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産業園區在匯聚技術、資本和人才,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成為我國醫藥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然而,“不敢轉”“不會轉”“路不通”是很多科技成果轉化主體面臨的困境,如何走出“轉化難”,實現“研發一個成果,轉化一個成果”,是生物醫藥産業園區直面的難題。
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積極對標國際、國內主要生物醫藥産業園區,根據國內生物醫藥園區的發展特點,從政策引領、平臺生態、院企合作、金融服務四個層面出發,探索具有“中國藥谷”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
政策“打頭陣”
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結合醫藥領域科技政策的相關特徵,充分依託市、區各類政策,為入園企業提供政策扶持,覆蓋財稅優惠、項目建設、研發創新、人才引進、市場流通等各個環節,積極爭取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相關政策支援。
創新引領方面,鼓勵醫藥健康企業申請國內外資質認證和産品註冊證書。企業在核心技術突破、産學研用融合、新技術新場景應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取得國家、市級資金支援後,區級分別最高可按照1:1、1:0.5給予資金配套,重點支援企業科技研發和設備投入。金融支援方面,設立産業引導基金,採用股權投資等方式全力支援企業發展壯大;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創新信用擔保産品,着力解決企業融資難題。人才服務方面,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為其開辦企業、進京落戶、居住證辦理、住房保障、子女入學、個人激勵、保健醫療、行業交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租用辦公、研發、生産等各類功能性用房,可按照不超過實繳房租價格的50%給予補貼。此外,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為其市政接入、應用場景開放、建築規模擴增、産品認證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為精準扶持産業發展,相關職能部門可結合行業發展需要和企業需求,在專項政策中制定特色獎勵事項和標準。
作為中關村專業園區,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享受大興區“1+N”産業政策和中關村“1+4”政策支援體系。這些政策有力地支援了前沿原創技術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提升創新能力、優化創新環境,支援人才發展優化創業服務,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産業平臺跟進
為“協同組合”構建科技創新生態,補全成果轉化全鏈條支撐平臺,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落地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國家檢驗藥品生物製品品質法定機構和最高技術仲裁機構,國家畜禽産品品質安全檢測、全國動物疫情分析處理等國家級科研、審評、檢定機構,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國內最大、産出最多的藥物研究機構,使得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全面形成了科技創新驅動和核心競爭力。
為了進一步開展科技成果篩選與評價,科技成果與市場對接等較為專業性的工作,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還引進和建設了一批企業自建國家級和市級工程實驗室、科技研發等機構,包括:CRO平臺,有千乘鏡像、天衡軍威、茗澤中和等;CDMO平臺,有華放天實、五加和、星昊盈盛等;實驗動物平臺,有醫科院動物所、百奧賽圖、通合立泰、集萃動物實驗平臺等;檢驗檢測平臺,有中科國邦等;産業研究平臺,有中研院、火炬國康、北京市醫藥行業協會、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知識産權分會等;國家級實驗室、技術中心,有民海生物新型疫苗國際聯合工程實驗室、生泰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獸藥臨床試驗中心等11個;國際實驗室認可(CNAS),有華夏興洋、中科世生等9家,可提供包含成分檢測、品質檢定在內的國際認可的檢測報告;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科技開發機構、工程研究中心,有麥邦光電心臟急救、熱景生物應急與臨床研究、臻知醫學免疫細胞治療等。
依託120余個研究及服務機構,園區初步形成“新藥篩選——動物實驗臨床研究——註冊上市”的完整鏈條,可以提供化學藥品及生物製品研發、動物實驗、藥理藥代、中試放大、臨床研究、註冊認證、醫療器械樣機檢測等服務。未來,將在小試中試、工程化實驗、規模化試生産等環節加強支援創新創業孵化、開放實驗室、中試生産線等服務平臺建設,建成一批技術支撐和創業投資能力強、專業服務水準高的産業孵化平臺,使企業從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到商業化生産階段的研發、採購、生産等全産業鏈都有相對應的科技服務支援,進一步推動“強鏈補鏈”,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研究開發和産業化的能級和水準。
深化院(校)企合作
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持續完善“産學研醫”創新體系,深化校企、院企合作,重點加強藥物化學、藥物製劑、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基礎專業學科領域人才聯合培養,組建具有高水準研發能力的藥物研究所、重點專科實驗室等,積極對接企業研發需求,形成産、學、研一體化發展。
“中國藥谷”積極探索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協調,搭建企業與院所産、學、研合作交流新平臺,採取“企業進院校”“導師進企業”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把學校師生的科研成果引入實體實業,把企業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在校師生,切實推動共建雙方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就業等多方面開展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同時,通過“走進高校”英才選聘、聯合培養、定制課程、高校教授參與研究企業科研課題、企業人才兼職高校教授等途徑,為園區企業儲備人才、發掘人才、培養人才。
此外,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即將迎來首都醫科大學的入駐,將為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帶來大量高端人才資源,進一步豐富園區的人才庫,為園區後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首都醫科大學項目還規劃建立一家臨床型醫院,加快臨床與成果轉化進程,提供“家門口”臨床服務,加快企業臨床進展,可為園區有臨床需求的企業提供就近的臨床應用平臺,有利於縮減運輸成本,降低運輸風險。同時,在“家門口”進行臨床,方便醫生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加快産品臨床進展。
搭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
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全力探索設立引導基金,謀劃搭建“直投+基金+融資租賃+保險”的園區金融服務體系。探索設立引導基金、種子基金、天使輪基金、並購基金等多層次、不同階段的基金。成立金融資本産業聯盟,落地北交所大興服務基地,重點發揮放大和導向效應,投向符合園區發展方向的生物醫藥前沿領域,積極吸收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初步形成風險投資基金,開闢多渠道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2022年7月,北交所大興服務基地在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正式掛牌,助推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上市扶持體系優化升級,推動更多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企業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2023年2月,北京基金業協會——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創新中心舉辦,雙方就完善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金融服務體系、為園區企業提供個性化融資渠道和産品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此外,“中國藥谷”還積極引入百奧維達、康橋資本等市場化基金,同時協助企業對接銀行、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形成“銀行貸款+融資租賃+市場化股權基金+北交所IPO上市”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此外,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全面啟動投資基金建設,開展醫藥健康産業母基金和子基金建設,謀劃設立50億元産業發展母基金,並將佈局設置各細分領域、不同賽道的子基金,為園區産業發展“加滿油”,激發前沿領域創新發展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