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中國傳統音樂的悠揚旋律、民族舞蹈的婉轉身姿、傳統戲曲的精彩演繹;參觀中華民族歷史、傳統服飾、器物等豐富而獨特的文化遺産;參與各類手工作坊,學習中國傳統藝術技巧;品嘗中華民族傳統美食……6月20日至24日,首屆北京中華民族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隆重舉辦。在端午小長假期間,還有30余項民族文化活動將輪番上演。
6月20日上午,首屆北京中華民族文化周開幕式在園博園陽光劇場舉行。中央音樂附中帶來的經典民族打擊樂《龍騰虎躍》作為開場表演,樂曲情緒熾熱,民族風格濃厚。
開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學、首經貿大學、中央音樂附中等在內的12家單位、院校建立豐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建聯盟,這意味着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臺品牌”更進一步。聯盟中的中央民族大學新校址落戶豐台區,其高校資源輻射對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具有重要意義,也為豐台區民族團結工作拓展了新的平臺。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娜木拉表示,此次文化周開幕,增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交融,促進了民族融合,增強了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懷,非常振奮人心。
隨後,開幕式現場進行了“原生態”表演-哈尼族多聲部合唱;北京十中內高班同學帶來《舞起幸福鼓》、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獻上童聲合唱《民族團結一家親 童心共築中國夢》。值得一提的是,歷史悠久的哈尼族多聲部民歌,主要流傳在紅河州以普春村為中心的數個村落中,以8個聲部的原生形態展現出民歌與生産、梯田與農耕相伴而生的場景,它是中華民族音樂的一塊璀璨的瑰寶。
“民族團結林”內種下56棵石榴樹
開幕式過後,還開展了同心共植石榴樹活動。與會領導和觀眾們來到陽光劇場西側綠地的“民族團結林”,親手種下56棵石榴樹,作為民族團結象徵在此永久保留。“種下石榴樹,開出石榴花,結出石榴籽,寓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堅持民族團結,讓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綻放、民族團結的精神代代相傳。”豐台區相關負責人説。
民族文化展覽展示活動精彩紛呈
中國素有“衣冠之國”“錦繡中華”之美譽,女性的傳統民族服飾更是多姿多彩、千變萬化。本次民族文化周,中國園林博物館同步舉辦“彩衣—中國女性民族服飾”展,通過眾多工藝精湛、圖案豐富的民族服飾向觀眾展示中華民族服飾獨特的魅力。展覽不僅是一場色彩的視覺衝擊,也是一場文化的盛宴。那些被一針一線縫製成的民族服飾上,映照着千百年來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審美印記,對美的千般形容與萬般描繪,展現着少數民族女性對自然萬物的細膩觀察和真心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珍惜。
沉浸式“服務+”玩轉非遺體驗
6月22日至24日每日上午,豐台區師生將走進園博園,為游客帶來四場精彩紛呈的“青少年展示及沉浸式非遺體驗活動”。據悉,此次非遺體驗活動由豐臺少年宮師生們精心設計,包括剪紙、版畫、絨花、書法四個非遺體驗項目,通過沉浸式“服務+”玩轉非遺體驗課程動靜相結合的方式,將非遺魅力鮮活靈動地呈現在大眾面前。游客們可現場體驗,親身學習印刻版畫技法、絨花製作技藝、中國語言文字之美等非遺傳統技藝,增強非遺文化趣味與魅力,讓更多游園市民愛上非遺文化。
文創美食大集熱鬧非凡
6月22日至24日,北京園博園開闢集市區域,對特色手工製作、民俗或非遺項目體驗、傳統老字號、中華民族傳統美食、地方特産集中展示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石家莊駐京聯絡處將帶着最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藁城宮面製作技藝、高邑刻瓷技藝、傳統服飾手工技藝、開口葫蘆手工技藝等參加本次民族文化周活動。其中,高邑縣刻瓷技藝項目作為石家莊市2020年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其技法以單線勾勒平刻、點刻、線刻為主,使用鑽石等硬質特製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劃、鑿鐫各種形象和圖案,同時還吸收國畫、版畫、油畫、素描等畫法之長,巧妙地融於陶瓷雕刻技法之中,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