合作辦學、優質學校承辦等方式,努力實現新建校高起點、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