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內新增2.3萬個中小學學位 全區“借”編300個搶人才 豐臺教育開啟“強基”之路

日期:2023-03-21 10:16    來源:豐台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3年內新增2.3萬個中小學學位;從2023年起至2031年,每年面向全國引進15名以上領軍型教師;每個街鎮未來都有1至2所優質校(校區)……日前,豐台區全面啟動基礎教育“強基工程”,以教育高品質發展助推全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力爭到2031年建設成為首都教育強區。

  將優秀教師留在課堂教學一線

  連日來,北京線上線下“教師專場”雙選會火熱進行中。豐台區在城六區中搶先發佈招聘公告,教育系統80家單位面向應屆大學生招聘329人!

  之所以能夠如此大手筆“搶”教師,豐台區可是下了“繡花功夫”:對學校編制進行全面清理和統籌管理,激活編制資源,深入推進“員額制”改革,釋放部分學前教育編制補充義務教育學校,計劃統籌全區事業單位編制300個,供教育“周轉池”借用,滿足近期新增教育資源結構性需求。

  努力擴大優秀教師群體是豐台區基礎教育“強基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根據方案,豐台區將每年面向全國引進15名以上的領軍型教師,並根據幹部配備需要和幹部管理許可權,引進全國優秀管理幹部,2023年計劃引進10人。

  “外引”力度空前,“內升”舉措頻出。2月10日,北京小學萬年花城分校教學主任馮林來到位於西城區的北京小學本部挂職鍛煉,在師父李銅主任的帶領下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2023年,豐台區選派18名基層年輕幹部到教育強區優質學校挂職鍛煉,馮林就是其中之一。“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北小’的每一位教師都實實在在地踐行着‘做溫暖學生記憶的教師’的理念,我被感動着,也被‘點燃’了,真正理解了‘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育人’的深刻內涵。”馮林説。

  未來豐臺還將繼續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到區內外名校挂職、出任執行校長、參與高端培訓,進一步加強後備力量,完善教師職業發展臺階,鼓勵和引導廣大教師深耕教育教學,將優秀教師留在課堂教學一線。

  2031年每個街鎮均有1至2所優質校

  北京錢學森中學、北京十八中、北師大實驗中學豐臺學校、北京第五實驗學校、北京十二中、豐臺二中、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北京十中、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人大附中豐臺學校……豐台區從東到西分佈着“十強學校”。

  實現區域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是“強基工程”的核心目標之一。

  “作為豐台區超大型社區,以前每到升學季,方莊地區都要流失一批優質生源,這成了區域教育發展的‘一塊心病’。”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説,為此豐台區打破常規,在2011年實現方莊地區27個教育單位資源整合,建立了以北京十八中為龍頭的方莊教育集群。

  從最初的“抱團取暖”式資源共用,到如今打通各學段學生發展出口的現代化區域教育共同體,豐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方莊模式”已然形成,越來越多本地區的孩子選擇在家門口上學。

  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説,北京十八中的探索與實踐,是豐臺教育“集群+集團”特色發展模式的一個鮮活縮影。截至目前,豐臺在全區已經構建了8個教育集群,210家教育單位實現集群內的協同發展;建立了16個教育集團,涵蓋86所學校,全區約48%的學生享受集團化辦學的優質教育資源。

  接下來,豐台區將以“十強學校”建設為引領,加強豐臺科技園、麗澤金融商務區、南中軸地區等重點功能區的學校佈局,補齊河西教育高品質發展短板,到2031年形成每個集群至少擁有1所優質高中、每個街鎮均有1至2所優質校(校區)的教育發展佈局。

  豐台區還將不斷健全學區制管理模式,使之成為豐臺教育加強頂層設計和資源統籌的最新重要舉措,在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學校合作交流、幹部教師輪崗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以此不斷縮小學區、校際發展差異,打通教育發展模式全鏈條,提升整體教育水準,推動區域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再升級。

  讓每個孩子享有高品質教育

  “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舊址—二七廠1897科創城—二七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文化旅游區”……這些歷史內涵豐富的紅色資源,如今都在豐台區“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手冊上有了詳細的呈現。

  2021年,豐台區整合區域資源,創造性地提出“行走的思政課”概念,構建起了“全要素”“貫通式”“實踐性”的特色思政課程,編印出6本實踐手冊,形成了鮮明的區域德育品牌項目。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讓以“行走的思政課”為代表的特色教育、精品課堂在豐臺越來越多,也是“強基工程”的着力點之一。

  “強基工程”系統提出“學子培育工程”,重點提出要深入推進“行走的思政課”課程建設和實施,同時加強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精品課建設,在全區全面構建德育體系。

  此外,“強基工程”對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均有詳細部署:建成中小學學科示範基地80個,形成開放、共用的學科教研文化。依託區域科技資源打造科學技術教育基地,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豐台區將進一步推進武術進校園,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基地校和品牌特色社團建設。同時,挖掘、整合區域非遺傳承、智慧製造等特色社會資源,建立各類勞動教育基地100個……

  37個委辦局共下“一盤棋”

  基礎教育“強基工程”實施方案梳理了基礎設施、師資隊伍、教育經費保障等基礎薄弱環節,以滿足區域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新需求為中心,確定了基礎建設、名師培養、學子培育、智慧教育、深化改革、協同發展六個方面60項重點任務。

  根據方案,到2025年,新增中小學學位23000個,全區普高率提升至80%以上;到2028年,累計新增中小學學位不低於30000個,全區普高率提升至83%以上;到2031年,累計新增中小學學位33000個,學前教育公辦率達到60%,普惠率保持92%以上,全區普高率提升至85%以上。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豐台區委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説:“教育要改革,就要瞄準‘痛點’,敢碰‘難點’。搞好教育,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事,要舉全區之力。”

  比如“加快推進學校基本建設”任務明確指出,2023年至2025年每年安排新建學校裝修、裝備配備及信息化配置資金約4億元,建設完成中小學21所,幼兒園13所;2026年至2031年,建設完成中小學15所,幼兒園10所。這個任務就由區教委、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規自分局、區住建委5部門共同承擔。

  目前,豐台區已經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細化涉及37個委辦局的具體任務清單,各街鎮、相關部門都要把“強基工程”的任務納入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明確量化階段目標,壓實責任,繪就“一張藍圖”,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援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全區上下真正形成“一盤棋”齊抓教育的模式,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教育支撐。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