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已建立114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

日期:2023-05-16 15:49    來源:海淀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海淀區委宣傳部聯合北京外國語大學世界語言博物館共同舉辦了“博物館裏看世界”文明實踐主題活動,併為北外語博授予海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牌匾。來自北外、師達中學的師生參與了現場活動。

  近年來,海淀立足“教育大區”資源優勢,將駐區高校優秀教育資源融入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打造高品質海淀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當天的實踐活動中,師生們參觀了世界語言博物館,北外語博志願者用漢語和英語兩個語種進行了講解。志願者們還用十余個語種朗誦了各國經典母親主題詩歌《感受語言的魅力——多語種母親節主題詩歌朗誦》。隨後,大家聆聽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王穎衝做的主題講座《去博物館裏看什麼》,學習該如何更好地去學習博物館中的知識。

  “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剛才參觀的語言發展那一部分。我認為我們應當去看過去語言的發展,才能幫助我們在未來更好地解讀過去的一些語言。”一位參觀中的學生表示,自己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感覺非常震撼,“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語言的多樣性和語言的發展歷程,也可以為我們將來更好地研究語言學奠定基礎。在生活中,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多的語言相關的知識體系,讓我們能夠自如地在中文以及外語之間來回切換,從而能更好地將我們的傳統語言文化發揚光大。”

  也有學生表示,通過參觀自己對語言産生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展館中彩色的語言球,上面有各個國家語言的‘你好’,雖然發音不同,但仍讓我感受到了各個語言所表達出來的相似之處,以及他們表達出來的這種善意。”

  對於此次文明實踐活動,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懌介紹:“我們這次活動的主旨有兩個:一個讓同學們,通過世界語言博物館去看待更多元的世界,學習更多的知識。另一個是我們希望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更加豐富化、國際化。同時,鋻於海淀教育大區的特色,也讓這個世界語言博物館,成為我們海淀居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更多元化地看世界的一個窗口和載體。”

  據介紹,博物館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最佳體現。北外是國內開設語種數量最多的高校,建校80多年來,在語言科研、語言教育、語言服務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北京外國語大學世界語言博物館作為北京市唯一的語言主題博物館,自2021年9月開館以來接待了數以萬計的國內外語言愛好者,受到廣泛好評,併入選“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名單”。同樣,作為一家以大學生志願者為運營主力的博物館,北外語博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場域和典範。當天的活動中,海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北外語博掛牌海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

  北外世界語言博物館的負責人付帥説:“北外世界語言博物館,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從語言學的一般規律入手,以語言本身的起源到聽、説、讀、寫、傳播等來介紹語言的發展,其實更多的是向公眾來展示語言的魅力。博物館的日常運營是北外的志願者協會在負責,我們專門成立了語博的志願者協會,從日常值班到講解都是學生們在負責,在踐行志願精神上,我覺得我們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特別契合。後續我們也想和海淀區再拓展相關的合作,作為一個多語種優勢的學生社團,我們在國際交往上會大有可為。”

  截至目前,海淀區共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14家,在傳播黨的科學理論、開展科普教育活動、豐富活躍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下一步海淀區將立足區域資源特色,向更多市民開放有趣有用的實踐基地,提供更多優質資源,讓市民開闊視野、拓展能力,共同感受新時代美好生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