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助力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豐臺有一所培育“絲路工匠”人才的學校

日期:2023-10-19 11:15    來源:豐台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舉世矚目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十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世界各國在共商共建共用中走深走實,在高品質發展中開拓出一條造福世界的發展繁榮之路,鋪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畫卷。十年間,豐台區在共建“一帶一路”中蓬勃發展,助推全區各方面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也書寫了屬於自己的故事。

  “來豐職六個月了,在這裡學習了漢語、中餐技藝,還了解了很多中國的文化。老師不僅教我讀漢語、寫漢字,還給我們講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2023年項目班來自泰國的學生馬納維説。這裡就是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學校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中,建設“絲路學堂”,開發完成語言+技能+文化特色雙語課程27門,牽頭成立“絲路工匠”職業院校國際合作聯盟,實施AFS國際文化交流項目,推出“一帶一路·同一課堂”……近五年,輸出專業標準2個、課程標準40個,培養留學生70名,在京培訓海外人員5197人。

  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是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校,是北京市唯一一所獲此認定的中職學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俱樂部學校,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CEAIE-AFS國際文化交流項目銀牌學校。

  “我們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不斷探索和創新職業教育國際交流模式,積極踐行職業教育‘走出去’,發揮校企資源優勢,打造‘絲路學堂’語言+技能+文化國際人才培養培訓與人文交流品牌,培養國際技能人才,以特色課程、交流項目、海外分校為載體輸出職業標準、優質課程和優秀傳統文化。”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校長趙愛芹説。

  建設“絲路學堂”

  打造國際人才培養培訓與人文交流品牌

  2018年,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獲批北京市第二批“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校項目校。學校依託該項目開發完成了“絲路學堂”特色專業課程和傳統文化課程及資源建設,目前部分課程已投放到相關漢語學習平臺實現對外輸出。在基地校建設期間,培養25名留學生、3名海外研修人員。

  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着眼“絲路學堂”課程建設,開發適合外國學生和各界人士學習的“技能+語言+文化”特色雙語課程。2021年“絲路學堂”被納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清單和“兩區”任務,學校創新中外職業院校國際合作模式,加強與海外院校的合作交流,提升“一帶一路”民間交流品質,打造中等職業教育對外中國品牌,促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學校以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服務中外人才聯合培養為宗旨,以“技能培訓+語言學習+文化交流”為特色,涵蓋文化交流、師資培訓、聯合培養、課程及專業標準輸出與引進、院校交流、升學留學、就業服務、技術研發等八個板塊建設內容,舉全校之力打造“絲路學堂”人文交流和國際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2021年12月,我們在泰國創建首個‘絲路學堂’海外分校,2024年還將在哈薩克建設第二個‘絲路學堂’海外分校。如今,‘絲路學堂’已成為首都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品牌,受到廣泛關注。”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絲路學堂”泰國分校與詩琳通公主的母校泰國吉拉達技術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實施“2+1”聯合培養項目,實現學分互認,即前兩年泰國學生在本校學習,第三年來到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學習。借助該項目把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推廣到泰國,成立了中泰北京宴餐飲藝術與管理中心。

  根據吉拉達技術學院與北京市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於2021年12月2日簽署的框架協議,正式啟用了“絲路學堂”的名稱,這標誌着兩個機構在食品與營養專業的學術交流以及語言學習方面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

  泰國吉拉達技術學院院長蘇蒙搭·珀布夫人在感謝信中寫道:“吉拉達從2022年3月14日開學到現在,即使是線上上學習,豐職的專家和老師也能夠全面地關心學生,認真授課,這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提高他們的烹飪技能和漢語水準。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付出,特別是中國熱菜、中國冷菜、刀法、中國傳統小吃、營養與衛生、專業漢語、吉祥飾品和剪紙課程。感謝北京市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的管理團隊和全體教師。希望雙方簽訂的合作框架能夠帶來更為廣泛的合作項目和更為豐富的交流活動。”

  2023年3月,第二批14名泰國學生來京學習。通過海外分校模式,形成兩國院校之間人才共育、資源共用、技術創新、産品設計四位一體的“合作共同體”。主持研製電子商務、中餐烹飪專業教學標準2項,已輸出到俄羅斯、泰國。另外,研發《影視剪輯》等課程標準40個,11門課程已輸出至泰國。

  學校依託烹飪、汽修、學前、影視和電子商務五大骨幹專業開發優質專業核心課程19門,依託非遺專業開發8門非遺傳統文化類課程,課程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優秀人才來京學習、交流、培訓。課程是中英文雙語版,可以滿足國內外學生和各界人士線上線下學習需求。

  2021年4月12日,“絲路學堂”《中華小吃》和《中華冷拼藝術》2門課程資源在唐風漢語國際教育雲平臺上發佈。2021年4月21日和4月28日,《中國傳統服飾——旗袍與中山裝文化》和《中國結文化與製作》兩門傳統文化課呈現雲端,這是學校開展中美國際理解教育——了解世界文化多樣性,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服飾、裝飾之美的一次有力嘗試。

  據介紹,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連續三年參加服貿會。其中,2022年服貿會期間,學校攜“絲路學堂”和“絲路工匠”兩大品牌精彩亮相服貿會,獲得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線下優秀展區獎,紐西蘭大使館官員等到訪展臺,中央電視台進行現場直播,多家媒體進行報道。案例《“絲路學堂”打造職業教育 服務“一帶一路”新標桿》在服貿會上代表豐台區政府唯一獲“兩區”建設創新案例。

  創建“絲路工匠”聯盟

  打造國際技能大賽品牌

  2017年,學校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打造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組織召開國際合作聯盟籌備會,承辦“一帶一路”國際職業教育校長論壇。來自“一帶一路”17個國家的代表和北京市15所中高職院校負責人齊聚豐職,對話“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培養,6個國家的31所院校簽訂了34份合作協議。

  2019年6月,學校牽頭成立由中外53所職業院校組成的“絲路工匠”職業院校國際合作聯盟,目前成員單位達到80家。通過技能大賽、校長論壇、聯合培養、課程輸出、師生交流等方式開展合作,為首都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職業院校搭建了職業教育交流與發展平臺,促進了北京職業教育與共建國家人才培養、人文交流,進一步提升首都職業教育國際化水準。

  2019年6月26日至27日,學校牽頭組織首屆“絲路工匠”國際技能大賽。來自北京、河北、山東、江蘇等三省一市的38所職業院校與15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職業院校,來自中國、俄羅斯、烏茲別克、伊朗、義大利等共7個國家26所職業院校的123名選手同臺競技。

  “我還參加了第三屆‘絲路工匠’國際技能大賽‘中文+技能’賽項,並獲得了好成績。很高興能來到豐職學習,豐職的學習生活讓我感受到了留學北京的快樂和意義。”馬納維説。

  學校作為“絲路工匠”職業院校國際合作聯盟理事長單位,組織開發了“絲路工匠”聯盟網站。2021年6月16日,成功承辦2021年聯盟年會暨“絲路工匠”職業院校國際合作聯盟網站平臺發佈會。“絲路工匠”品牌建設寫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推動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

  “如今‘絲路工匠’國際技能大賽已成為促進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重要載體。大賽通過中外職業院校之間的同臺競技與交流合作,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絲路工匠’,助力‘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趙愛芹信心滿滿地説。

  難忘歷程

  2017年,學校組織召開國際合作聯盟籌備會,承辦“一帶一路”國際職業教育校長論壇。

  2018年,學校獲批北京市第二批“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校項目校。

  2018年,學校開發適合外國學生和各界人士學習的“技能+語言+文化”特色雙語課程。

  2019年6月,學校牽頭成立由中外53所職業院校組成的“絲路工匠”職業院校國際合作聯盟。

  2019年6月26日至27日,學校牽頭組織首屆“絲路工匠”國際技能大賽。

  2020年9月,學校招收來自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14名留學生。

  2021年12月,學校在泰國創建首個“絲路學堂”海外分校。

  2022年,學校牽頭舉辦了第二屆“絲路工匠”國際技能大賽。

  2022年,學校案例《“絲路學堂”打造職業教育 服務“一帶一路”新標桿》在服貿會上獲“兩區”建設創新案例。

  2022年9月16日,受俄羅斯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邀請,學校代表聯盟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十六屆培養職業青年經濟發展國際展會論壇。

  2023年10月,招收6名來自共建國家學歷教育留學生來華借讀。

  2023年2月10日和3月2日,兩次以線上方式與哈薩克阿拉木圖服務學院、國際哈薩克-漢語語言學院、阿拉木圖多學科學院等11所職業院校進行線上洽談。

  2023年3月18日,荷蘭大使館教育參贊、簽證官等使節來訪,就赴荷蘭廚師培訓達成合作意向。

  2023年9月,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外籍教授來校參訪,表示願意與學校開展多領域合作,助力高端餐飲技能人才培養。

  2023年9月,學校承辦了第三屆“絲路工匠”國際技能大賽。

  2023年9月,學校培養的留學生亮相服貿會“留學北京”推介活動,進行中文和中餐烹飪技藝展示。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