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走進衚同博物館 感受京味文化獨特魅力

日期:2023-05-18 18:45    來源:東城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東城區是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也是名副其實的“博物館之城”。近年來,東城區充分挖掘區域內博物館資源,圍繞北京歷史文化內涵,將首都“四個文化”(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融入“博物館之城”建設之中,不斷完善博物館建設體系、實施陳列展覽精品工程、提升文旅融合能力,讓各類博物館充分發揮文化樞紐功能,在自身活力提升的同時與更多市民建立密切聯繫。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東城融媒推出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之“博物館之城”建設系列報道。今天推出第二期《走進衚同博物館,感受京味文化獨特魅力》。

  京味文化凝練了北京文化獨特屬性,彰顯着首都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近年來,東城區利用衚同深處的閒置空間修建博物館,將多元的衚同文化和京味文化匯集於古色古香的建築中,讓人們在充滿老北京韻味的空間裏探尋兒時回憶,感受京味文化的魅力。

  史家衚同博物館是一個精緻的兩進院子,院內參天的柿子樹蔭遮蔽着灰磚落地的瓦房,小連廊上挂着兩個鳥籠,讓人想起曾經的老北京生活。這裡曾經是民國三大才女之一——凌叔華的故居,2013年經過修建後成為北京首家衚同博物館。修建過程堅持採用老材料和傳統工藝,前院地面使用了8000塊老磚,院落正中主體建築外墻等多處墻體採用磨磚對縫的工藝修建,儘量恢復故居原貌。

  博物館佔地1000多平方米,設有8個展廳和一個多功能廳,各式各樣的展品重現了過往的衚同生活。半導體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公交月票……這些老物件大多是從居民手中徵集到的,它們就像歷史的見證者,記錄了老北京生活的變遷。在時代記憶展廳內,一間像錄音棚一樣的小工作間裏佈置了專業的音響設備,只要點擊觸摸屏就能播放不同時代、不同季節的70多種“衚同聲音”,其中“警哨”“腳鈴”等聲響需要聽音才能對上號,“震驚閨”“虎撐子”等很多人甚至從沒聽到過。

  2017年,朝陽門街道辦事處邀請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運營史家衚同博物館,展覽、論壇、講座、手工、攝影、口述史……精彩的活動讓人們更加了解史家衚同的歷史,也激發了社區居民挖掘衚同文化的熱情。

  隨着人們越來越喜愛京味文化,衚同博物館在東城區開花結果。2018年,位於東四四條衚同的東四衚同博物館開館。這是一座典型的三進四合院,一進門就是一面影壁,雕刻着五隻蝙蝠圍繞一個“福”字,意為“五福吉祥”。穿過垂花門走進二進院,紅色的回廊旁栽種着茂盛的石榴樹,樹下幾尾金魚在水中游弋,讓人想起老北京小院和諧別致的夏季景象。三進院內有正房和廂房,庭院中名為“星天”的雕塑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創意結合,既與時俱進又飽含文化底蘊。

  展陳空間星羅棋佈地分佈各個房間,全方位展現老北京的情懷。東四印象展區通過多媒體還原東四市井生活動態,同時展現出衚同裏的四季美景交替。印象瓦舍展區圍繞“瓦片”這一北京四合院建築的核心元素進行布景,通過虛和實的設計展現文化時空的發展。文化探訪展區,主要展現衚同裏的老字號、特色小吃、北京聲音以及孩子們的記憶。文化交流展區以東四衚同博物館修繕紀錄片播放為主,讓參觀者直觀體驗院落修繕更新的美麗畫卷。歷史文化實物展區以老物件的形式展示了東四片區悠久的歷史文化,真實地再現了老北京生活姿態。

  近年來,東四衚同博物館舉辦了“衚同展”“衚同非遺工坊”“衚同藝術市集”“衚同沙龍”等活動,還邀請了諸多非遺傳承人、手工藝人入駐其中,讓人們通過多種感官感受衚同生活,沉浸式體驗京味文化。前不久,與“故宮以東”合作的品牌項目“衚同新玩兒”在東四衚同博物館啟動,孩子們走進四合院體驗了吹糖人、抖空竹、畫風箏、幹花團扇、畫兔兒爺、畫磚雕紋樣等老北京傳統文化。未來,東四衚同博物館還將安排豐富的非遺文化、傳統建築、生活美學、節氣主題等活動。

  衚同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博物館、一座四合院,更記錄着衚同裏大大小小的點滴故事,通過親切的市井情和煙火味兒,將現代藝術與匠人技藝有機融合在一起,向公眾傳遞京味文化直抵人心的感染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