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季馬上到來,學生們即將迎來新學期,對於一部分新生而言,新學期不僅意味着一段新的學習旅程,還要走進新的校園,在新環境下茁壯成長。海淀區為進一步優化“南北同步、優質均衡”的城鄉教育格局,有效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為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經過三年的施工建設,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新校址將於9月1日新學期投入使用。
開學臨近,走進新落成的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映入眼簾的是優美的環境、嶄新的教學樓。新校區的外形是漢唐風格,充滿文化氣息,飽滿的凹形教學樓將操場包圍在中央,寬敞明亮的教室、嶄新的課桌椅、自動化的教學設備、運動操場等,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的建設是一個共建、共進的過程。在各方努力下,9月1日,新校區就要正式投入使用,這裡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結合集團萬柳北校區的建設過程,在科技園分校的建設中,我們進行了改造和升級,讓科技園分校能夠為師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作為海淀北部的一所‘新’學校,希望學生能在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中獲得更好的教育,是三小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中關村三小集團總校隗功華副校長表示。
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地處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北鄰建設中的故宮北院,新校址總佔地面積22600平方米。學校設計的最大容量為48個教學班。教學樓分為地上4層和地下2層,地上4層分別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顏色來作為內部裝修的主色調。
學校每層有6-7個班組群,三個不同年級的班級組成“三室一廳”的班組群跨齡學習空間:三個房間有分別來自不同年級的三個班的同學,與六到八名導師一起組建成為班組群。同時,每個班組群都設置有專用衛生間,每一層都規劃了學生餐廳,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更加豐富和便捷。2019年3月海淀區中關村三小正式承辦海淀區科技園小學。科技園小學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自2019年加入中關村三小教育集團以來,學校在教育、教學、體育、科技、藝術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人文理念和育人目標正在北部地區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成為海淀北部較有影響力的學校。
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老師張文龍説:“三小教育集團發展的定位是同步、優質、均衡。集團總校大力支援科技園分校的發展,包括集團內的資源統籌、人才合理流動、課程整合共用及教師研訓一體等,科技園分校的課程體系就是以集團總校的大家課程為基礎,同樣以真實的學習為價值追求。”
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老師王麗表示:“集團化辦學以來,學校裏開設了很多豐富多彩的課程,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享受之前沒有的課程。比如:人工智慧課程、木工課程、圖書館課程、藝體技能課程、小菜園課程等。科技園分校根據自身特點還開發了新的內容——吉尼斯挑戰賽:語文學科的‘最美漢字’、數學學科的‘口算、計算之星’、英語學科的‘單詞速記’。這樣的挑戰把單調的學習轉換成為一種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方式。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站在領獎臺,給他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不僅如此,新校址配備了開放式圖書館、勞動技能教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人工智慧教室、資訊科技教室等,為了充分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學校的籃球場頂部還因地制宜地設計成“學生活動區”,為孩子們提供更多運動空間。
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副校長李鎮談到學校的設計理念時表示:“我們將‘學堂’與現代化教育理念緊密結合,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對學習的意義有更豐富的理解。學生和老師、教學和辦公巧妙地結合在‘三合一班組群’內,老師對學生的互動無縫連接,同時設置教師研修室,提供老師們集中交流溝通的場所。無處不在的綠化模式和屋頂花園為孩子們提供種植體驗的實踐場地,為學生打造一個健康的綠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