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燈籠挂起來,威武的龍獅舞起來,熱鬧的秧歌扭起來,歡快的高蹺踩起來,咚咚鏘,咚咚鏘……
跟隨着喧天震耳的鑼鼓聲,平谷的年味兒愈演愈濃。
夏各莊鎮
花扇翻飛舞和諧,彩綢飛揚抒豪情。大年初一,夏各莊鎮南太務村秧歌隊從村委會大院開始走街串巷向村民拜年,祝願全村人民幸福安康、萬事如意。
當日上午7時,秧歌隊員們精心打扮、身着秧歌服,他們踩着歡快的步子,舞起艷麗的綢帶、扇子、霸王鞭進行大拜年表演。隊員們個個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排起長長的隊伍,手中揮舞着漂亮的扇子,在鑼鼓的伴奏下踩着鼓點盡情扭起來。繽紛的彩扇,輕盈的舞步,歡快的鼓點將街道變成歡樂的海洋。幽默滑稽的表演,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觀看並贏得陣陣熱烈的掌聲。長長的秧歌隊伍成為春節期間夏各莊鎮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鄰村村民熙熙攘攘站滿了整個街道,增添了濃濃的年味。
據了解,夏各莊鎮近年來深入挖掘“花會”傳統文化特色,讓沉寂了40年的高蹺會大放光彩,恢復了10多首秧歌小調,如今全鎮高蹺會、小車會、霸王鞭、秧歌已形成規模,經常在重大節日期間為鄉親們獻上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喜慶的鑼鼓敲出了廣大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歡暢的秧歌傳遞着節日的喜慶,大街小巷處處呈現出和諧、幸福的氛圍。
大華山鎮
歡歡喜喜 過新年
舞龍舞獅踩高蹺,歡歡喜喜過大年!大家還記得曾經轟動大華山鎮的春節走會嗎?
“福滿京城 春賀神州”,大華山鎮後北宮百年善誠老會重磅回歸,善誠老會展演不僅是大華山春節系列活動的延續,更是大華山鎮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
團團圓圓 過新年
後北宮善誠老會,是大華山鎮後北宮村的民間花會組織,組建於清朝中葉,以創始人“景善誠”之名命名,歷經五代傳承,表演隊伍260餘人,是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善誠老會主要包括吵子、什不閒、小車會等8檔花會,每檔花會各具特色,再加上人們賦予了善城老會的神秘色彩,致使善城老會在16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傳承至今,讓老百姓百看不厭,也是當地群眾每年必追的“春晚”。
大華山鎮百年善誠老會重磅回歸,帶您重溫記憶中的年俗。
熊兒寨鄉
春節到,年味濃!
熊兒寨鄉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巧手做燈籠 溫情迎春節”主題活動,營造歡樂祥和的新春氛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活動中,志願者為孩子們發放製作燈籠的各種材料,耐心地講解燈籠的製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打開材料禮包,取出紙模、穿插打結……小朋友們在志願者們和家長的幫助下做起了燈籠。
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個個造型喜慶、顏色鮮艷的燈籠呈現在小朋友們的眼前。孩子們看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紛紛舉起燈籠展示自己的成果。
“舉辦這樣一次活動非常有意義,既營造了喜慶的節日氛圍,又鍛煉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熊兒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指導員李曉艷表示。
黃松峪鄉
正月初一黃松峪鄉黑豆峪村熱鬧非凡,在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村民們扭起了紅火的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