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北京核心城區70公里外,22萬畝的桃林連綿山麓,在“世界最大桃園”盛名之下,平谷是“桃園”,也是“桃源”。在這裡,不必避世隱居,也能找到一處悠閒的境地,享受抱樸含真的自在生活。
喧囂都市外,桃源自可尋。都市人對於寧靜田園的嚮往或許可以從數據上得到更多佐證。2023年上半年,平谷實現旅游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80%,接待游客數量364萬人次。在城市一隅,平谷正在成為品質休閒生活的嚮往之地。
吃在平谷 山水間有咖啡香也有煙火氣
進入十月後,縱然是到了晌午,日頭也沒有那麼足了。在平谷的山間村間,咖啡店裏的生意正好。走過林草邊的小徑,咖啡的香氣從山水間飄來;經過碧波蕩漾的金海湖畔,被花草裝點的咖啡檔口,正躲在山頂的樹蔭下“乘涼”。
最近幾年,咖啡成為激活平谷特色休閒産業和營地經濟的又一個抓手,持續兩季的平谷咖啡地圖推紅了三十多家鄉村咖啡店,讓咖啡醇香瀰漫田間山野,也把來自城市的旅客,引入鄉村田舍。
新業態在平谷獨特的環境與文化氛圍中産生,持續的發展也不會缺少行業上的引領。對於如“鄉村咖啡”這樣的食品經營新業態,平谷區市場監管局早在業態形成之初就已經介入,出臺《鄉村咖啡店視頻經營指引》,從選址佈局、加工工藝,到咖啡品質、環境衛生等方面引領業態良性發展,也幫助産業進入到更加穩定、優質的賽道之中。
吃在平谷,這裡有咖啡香,更有煙火氣。業態的豐富只是産業多元的表現,而真正的品質生活,則在於引領者對於細節的雕刻,也在於從業者對於風物的講究。若咖啡的醇香還尚顯輕薄,那麼平谷其實自有“厚重”。
位於燕山山脈南麓的平谷,三面環山,泃水、洳河映帶左右,這裡是京津冀交會之地,也是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之所。少有人所知的是,平谷的地質形成比整個北京城更早,七千年的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原始農業萌芽狀態中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厚重文脈與人口文化的交融,也給予平谷多元而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平谷人吃的講究。老一輩人的記憶裏,即便是物質匱乏的半個多世紀前,餑餑就要分好幾種做法,麵食的種類就更多了,烙盒子、蒸包子、過水面……家家戶戶的做法幾乎相同,卻又各家有各家的口味。
許多平谷人把“吃”作為味覺享受和文化傳承,“吃”得用心用情,生活才有滋有味。平谷人珍視這份傳承,所以就算對於“京東肉餅”這樣小吃,為了保留和傳承北京的獨特風味,平谷區發佈了首個平谷美食品類行業標準,為這種發源於京東平谷三河、大廠一帶的北京傳統小吃,定下肉餡的比例、餅皮厚度的規範,從此“京東肉餅”不再是一個品質模糊的地域美食,而成為了平谷風味的又一張新名片。
在平谷,山水可休閒,美食尤為“卷”。2023年9月,兩場美食大賽在平谷舉辦。一邊是38家代表平谷地域特色的餐飲企業匯聚一堂,用“鎮店”招牌菜品展開廚藝角逐;另一邊是16家鄉村重點民宿民俗餐廳齊聚,以家鄉味道展現平谷魅力。
食材是“美食的根”,每一個美食愛好者,都不會錯過時令給予味蕾的饋贈。作為首都農業大區,平谷擁有大面積的農田菜園,是北京市民的應季菜的菜籃子,也充分滿足着當地餐飲的需要,而就近取材,最能保留下來的就是一個鮮味。“吃在平谷,味到京東”,美食産業是擁抱新消費新生活、打造世界休閒谷的重要內容,也是平谷服務首都發展的組成部分。
游在平谷 北京每天的第一縷陽光從這升起
金山碧海,天水一色。金海湖位於平谷最東端,這裡地處京津冀三角地帶,也被稱作北京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2022年,平谷區金海湖鎮獲評美麗中國·深呼吸小鎮,成為北京市首批三個旅游度假區之一。2023年十一、中秋“雙節”假期前,金海湖還推出金秋消費季,通過賞月美食節、飛行文化節、水上娛樂等活動,打造“海陸空”旅游消費新場景。
文旅一直是平谷的金名片,平谷的魅力,也遠不止於金海湖。春天裏,創下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桃花海每年吸引數百萬游客慕名而來;酷暑難耐的夏日,在京東大峽谷和石林峽間徒步溯溪亦有涼風習習;待到十月,山水湖畔層林盡染,熟透的果實為秋日送來清甜;到了肅殺的冬天,國際冰雪節也能讓人在嚴寒裏酣暢淋漓。
引人入勝的是風景,而讓人流連的則是比城市節奏慢的自在氛圍。豐富的文旅資源是平谷吸引游客到來的“好底子”,平谷對精品民宿品牌的塑造,以及這裡聽風煮茶,臥看銀河、採菊東籬、靜望南山的詩意生活,才真正讓到訪者放慢了腳步,體驗到了更多生活細節與人文風光,距離北京城區一個小時的車程外,“詩與遠方”觸手可及。
自2022年9月起,平谷根據《北京市鄉村民宿服務要求及評定》標準,先後推出三季民宿地圖,當下,超過240戶民宿分佈在山間、湖畔,也靜候在田野、鄉村。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位於風景秀美的景區周邊,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民宿還通過“鄉鎮+村集體+村民+企業”四方共建的方式,以“網際網路+民宿+農旅”的模式帶動本地農旅業發展,以文化賦能撬動農村閒置資産活化利用,把民宿與農業特色活動相融合,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鄉土文化民宿産業集群。
近年來,平谷區以鄉村民宿為切入點,將文化旅游與民宿、農業體驗、文創産品、新媒體等進行結合,盤活農村閒置資産,解決本地村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在打響“桃醉平谷”品牌、擴大區域影響力、促進全區鄉村民宿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也推動鄉村旅游産業提質增效,加快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住在平谷 一刻鐘內滿足生活所需
周末游覽平谷,游客們沉醉於生態涵養區的寧靜與逍遙,而對於長期居住於此的市民來説,這裡不僅有“詩與遠方”,更有“慢生活”的愜意。在北京遠郊,平谷的日常生活依然便利自在。
近年來,在全市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平谷立足於“三區一口岸”的功能定位,以高大尚平谷建設為目標,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己任,採取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方式,積極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這意味着在平谷城區範圍內,市民可在步行15分鐘的生活半徑內,觸及日常所需的全部生活業態,生活圈也“圈”出了居民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2023年平谷區計劃建設6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其中興谷頤養、萬德福和林蔭南街3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任務已經完成,且通過了北京市商務局的評估,均取得不錯的成績。
然而,要滿足成千上萬居民的不同需求,打造一個完善的生活圈並非易事。千篇一律的佈局和規劃無法滿足千差萬別的生活所需。因此,平谷區在生活圈的打造上,始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以人為本、保障基本,結合城市更新盤活存量設施資源,推動業態、管理和服務創新,為消費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
以位於平谷城區南部的林蔭南街生活圈為例,0.74萬常住人口中,年輕人佔了較大比例,社區人口結構也趨於年輕化。在生活圈建設過程中,特別注重提高這裡的智慧化、數字化水準,積極引導生活圈佈局智慧無人設備,同時不斷增加休閒娛樂業態,注重引入品牌連鎖企業,促進了周邊居民生活品質提升,並推動生活圈便民綜合體、超市(便利店)等場所實現“一店多能”,拓展了便民服務功能。
生活服務的便捷、多元程度,關乎城市發展的品質。根據平谷區制定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截至2025年,平谷區還將在平谷鎮、興谷街道和濱河街道3個街鎮,建成14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累計覆蓋社區34個,服務人口合計達12.85萬人。
除了平谷城區便民生活圈的建立,在農村地區,平谷區商務局也依託北京市的相關補貼政策,對農村便民商業網點設施改造升級。前期改造聚焦千人以上的行政村,後期將以點及面,到2025年覆蓋120余家農村便利店。
購在平谷 中歐班列掀起京東“國際范兒”
2023年,正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中歐班列作為連接中國、歐洲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若要提及“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中的“北京新貢獻”,平谷區則不可或缺。
2023年3月,55個40英尺集裝箱滿載着汽車配件、建材、家電、布料、服裝、家居等貨物,從平谷馬坊站啟程。在接下來的18天裏,它們途經約9000公里的路程,從滿洲裏鐵路口岸出境,穿越赤塔、新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堡,最終直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這是北京首趟中歐班列,也是一輛名副其實的“開往春天的列車”。事實上,在整個京津冀地區,平谷並不是唯一的中歐班列開行基地。與天津和河北的班列有所不同的是,北京出發的中歐班列除了運輸北京本身的貨源外,還能夠覆蓋河北北部和中部區域的貨物運輸。這標誌着北京市外貿運輸又多了一條橫貫亞歐大陸的國際快速貨運大通道,同時也預示着平谷馬坊將成為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北京起點。
中歐班列的開通不僅為企業帶來了福音,也讓生活在平谷的市民在班列開通6個月後切實享受到了實惠。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游客,到訪平谷旅游時都能盡情享受“購在平谷”的樂趣。2023年國慶前夕,位於金海湖畔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西側的平谷俄羅斯進口商品館正式開館。館內陳列着包括食品、酒水、日用品等在內的400余種來自俄羅斯的原裝進口商品,這些商品琳瑯滿目地擺放在近2000平方米的場館內,首個營業周末便吸引了5000余市民進館,俄羅斯麵粉、蜂蜜、麥片等商品上架即售罄。除了大部分商品價格相較於電商平臺更具優勢外,品牌消費者還能在俄羅斯風味廚房親手製作簡餐、手工藝品,沉浸式體驗俄羅斯風情。
物質商品之外,隨着進口商品館的建成,俄羅斯音樂會、油畫展、藝術品展覽等系列活動也將逐步落地。這些活動將為平谷帶來更多元的文旅色彩和視野。這是平谷在開通中歐班列後,依託回程貨源開啟的“展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也讓京東平谷逐步展現出越來越多的“國際范兒”。
樂享平谷 山水桃源成就世界級休閒勝地
如果説青山綠水是平谷休閒産業發展的“底色”,那麼豐富的文旅資源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就是平谷打造休閒勝地的“底氣”。
早在2009年,平谷便建成了我國首條國家標準徒步大道。全長23公里的路程,從有“中國紅杏第一村”之稱的南獨樂河鎮北寨村為起點,一路經過四座樓山景區、熊兒寨鄉花峪村等村莊景點,縱覽山峰、峽谷、湖泊、古跡景觀,春季有繁花相送,四季樹木蔥蘢,已是北京許多徒步愛好者最中意的徒步路線。
事實上,對於運動休閒的熱情不只來自體育愛好者。“高大尚”的平谷,始終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了做足“尚”字文章,已經將體育融進山水、融合業態也融匯了文化。
投資1.1億元,平谷新建改造49個體育場館,這裡1234處健身場地已密織成網,近500個健身團隊和社會體育團體匯集。在運動成為平谷健康生活新常態的同時,中國鐵人三項賽、中國北京金海湖帆船賽、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相繼落地平谷,大賽事、大項目拉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體育重塑着平谷的經濟地理,燃燒的卡路裏,也正在賦能平谷經濟新格局。
時間再倒退回2018年8月,在巴西聖保羅舉辦的第十五屆世界休閒大會閉幕式上,2020北京·平谷世界休閒大會執行委員會向世界傳遞了一份來自中國的邀約。隨着這場世界休閒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盛會落地北京平谷,在北京的東大門邊,“京東桃花源”也進一步擦亮宜居宜業宜游的金名片。
世界休閒大會不僅為平谷留下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的地標建築,更促使平谷全域旅游正加速提檔升級,平谷休閒産業的“後半篇文章”早已開始繪就。此後幾年中,平谷構建了“一湖兩河一帶多溝多點”佈局,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創新優質鄉村休閒産品,不斷為首都市民提供優質休閒産品。
如2022年二季度,平谷泃洳河橋下37公里沿河綠道全線貫通,串聯起平谷10個鄉鎮街道,泃洳河休閒經濟區初見雛形。通過這條在泃洳河沿線16座橋下新建起的堤坡步道和棧橋步道,市民通勤、休閒的路途上,也有了一路河景相伴。
在山水桃源獨特風貌的基礎上,平谷推進休閒産業發展,也將成就世界級休閒勝地。9月份,第五屆中國(北京)休閒大會在平谷區金海湖畔拉開帷幕。世界休閒組織在北京市平谷區完成世界休閒組織北京代表處備忘錄簽約、市體育局與平谷區政府簽約打造體育休閒集聚區,這一刻,世界休閒組織北京代表處將落戶平谷,也標誌着平谷區正式進入休閒産業經濟時代。
會上,平谷還發佈了包括泛景區、慢生活、沉浸式消費、全齡段健康、全景式農耕、複合型廊道在內的六大創新休閒體系,為後續産業發展指明路徑,也進一步將平谷向品質休閒生活嚮往之地推進。
2023年上半年,平谷實現旅游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80%;接待游客數量364萬人次,同比增長104%,實現了旅游産業大發展。未來,平谷還將深化實施“休閒+”行動計劃,整合特色資源,加大休閒産品供給力度,成為首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的山水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