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臺外國語學校的校園裏“天和號”模型空間站打開了艙門,閃爍的燈光、旋轉的按鈕、精細的部件1:1還原了太空中“天和號”的模樣,這也是全國首個落戶到中小學的空間站科普實驗室。
“在太空中宇航員是失重狀態,所以在四週佈置了這樣的抓手,方便調整方向。”科普老師帶着學生走進“天和號”模型空間站,讓孩子們以“眼見為實”的方式觸碰到遠在太空的“天和號”。“‘天和號’核心艙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內部空間為50立方米,相當於一棟5層高的居民樓,‘天和號’又可以細分成三個艙室,節點艙、生活控制艙還有資源艙。節點艙長2.8米,用來對接其他艙室和飛船;資源艙長約2.2米,主要用來存放生活物資。”簡單的介紹加上指尖的觸碰,立即讓“天和號”“飛進”了在場學生們的心中。
豐台區持續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培養的關注與投入,依託區內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立足生産、生活、生態場景資源,展示創新成果,創造發展機會,探索構建高精尖産業場景體系,持續創造出一批自主創新成果。
據了解,此次空間站的落地是由豐臺外國語學校校長劉忠毅帶領學校科技小組與東方創科共同提出方案,並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支援指導下製作而成,小到指甲大小的按鈕,大到機械臂,都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
按照豐台區基礎教育“強基工程”要求,豐台區將打造一批具有豐臺特色的教育教學品牌項目,北京市豐台區外國語學校作為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團成員校,延續了北京十八中“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學校”的“基因”。“天和號”科普實驗室內可以承載6門空間站教育課程,向學生介紹空間站的工作原理、航太員的工作過程、可開發的科學實驗等,讓學生近距離接觸航太科技,樹立孩子們的國家自豪感和對科技立國的信念。
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方面,2023年9月,豐臺外國語學校將正式開辦高中部,面向豐台區全區計劃招收優秀初中畢業生140名,共開設四個教學班,全部採取特色化辦學方式。其中的科學人才培養班,借助中科院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的科研力量,讓學生走進大學實驗室,進一步培養優秀科技創新人才。
為什麼要把“天和號”模型放在校園裏?劉忠毅表示,航太科技是豐台區獨有的特色,為了持續深入推進航太科技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努力為國家輸送培養大批高精尖創新人才,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觀看“天宮課堂”,邀請全國首席航太科技領域專家來到豐外,為學生普及航太科技知識,許多學生對航太科技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在每天可以在校園中的“空間站”參觀、仔細觀察,為實現“科技報國”早早紮下了根。
2022年,豐臺外國語學校承辦了全國青少年航太創新大賽北京地區選拔賽,為全市1700名學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2023年,還將繼續承辦全國青少年航太創新大賽北京地區選拔賽,為更多熱愛科技、熱愛航太的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豐台區“強基工程”建設引領下,學校從航太課程研發、航太科技項目引進、航太實驗基地建設、航太科學技術研發、太空農業育種、航太創新人才引入、航太科技相關課題研究等方面,實現了科技教育“産學研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