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新建5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全區2023年已建成10分鐘便民生活圈25個

日期:2023-09-21 10:45    來源:西城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日前,從區商務局獲悉,西城區提前4個月完成2023年初制定的為民辦實事內容,建設5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分別是什剎海景區便民生活圈、金融街南部便民生活圈、廣外茶馬便民生活圈、月壇便民生活圈和德勝馬甸便民生活圈。不僅完成率100%,且全部達到優秀水準,在我市考核中與東城區並列全市第一。

  此外,2023年西城區率全市之先提出建設“十分鐘便民生活圈”,計劃於2024年完成建設53個“十分鐘便民生活圈”實現西城區域全覆蓋,並試點推進8分鐘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截至目前,我區已完成25個“十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走路15分鐘能找到什麼

  所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就是在社區裏步行15分鐘,大約一公里的範圍內,就能找到各種店舖和設施,滿足購物餐飲、養老托育、文化休閒等方方面面的不同需求。

  從您家出門走15分鐘,能找到什麼?家住月壇街道二七劇場路小區的李女士表示:“那可太多了,商場、超市、書店、電影院、社區食堂,特別是三伏天熱得不想出門又得遛娃的時候,家門口的長安商場裏一玩就一天。”

  2019年,長安商場歷時8個月轉型升級改造為高品質的“社區商業體”,近年來持續探索社區商業發展之路,深化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功能。在重裝開業增加電影院、書店、美發以及聚集各種生活服務項目的生活驛站基礎上,又進一步補充了瑜伽、藥店及健康驛站等項目。李女士喜歡帶孩子在這裡的中都影城和稲誠及所城市書店觀影、看書,“不久前,三層西區還開了輪滑館,樂高也重裝升級,孩子都很喜歡。”

  而李女士的鄰居王大爺更喜歡她提到的社區食堂,就是今年在長安商場地下一層開業的月壇街道華方居家養老餐集配中心。這裡每餐提供15款葷素菜品,同時還有主食、湯和水果,稱重計價的方式特別受老年人歡迎。今天午餐,王大爺選了紅燒肉、宮保雞丁、番茄炒蛋、清炒青筍,請服務員每種少盛一些,他説:“歲數大了,飯量小了,可是又想吃得豐富,專家不是也説每週要吃夠25種食物,在這不用一週就能吃夠25種。”

  據統計,我區已完成建設的這5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覆蓋40個社區、服務居民約14.9萬人,基本保障類網點超過190個、品質提升類網點超過130個,智慧無人設備超1000台,居民滿意度得分均超過85分。

  十分鐘生活圈不止縮短距離

  日前,我區首家公交便民驛棧在44路外環公交總站開業,改造退役的公交車為貨架,主營蔬菜、水果和冷飲等食品。方便了廣內街道宣武門西大街社區的居民,讓原本缺乏便民商業網點的社區建成了十分鐘便民生活圈。

  據街道負責人介紹,宣武門西大街社區為開放式樓房社區,常住人口約3500人,老年人較多。周邊商業資源緊缺,沒有便民菜站,只能依靠一週兩次的臨時菜車提供服務,因此引進公交便民驛棧破解居民買菜難題。前期街道與公交集團開展實地調研,從建設位置、購物需求、營業時間等多方面徵求居民意見,後又協助辦理證照等,加快建設落地,試運作以來得到了居民的認可。

  2023年,我區已完成25個這樣的“十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基礎上,進一步縮短了便民商業網點與居民的距離。不僅如此,我區在十分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基礎上,還疊加了為老服務圈。

  據了解,《西城區十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方案》鼓勵便民服務企業和門店按照適老化標準建設和改造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支援養老機構利用配套設施提供社區養老服務。探索發展社區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路。鼓勵家政、護理人員進社區,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居家養老服務。各類消費場所保留現金、銀行卡等傳統支付方式和人工服務。在街道社區廣泛開展“便民商業服務進社區”品牌活動,通過形式各樣、主題各異的養老為老、地區幫扶、文化健康等專場活動,持續延伸社區服務,轉變居民消費理念,倡導健康綠色便利生活。

  在更近距離內滿足群眾多方面生活需求

  據悉,我區計劃於2024年完成建設53個“十分鐘便民生活圈”實現全覆蓋,並試點推進8分鐘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從一刻鐘到8分鐘,如何保證在更近距離內滿足群眾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

  據統計,截至2023年7月底,我區便民服務網點共7834個,經營面積約108萬平方米。其中,基本保障類業態網點4549個,連鎖化比例達46.3%;累計建成群眾生活服務中心55個,每個社區平均配備17.3個網點,千人網點數為7.12個,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社區覆蓋率100%。

  這樣的便民密度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4年,我區率先出臺生活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和便利生活與服務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率先在街區層面探索形成以“三五八”為主體的城市生活服務業發展“西城模式”;率先建設社區便民綜合體、“第三空間”“小物超市”等靈活搭載服務形態;率先建立民意立項工作機制。實現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社區覆蓋率100%,新建專業化門店連鎖化率100%,居民參與度100%,社區“線上+線下”智慧化購物配送服務100%全覆蓋。

  我區創新“三小”綜合服務模式,實現“三大”服務能級提升。即通過深化便民網點搭載綜合服務功能,鼓勵“一店多能”“一點多用”,實現“小門店撐起大服務”。通過引導設立“社區會客廳”、民情聊天室、“媽媽粥坊”等鄰里交流空間,實現“小中心服務大社會”。通過“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支援傳統商業轉型為社區型購物中心,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服務“一老一小”,實現“小社區分散大客流”。

  區商務局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我區高度重視生活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和高品質提升工作,圍繞“2-1-1-5-2”中國式現代化西城實踐框架體系,以“雙提升”工程和“紅墻先鋒工程”為抓手,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西城實踐增添不竭的驅動力和加速度。下一步,我區將以塑造服務高效、發展高端、治理精細、宜居宜業的高品質之城為工作目標,在城市生活圈建設工作中做出示範,展現“西城樣板”,着力推動“美好西城”建設。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