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朝陽區持續開展造林綠化及公園建設,不斷擴大綠色生態空間。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城市綠地約1.6萬公頃、公園綠地6400公頃,為城市發展賦予綠色基底的同時,在防汛排澇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
“造林綠化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佈深而廣,形成龐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葉系統還發達。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地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起到防沙固土的效果。”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進行公園建設時,也會將防洪考慮進去,通過合理的綠地佈局、水體配置和景觀設計等,形成集水、排水和減緩功能區,提高整體的防洪效果。
溫榆河公園位於中心城區東北邊緣,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溫榆河、清河兩河交匯之處,城市副中心上游,是重要的防洪通道和生態走廊。公園佔地範圍30平方公里,其中蓄滯洪區100年一遇淹沒範圍570公頃,蓄滯洪總規模1200萬立方米。
溫榆河公園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重要蓄滯洪區,北運河流域防洪體系裏“上蓄”的重要滯洪空間,也是城市副中心“通州堰”分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下游北關分洪樞紐、溫潮減河宋莊蓄滯洪區三大樞紐聯合調度,實現洪水有效管控。
“公園因地制宜地設置了透水鋪裝、植草溝、碎石下滲帶、雨水花園、蓄水池等海綿設施,汛期周邊的雨水很自然地就會流入湖中,人工湖的中心位置也有防滲處理,雨水匯集到下滲區內可以反補城市地下水。”溫榆河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颱風強降雨過程中,公園湖泊、生態島嶼、現狀河道水面、綠地低窪等地形功能優勢發揮明顯,防洪效果顯著。
平時看景、汛時調蓄的公園和綠地在朝陽還有很多。黑橋公園承載着北小河蓄滯洪功能,設置了18公頃水面,蓄滯洪21.6萬立方米。何裏棲地公園和山水乃園也串聯起鄉域內河湖水系,為朝陽區東北部新增水面和濕地近40萬平方米,可蓄水290萬立方米。
朝陽區將在生態治理、留白增綠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