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層花海、混合花境、花卉混播、立體花卉,花卉景觀佈置多種多樣;黃、紅、橙、白、粉、藍、綠,花卉色調多姿多彩……近年來,無論是口袋公園、小微綠地,還是森林公園、濱河步道,通州區的市民最直觀的感受是,家門口的綠色空間越來越多、越來越漂亮。
小微綠地:三季有花、四季有彩
家住合生濱江帝景二期的居民陳先生每天都來小區周邊的小微綠地遛鳥。“出小區走路五分鐘就到了,春暖花開,空氣清新,邊遛彎、邊賞景、邊遛鳥,美極了。”這片小微綠地2022年剛剛建成,總面積共約10000平方米。這裡的前身是拆遷閒置地塊,一直用圍墻遮擋,附近居民只能繞着走。小微綠地建成後,很快就成了周邊居民遛彎休閒的首選。這片小微綠地最大的亮點是種植了11種喬木、12種灌木、4種地被植物,主要品種有白皮松、油松、欒樹、元寶楓、金葉復葉槭、西府海棠、山桃、榆葉梅、木槿、丁香等春花彩葉。
“我們以減量、提質、增綠為出發點,通過植物科學合理的配置,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打造綠色生態花園城區,創造三季有花、四季有彩的植物景觀。”該小微綠地相關負責人張坡説,相比普通的街邊綠地,這塊綠地上的植物物種更加貼近自然。
張坡參與城市副中心的綠化工作已經10多年,全區大大小小近百個綠化項目,包括運潮減河公園、東六環西輔路的景觀大道和帶狀公園,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看到市民在公園裏打卡拍照,我就特有成就感。”
綠化帶:降噪降溫、增綠添彩
東六環西輔路是出入行政辦公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全長9公里,綠化景觀提升和帶狀公園綠化達779.6畝。為體現出綠化景觀效果,營造“丹黃朱翠,幻色炫彩”靚麗的城市風景線,城市副中心在營建風景式防護林的同時,強調與城市的交融,結合林地設計休閒綠道,為市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健身場所。
從植物設計和配置上兼顧四季,突出複合秋色,呈現全線春、全線秋的種植手法。以油松、白皮松、國槐、銀杏、小葉白蠟、欒樹、元寶楓等鄉土樹種為基調,結合“增綠添彩”項目,種植西府海棠、山桃、碧桃、丁香、元寶楓、銀紅槭、挪威槭、金葉榆、金葉國槐、金葉復葉槭等新優春花和彩葉樹種,既具備降噪、降溫、滯塵、增濕等防護功能,又實現了“觀林翠丹霞、賞四季佳景、享自然林趣”的景觀效果。
景觀公園:處處有花、步步是景
除了小微綠地和綠化景觀帶,在城市副中心各類公園的植物配置設計上,區園林綠化局也下足了功夫。“在植物配置方面,最為典型的就是運潮減河公園。”張坡説,運潮減河公園總面積約56.04公頃,改造建設時是將減河沿岸景觀分為“減河月色”“林中芳菲”“茂林秋意”“桃源幽境”四段,並在沿線規劃設計了減河十景。在綠化種植方面,使用樹叢、樹群等手法,保留利用了現有楊柳大樹,又新種植了山桃、李樹、杏樹、海棠、櫻花、玉蘭、梅花等開花喬木。同時,還種植了銀杏、白蠟、楸樹、洋槐、元寶楓、國槐等金色葉植物。
據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城市副中心完成了漫春園、玉春園等5處全齡友好化公園改造,打通小中河、中壩河、運潮減河等164公里綠道中斷點,完成林分結構調整2.93萬畝,建設24處村頭微型公園、22處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11處森林高品質發展示範區,打造城市副中心首個碳迴圈公園和首個區級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全區各類型公園達到51處,更多市民可以在身邊切實感受到生態綠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