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永興河濕地公園裏水天同色,春意萌動。同樣涌動着勃勃生機的還有比鄰而居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以下簡稱“大興醫藥基地”)。大興醫藥基地又稱“中國藥谷”,作為首都生命健康産業發展的主陣地,緊抓“兩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産業模式更加成熟,創新生態持續完善,發展品質與效益實現雙贏,已經跨入千億級産業園區行列。一批又一批高水準創新産品正在走向全國,一個又一個擁有原創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正在涌現,逐步與全球巨頭比肩。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藥谷”藍圖已現,崢嶸初顯。
近期,大興醫藥基地裏又傳來了好消息。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産業園首批7個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正式入駐“中國藥谷”。隨着項目入駐,産業園建設按下“加速鍵”。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禮和説,中國在核酸藥物領域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實現與國際頂尖技術並跑,而大興醫藥基地在核酸藥物上的佈局,是張禮和眼中的“堅實一步”。
這並不是大興醫藥基地第一次面向世界、面向醫藥創新前沿“搶灘”,而是一如既往地肩挑使命。
醫藥健康産業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世界各國科技競爭的制高點。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醫藥健康發展,明確提出要把醫藥健康産業打造成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作為中關村唯一冠名生物醫藥産業的專屬園區,大興醫藥基地緊緊抓住“兩區”建設的東風,全面融入北京市醫藥健康産業發展鏈條,從3.5平方公里的傳統園區,變成了擁有600余家落地企業、近3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家上市公司、86家“專精特新”企業的産業新城。
紮根大興的土壤,支撐北京高品質發展,大興醫藥基地始終將目光投向全國、放眼世界,將“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際壟斷”作為創新發展目標,把“助力健康中國、締造世界品牌”作為長期堅守的重要使命。
迎接新藥研發第三次浪潮,大興醫藥基地超前佈局細胞基因治療、核酸藥物、mRNA疫苗、新型抗體等國際醫藥健康領域投資和研究熱門領域,儲備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未來科技項目。緊盯自主研發、國際原創和國産化替代産品,在生命科學領域涌現了一批重大突破和顛覆性創新技術産品。北京藝妙成功獲批全市首張CAR-T細胞治療産品《藥品生産許可證》,華科精準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華脈泰科的主動脈覆膜支架、米赫醫療的人工角膜等産品都處於國際、國內領先水準,在各自領域由“並跑”到“領跑”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20年來,大興醫藥基地先後獲得國家産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中國生物醫藥園區十強、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國家兩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等稱號,以科技創新驅動園區高品質發展,力爭打造生物醫藥世界級前沿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推動“中國藥谷”品牌立足中國,走向世界。
2021年,在同樣春意初萌的3月,生物醫藥基地街區控規獲得北京市政府批復,在現有13.4平方公里基礎上,擴區9.1平方公里,規劃確定了22.5平方公里的新版圖。在北京減量發展的大背景下,這珍貴的“土地增量”是對生命健康領域發展前景的信心和決心,更是對大興醫藥基地的信任和期待,為“中國藥谷”邁向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注入了新的強大動能。當年,大興醫藥基地正式邁入千億級産業園區的行列,達成了園區發展的又一個“小目標”。
這些年,大興醫藥基地的發展呈現出“聚焦前沿、自主創新、高端引領、集群發展”的特點。基地全面對接“三城一區”科技成果轉化和國內外高精尖重大項目,完善産業細分領域,構建開放式創新格局,吸引了世界五百強費森尤斯卡比以及科興中維、民海生物等一批擁有全球領先技術的國內外頭部醫藥企業落地,成為國家發展高端醫藥健康産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區。正在建設中的六大特色産業園區“個性”鮮明,雄心遠在“天涯”。
歲更又一年,藥谷爭春早。大興醫藥基地搶抓春日幹事創業“黃金期”,推動建設細胞和基因治療、核酸藥物等六大特色産業園,率先佈局前沿産業。搞建設、跑招商、籌簽約,熱鬧了“中國藥谷”。通過搶佔特色賽道,提供特色服務,聚集特優人才,出臺特殊政策,打造特色産業園。
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産業園及細胞基因治療産業園近期啟動裝修工程,超前謀劃北京生物資訊智算中心,在靶點發現、新藥篩選上提升效能,全力推動自主創新,加速技術突破。清控醫工融合創新産業園正在進行硬體功能提升,招商工作已經同時啟動,首都醫科大學科技園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中醫藥成果轉化産業園預計8月完工,這些園區都將緊緊圍繞北京醫藥健康和高精尖産業發展需求,聚焦清華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協和醫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技術成果,建立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平臺,推動院內製劑的産業化發展,加速優秀項目落地生根。天壇腦科學産業園正在推進項目審批,將承接全市神經生物醫藥領域創新項目研發和産業轉化,打造生物資訊的戰略資源交匯中心,建成國際領先的腦科學産業研發基地。
“我們有信心通過釋放‘六園疊加’效應,助推‘中國藥谷’建設邁上新臺階。”大興醫藥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據悉,大興醫藥基地已經入駐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病原所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院所10余家,聚集了國家級市級工程實驗室、科技研發機構等各類高水準服務平臺超過120個。通過實施“揭榜挂帥”等項目,僅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産業園的首批入駐企業中,就吸引了2位院士和15位國家傑出青年。大興醫藥基地持續與這些科研院所、服務平臺、特優人才密切合作,為産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助力“中國藥谷”邁向全國乃至全球醫藥健康産業發展高地。
在推動生命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上,大興醫藥基地發揮先進製造和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模式,營造“醫藥·科技+金融·服務”的創新生態。與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合作,建設細胞基因藥物品質檢測聯合實驗室,大幅提升檢測時效,吸引細胞基因企業聚集,進一步完善園區創新生態。打造北交所大興服務基地、北京基金業協會的金融服務“雙引擎”,形成針對園區企業投融資需求的多維度服務響應機制,吸引更多的市場化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在園區聚集,打造金融服務港,不斷升級迭代具有藥谷特色的“金融服務引擎”,為園區企業提供更加完善、多樣的投融資服務,充分激發園區企業的創新活力。
群鳳來巢、活力迸發的背後,是大興醫藥基地建設打造世界一流專業園區運營商帶來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大興醫藥基地既擅長“築巢引鳳”,也懂得“固巢養鳳”,切實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為實現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藥谷”探路“取經”。
大興醫藥基地堅持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發展理念,在交通出行、教育醫療、住宅保障、商業配套等公共服務方面已經形成多元化供給模式,全方位、立體化構建産城融合創新生態。除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外,大興醫藥基地距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六大中心僅10公里,距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僅20公里,地鐵4號線及規劃中的M19延長線貫穿醫藥基地,多路公交車通勤運營,念壇公園、永興河濕地公園美化了居住環境,清華附中大興學校、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大興南校區等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教育資源。尤其在人才服務上,依託大興區“新國門”人才政策體系和市區醫藥健康領域專項支援政策,通過專設人才服務中心,“一站式”受理人才引進、人才公租房、工作居住證、民非組織等企業和人才需求申請。與市場化機構合作創建“中國藥谷·人才學院”,籌建“新國門”英才創新創業加速器,加速建設首都海智基地,申請建設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基地,在建設高水準人才高地之路上,不遺餘力地進行探索。
梧桐樹茂,金鳳來棲。大興醫藥基地從完善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和服務鏈出發,探索“一個平臺體系,一條前沿賽道,一支引導基金、一套專業服務”,實現傳統“一對一”招商向“批次引進”的招商機制創新,推動希濟生物、瑞博生物等一批頭部企業、領軍企業來園區安營紮寨。“這片園區是一片有未來的土地。”入園區企業北京以嶺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廣説。
吸引行業頭部企業和科研力量入駐的因素除了宜居宜業的園區生態,還有完善的政策服務體系、一流的營商環境和“管家式”的企業服務。2022年,大興區入選全國最優營商環境地市20強,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蟬聯全國“最佳引才城市獎”,而大興醫藥基地正是這些成績的重要縮影。
企業的認可是大興醫藥基地産業發展持續向好的重要支撐。未來,大興醫藥基地還將高標準開展景觀及慢行系統建設,推動園區環境“質”的提升,緊盯企業和人才關心的住房問題,啟動國際人才社區、保障性租賃住房、眾籌商品房建設,實現“萬套住房”的職住平衡,當好企業服務“金牌管家”。
醫藥健康産業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大興醫藥基地共擁有上市産品622個,在研産品232個,一類新藥和國家創新醫療器械近百個,多個新品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國家級獎項。大興醫藥基地的高品質發展成果,終將轉變成護航百姓健康情懷,映入萬家燈火。
園區企業百奧賽圖是一家創新技術驅動新藥研發的國際化生物技術公司,擁有獨具特色、涵蓋藥物研發全流程的新藥研發體系。除了支援擁有創新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外,大興醫藥基地還全力推動中醫藥守正創新與傳承發展。北京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歷時4年首創網紅“零號店”;五和博澳公司研發的桑枝總生物鹼片是我國近十年來首個用於2型糖尿病治療的中藥新藥;聯馨藥業人工麝香被列為國家保密品種;園內中醫藥文化展示園、中藥炮製博物館持續傳播中醫藥知識,將傳統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生命健康領域高品質發展的故事正在這裡續寫。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大興醫藥基地將繼續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全力以赴保擴區、精益求精建平臺,匠心獨運打造特色産業園,在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藥谷”,推進生命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