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通濟路與宏安街附近將新添一處市民休閒購物的好去處。北京城建集團表示,北投大廈項目已全面復工,正在加快推進二次結構、裝飾裝修、機電安裝、幕墻等施工,預計2023年10月可實現竣工。該項目建成後不僅將成為首個搬遷入住城市副中心的市屬企業總部辦公樓,還會為市民新添一處“空中花園”與休閒購物的好去處。
創新工藝技法撐起休閒購物新去處
在北投大廈項目施工現場,隨着施工期已步入裝飾裝修和機電安裝階段,這裡的鋼結構主體已經封頂,45米的高樓巍然屹立,與緊鄰的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在碧水藍天下交相輝映。
機器轟鳴,吊臂起落,北投大廈項目地上主體結構順利結束,地下二次結構砌築與各項管線安裝基本完工。2022年5月大廈將啟動地上部分大面積室內精裝修,預計在5月底,北投大廈項目將完成幕墻封頂封圍,實現外裝亮相,2023年10月有望達到交付條件。
位於城市副中心0902組團0229、0230地塊,北投大廈項目地處行政辦公區東側,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西側,臨近地鐵6號線東夏園站。該項目總佔地面積1714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1870平方米,其中地上53150平方米,地下58720平方米,地上外幕墻約3.7萬平方米。北投大廈建築功能將以北投集團辦公總部為主,包括地上10層,地下4層。其中地下1層與地上1至3層將用於商業經營。
鉚足幹勁,項目攻堅。“場地狹小,基坑及周邊既有管線繁雜,地源熱泵340口換熱孔深達140米,降水難度大……開工後項目團隊集中智慧攻關,克服了這一系列難題。”城建集團北投大廈項目總工程師李鐵兵介紹,為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施工團隊創新建造技術,例如採取多項措施解決高水位複雜深基坑施工問題,創新彎扭鋼拱殼整體提升方法,結合工程實際,積極應用各項綠色、科技。
“為了支撐巨大的玻璃採光頂,大廈內部採取了相對罕見的鋼結構向內傾斜5.83度的內收式設計,16根內傾斜鋼柱從4層內部共用廣場直通樓頂,撐起了大廈的內部空間與採光頂。”李鐵兵表示,迄今大廈已使用8500噸鋼結構,鋼構件達7458根,焊縫超過了1.4萬條。
4000平方米“空中花園”領銜綠色設計
以綠色三星、健康三星為目標,北投大廈建築將化身為一座健康生態的“綠色智慧大廈”。在降低能耗方面,北投大廈足足安裝了3104塊光伏板,總鋪裝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這座大廈還將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運作模式,全年發電量約為45萬千瓦時,能源系統節能率約達42%。憑藉其綠色體系主動降低能耗,約3800平方米的玻璃幕墻和超2000平方米的巨大採光頂,通過幕墻設計、自然通風采光等創意設計構造,“多管齊下”大幅降低了建築能耗。
未來,一座靚麗的“空中花園”也將亮相北投大廈裙樓三層,為市民增添一所休閒好去處。屆時市民在購物休閒之餘,還可以來到這座面積達4000平方米、視野開闊的屋頂花園,俯瞰副中心城市美景,觀賞四季風光景色。匠心獨具的綠色設計方案,使得這座花園還具備對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的獨特能力,從而降低灌溉用水需求,實現低碳養護,發揮建築的“海綿”功能。
除了屋頂花園的獨到設計,清潔能源的大規模使用也實現了北投大廈的綠色低碳,“地源熱泵+市政熱力+冷水機組+冰蓄冷”的複合式能源系統,比傳統供熱系統運作效率提高了60%以上。
古風鼎紋與新穎結構造就嶄新地標
盛裝啟航展新貌,革故鼎新節節高。2019年10月,北投集團總部率先遷入城市副中心,成為第一家入駐副中心的北京市屬國企。作為北投集團總部的新辦公樓,北投大廈採用“玻璃幕墻+石材幕墻”的混合式週邊護結構,建築外觀端正穩重,形如中國傳統禮器“四方鼎”,取意於團結、互助、昌盛的“鐘鳴鼎食”,寓意於“國之重器、行穩致遠、鼎立四方”。
“為了讓大廈的幕墻紋飾更好地融入質樸傳統的古風鼎紋元素,我們的幕墻方案經過多次方案比選,最終確定了以標準化的幕墻單元層層迴圈,類似竹節連續向上的新穎結構。”李鐵兵説,針對配套不銹鋼板材表面易污損的問題,城建方面還採取了特殊的噴砂工藝,巧手化解了這一難題。
北投大廈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首批首個搬遷入住城市副中心的市屬國企總部辦公樓,也將成為城市副中心嶄新的標誌性建築,助力北投等市屬國企發揮示範帶頭作用,深度參與城市副中心建設,奮力實現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