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海綿辦表示,城市副中心海綿工程建設經受住了持續三天降雨的“考驗”,29.9平方公里的建設達標區域雨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87%以上、蓄水89萬餘立方米,這些雨水將用於日常綠地澆灑、道路清洗等。
大雨過後,地面微微潮濕,道路兩側淺淺的植草溝裏還存有水跡,它們通往地勢更低的坑塘、花園、蓄水池……這是通運街道京貿家園社區部分區域剛剛完成海綿改造後的場景。測算顯示,不超過24毫米的降雨量將全部被小區“喝掉”,初步實現了“小雨不濕鞋、大雨不積水”。為了應對路面雨水,小區道路兩側均設置了雨水花園,使路面雨水能夠進入雨水花園進行滯蓄、凈化、緩排。“這雨水花園不光看著有趣,功能也如此強大的。”小區居民劉女士稱,自己搬到這個小區以後,下雨天路面上幾乎沒有積水,雨污混流、內澇等問題都沒有遇到過,這是她最直觀的感受。
通州區海綿表示,根據通州區海綿城市試點管控平臺系統顯示,2023年汛期以來,城市副中心的海綿工程建設連續經受住了“考驗”,實效明顯,通過對最近幾次降雨的觀測和評估,建成區海綿設施發揮了重要作用,海綿綠地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