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好久不見前門三里河 你都忘了水穿街巷有多美!

日期:2023-10-23 17:31    來源:東城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你是否喜歡,在東城的街頭漫步,期待拐角處的驚喜,感受古老街巷的律動。在前門享受水穿街巷的愜意、在鐘鼓樓觸碰歷史文化的脈搏、在史家衚同體味衚同街巷的恬靜……City Walk(城市漫步)向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漫步的過程中了解東城,期待一次與美的邂逅。這個秋天,東城融媒推出7條“漫步東城”最美衚同街巷探訪路線,一起在城市漫游間賞自然、享文化,尋蹤老城秋意,共同感受京城令人陶醉的最美季節吧!今天帶您打卡的是水穿街巷探訪路線。

  在三里河水街穿巷的美景中,放鬆繁忙生活中疲憊的身心;在歷經百年的會館裏聽一場戲,感受老建築裏新的文脈傳承;漫步老衚同與老街坊們打聲招呼,感受衚同四合院裏的現代生活……

  秋日午後,從前門三里河公園出發,立刻開啟一場City Walk!

  漫游三里河 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順着繪製有三里河歷史的銅色浮雕沿河而入,古香古色、青磚灰瓦的小院依傍河道自然展開。午後的金色陽光灑在河面上,映照出在水中暢游的錦鯉,岸邊小河垂柳,伴着三里河潺潺水聲,這裡像是隱於鬧市裏的世外桃源。

  沿着河道旁古樸的石板路漫步,秋日的三里河公園清涼又安靜。

  蹦蹦跳跳的小朋友牽着媽媽的手,一會兒向清澈河水中自由自在歡游的錦鯉打聲招呼,一會兒看一看石頭上正在梳理羽毛的小鴨子。有幾隻小鴨子游累了,將頭窩在翅膀裏,在河岸邊的草叢中安眠,和步道旁散步的行人互不打擾,和諧且安逸。

  一路向東,在幾戶民居敞開的院門前,還有身着艷麗羽毛的大公雞在門前踱步,路過的幾隻小貓時而壯起膽,親昵地蹭一蹭行人的褲腳。河中的兩隻黑天鵝,一隻悠然站在岸邊石墩上曬着太陽,細細梳理羽毛,另一隻向蘆葦叢中張望。

  這裡,自然與人和諧共生不再是奢望,而是美好日常。

  繼續前行,鄰岸轉彎處一間木色小房子是一間咖啡廳,不少年輕人在這裡點上杯熱飲,坐在岸邊伴着叮咚水聲,與好友聊聊生活,讓心也歇一歇。一旁衚同裏的老街坊們,午飯後坐在河岸邊嘮着家常。另一旁,伴着午後暖陽,還有老街坊們在河沿邊兒上擺開了棋局,坐在小馬扎上“激戰正酣”。

  前門三里河公園自2017年起開始進行提升,歷時9個月,這條全長約900米的河流依據歷史河道位置和走向得以還原。如今,“水穿街巷”“庭院人家”,這裡恰似江南水鄉般的美景,讓人們找到了繁忙都市中難尋的清幽寧靜。

  走進古建 探尋文脈傳承神韻

  長春別墅、新建會館、涇縣會館、豐城會館……不少文物保護建築也坐落在這裡,與三里河相依並行,在欣賞三里河美景的同時,前門歷史中的會館文化也吸引着人們去探尋。

  沿着三里河一側的青雲衚同進入,始建於明代,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的顏料會館便映入眼簾。東城區“會館有戲”在這裡打造了古樸國風與創意潮流涌動的天然舞臺,走進幾百年曆史的會館舊址聽戲觀演,在顏料會館裏已不再是難事。

  與顏料會館一巷之隔的青雲貳拾參藝術中心,是由青雲衚同23號到29號院落組成的2000平方米的四合院。其中的南院原青雲衚同29號院,正是世界級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舊居。

  推開紋理粗糙的老木門,踏進這座院子,青磚灰瓦錯落有致,古樹伸展而出的枝幹將整個院落懷抱,院中有一眼古井相伴,老磚鋪成的地面整潔而古樸,院子裏保留着歲月書寫下的痕跡。

  在藝術中心北側,是由老廠房和關帝高廟配房改造而成的戲劇排演工廠和特色小劇場。南側,一隻橘紅色的小恐龍雕塑格外俏皮可愛,吸引着游客走進這裡。旁邊的木質露臺上,時而有民謠歌手在此深情彈唱。

  游覽過藝術中心,走過帶有歷史印記的老院落後,人們會在這裡品一盞茶,體味老院裏傳承延續着的文脈,感受老街區煥發出全新魅力。

  漫步衚同 感受老街坊新生活

  走出三里河,沿着草廠三條一路向北,從草廠四條進入,這裡的秋色也毫不遜色。整齊歸置在衚同兩側漸黃的瓜藤,宣告着2023年的好收成。經過修整的葡萄藤架,為來年的碩果當頭做好了準備。

  位於草廠四條南側的是草廠社區的小院議事廳。衚同的停車棚如何建設,衚同綠化植物種類如何選擇……衚同裏的種種細節設計,都在這裡討論拍板。

  小院議事廳成立於2012年,如今已經成為居民共建共治共用美好生活的窗口。2022年11月,小院議事廳硬體、軟體得到提升,2.0版的小院議事廳也將繼續服務社區、服務百姓,為居民辦實事、解難事。

  沿着草廠四條向北,衚同居民丁淑鳳正在修剪着門口花壇中的月季,靠墻的花盆中種植的辣椒已經變得火紅,等待採摘。

  “姑娘,是過來遛衚同嗎?累的話可以來坐一會兒,我這院兒裏收拾的可整齊了。”丁淑鳳熱情地向路過的年輕“City Walk”游客打着招呼。“前邊兒衚同廁所整潔又衛生,我們用着舒心。隔壁衚同就有新修的電動車停車棚,不用擔心電池拿到家裏充電了。”談起新生活,丁淑鳳敞開了話匣子,“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幸福。”

  漫步至草廠五條、六條,地面是用老石頭、新花崗岩等材料鋪整而成,更加適合老年人行走。路旁是老北京樣式的木質燈桿的路燈,最大限度地還原着衚同的歷史風貌。在草廠六條49號旁,一處現代化的停車棚解決了居民電動車充電的難題。位於草廠七條的公廁根據周邊老年人居多的特點,專門增加了應急警報燈。衚同裏各家各戶門前也隨處可見無障礙扶手和坡道。

  在古樸的老衚同裏,老街坊們享受着現代化的新生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