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持續遭遇強降雨天氣,本次降雨總量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歷史罕見。雨聲就是哨聲,雨情就是命令,海淀開啟“腦力”較量的“智”理模式,科學精準處置汛情險情。
防汛“發令槍”“氣象大腦”拉網式智慧監測
區氣象局加強市、區聯動,提前會商研判,精準預報,強化汛期部署上線的“氣象大腦”科技支撐作用,科技賦能氣象防汛。
據了解,“氣象大腦”是海淀“城市大腦”城市治理生態環境系列智慧場景之一,是在海淀“城市大腦”平臺上建設的,以海淀區政府投資的“十四五”氣象規劃重點項目——“海淀區智慧氣象監測系統”信息化平臺為基座,新建80套微型智慧氣象站,融合“傳統+智慧+共用+AI識別”等多種監測手段,建成由1個國家氣象觀測站、21個區域氣象觀測站、65個水文氣象共用站、100個小型智慧氣象觀測站組成的海淀“1+21+65+100”的氣象智慧監測網;對接區水務局、規自委海淀分局、區住建委等部門,對易積滯水、危舊平房、低窪院落、地質災害等風險點位和相關積水點位進行智慧監測,形成海淀氣象災害風險地圖;接入市氣象局京津冀雷達組網拼圖和智慧網格預報技術,並落地“氣象大腦”平臺,生成海淀29個街鎮基於位置的多要素精細化預報産品等。通過“城市大腦”指揮平臺、電腦端和移動端,全區924個防汛責任人可以實時獲取關注點位溫度、降水、風向風速等氣象資訊、分街鎮雨情統計“一張表”和疊加地圖的雨量分佈“一張圖”、快速更新雷達數據和逐小時分街鎮預報以及相關行業災害隱患等涉及氣象災害防禦全流程、全要素的資訊庫。
“我們提前彙報部署、加強叫應聯動。針對降雨實況及未來降雨發展趨勢,對各街鎮加強氣象大腦手機端的應用進行部署解讀。針對預警發佈、汛情處置等加強部門聯防聯控。”區氣象局副局長劉文軍介紹。下一步,區氣象局將深入挖掘“氣象大腦”高密度氣象監測數據和市局智慧網格精細預報技術應用,聚焦保障城市安全運作,強化市、區聯動和技術支撐,拓展氣象+多行業智慧場景應用,為海淀高品質發展提供氣象服務。
“防汛”加速器“水務大腦”實時分析雨情
“水務大腦”全力應對本次強雨天氣,為精準防汛打好提前量,讓搶險隊員跑在暴雨前面。在區水務局指揮大廳,值班人員通過水旱災害防禦系統進行着雨情實時監測。
據了解,“水務大腦”駕駛艙主要包含水安全、水行政、水環境、水資源、水工程五大基礎模組。在此基礎之上,為方便運維,設置了水總覽模組,核心能力主要包含設備運作可視化、大數據整合分析等。在水總覽模組可以看到,通過切換中間地圖的27個圖層,能可視化掌握海淀全域約3000個水務設施設備及感測器的分佈情況。同時,為了突出重點、便於運維,還對全域約3000個感測器進行分類管理,並高亮、滾動顯示設備線上、異常情況,結合感知端數據和傳感技術,能實時了解水務河道、閘壩設備的管理運作狀態,提升水環境事件預警預報能力。
水安全板塊中,在大屏的左側上方是實時雨量所有數據圖,可以清晰看到百餘個雨量站實時監測數據情況;中間是氣象雷達圖、衛星雲圖及水務局自主搭建的短臨預報數據模型,可以對全區未來24小時雨情雨勢進行趨勢分析預測。同時,當降雨時,136個電子水尺會實時讀取降水積水深度情況,並按設置的時間頻次反饋數據,便於現場指揮人員掌握全區降雨積滯水變化動態。此外,為實現可視化調度,將電子水尺同現場的攝像頭資源進行了實時關聯,在人員不到現場的情況下,也能掌握人口、道路、通行車輛等現場狀況,輔助指揮人員進行防汛調度。
此外,2023年區水務局重點強化信息化支撐輔助作用,打通了防汛“預判-告警-響應-處置-反饋”全流程閉環處置鏈條,引入了百度智慧語音系統,並進行預案關聯分析。在産生防汛事件時,系統可實時調取下凹立交橋、易積滯水點等各點位現場監控視頻、周邊雨水的汛情資訊,並實時連線距離最近的搶險隊伍,根據事態發展動向、搶險車軌跡,結合交通實況,智慧規劃最優搶險路線,實現了指揮“挂圖作戰”和作戰指令“精準調度”,初步實現由電腦代替人腦的智慧化應用,向水務大腦智慧化建設邁出新的一步。
防汛“安全堤”“住建大腦”224項工程全覆蓋
面對連日來的連續強降雨,區住建委通過迭代升級的“住建大腦”進一步提高了綜合指揮、處置能力,種種數字化建設成果在此次降雨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區在建工程全部處於正常狀態。
走進區住建委“住建大腦”大廳內,一面由21塊55寸LED螢幕組成的巨屏引人注意,244項監管工程的實施情況都會在這裡實時反映出來。如同一個超強大腦,通過大數據資訊共用,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用,做到應急響應聯動“智慧化”、搶險救援調度“可視化”,實時分析當前是否有預警資訊或應急響應,風險盡收眼底。
“暴雨紅色預警,53個深基坑工程盯好!”近日,海淀區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住建大腦”持續對244項監管工程進行監測,特別是對基坑、塔吊,積水點附近工地等重點點位加大巡查。
工作人員運用“住建大腦”可通過項目現場360度旋轉的球機攝像頭,進行多角度觀察,與氣象、水利、交通等相關部門建立數據共用機制,實現防汛資訊的快速傳遞和共用,實時觀測積水點附近的建築工地汛情情況,結合歷史防汛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建築工地防汛模型,智慧預測存在內澇風險的工地,自動匹配周邊工地防汛物資和搶險隊、醫院等資源,為防汛指導、應急指揮提供有效數據支撐。同時,“住建大腦”系統自動推送預警資訊到工程項目負責人手機端,做到資訊精準及時傳遞,提高工程項目防汛意識。
據統計,自入汛以來,“住建大腦”共開展巡查近38000次,發現施工現場問題111個,充分發揮平臺作用,高效串聯起保障城市運作的角色,“快、穩、準”的硬實力大大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