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發展 助力高大尚平谷建設

日期:2023-01-13 17:18    來源:平谷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平谷區住房城鄉建設委緊緊圍繞區委“1+3+2”工作思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落實市區兩級工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高大尚平谷建設任務,聚焦實現高品質發展目標,在建築市場監管、房地産市場“三穩”、住房保障供給、城市更新謀劃、重大項目推動、綠色發展創新等領域全面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以人為本、實幹為先,做好民生保障

  推動老樓加裝電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老樓加裝電梯是重要的民生實事工程,是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不斷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推動住有宜居、老有所養的具體實踐。區住房城鄉建設委堅持目標導向,不斷健全組織體系,建立區級電梯服務中心、街鄉級工作專班,搭建社區協商議事平臺,形成三級協同聯動機制。堅持標準導向,制定場景化操作手冊和技術導則,統一設計標準、出資標準,規範運營維護管理。全年實現加裝電梯16部,全部開工建設。

  推動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安裝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落實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總體要求,根據住宅小區人口、居住密度、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充電設施建設數量等情況,組織各屬地政府統籌佈局新建充電設施數量和位置,優化充電資源配比,提高小區居民充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2022年在全區45個住宅小區建成電動自行車充電介面3011個、車棚2687平方米。目前全區各鄉鎮街道181個住宅小區已累計配建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3.3萬套,建設覆蓋率達100%。

  物業管理“新三率”水準持續提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框架下物業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選取試點小區開展業委會履職考評,對物業服務企業進行年度綜合評價,公佈企業“紅黑榜”,倒逼企業服務品質提升。搭建區、街鄉、社區三級物業管理組織架構,對3個試點小區開展業委會履職考評,對10個試點小區開展物業服務綜合評價,按照“一小區一方案一台賬”方式,持續推進物業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一批群眾訴求較集中的問題得到有效治理,18個小區退出專項治理名單,物業管理“接訴即辦”水準走在全市前列。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産權住房及安置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增加保障房源供給,建設籌集各類政策性住房1403套,竣工各類政策性住房4144套,新市民、青年人的租住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區域職住平衡更加完善。不斷提高公租房保障率,堅持實物保障與租賃補貼並舉,發展公租房實物配租與市場租賃補貼相結合的租賃住房保障模式。公租房備案家庭保障率84.57%,重點人群保障率89.81%,兩項保障率居全市第一。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住房保障民生兜底作用進一步凸顯。

  盤活存量、做優增量,統籌推動城市更新

  老舊小區改造提速增效。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是老百姓關注度極高的民生工程,是補短板、強弱項,提升居民居住品質,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舉措。2022年推動完成2個小區3.61萬平方米的整治工程,新開工5個小區10.1萬平方米的整治工程,新確認4個小區16.65萬平方米的整治項目。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改造,形成“投融資+設計+改造+運營+物業管理”一體化的社區治理模式,對南小區鍋爐房、濱河街道原辦公用房進行更新改造,規劃建設成集社區服務中心、鄰里商業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康養照料中心於一身的社區綜合體,完善區域公共服務設施,補齊商業功能短板。

  棚戶區改造加快推動實施。棚戶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平谷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共3個,分別為府前街一期項目、府前街二期項目和南大門項目。2022年6月,全區首例棚改項目府前街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回遷房如期交付使用,實現“交房即交證”,回遷居民告別低矮破舊棚戶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老城面貌煥然一新。府前街棚改(二期)、南大門棚改項目安置房建設加快進度,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中。

  嚴守底線、防範風險,築牢安全防線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全速推進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堅持高位統籌,成立區級領導小組,組建部門工作專班,建立“周調度、周通報、周排名”機制。全面排查,狠抓“百日行動”,“三賬合一”建立底數臺賬。分類施治,按照“五應五盡”的原則進行整治。推動完成經營性自建房排查,共排查房屋6627棟,其中一般安全隱患房屋787棟,重大安全隱患房屋80棟,全部落實管控措施,啟動非經營性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

  落實監管責任,緊抓建築施工安全生産百日攻堅行動,加強網格化執法檢查,開展防高墜專項治理,建築領域安全生産秩序良好,未發生安全生産事故。建築工程品質不斷提升,全年共6個項目獲得北京市建築長城杯獎項,3個項目獲得北京市綠色安全工地稱號,1個項目獲得北京市綠色安全樣板工地稱號,休閒大會主會場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

  農村住房品質顯著提升。加快推動抗震節能農宅建設,提高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和綠色發展水準,全年共推動完成農宅抗震節能改造1653戶。加快推動農村低收入群體、優撫對象危房改造,保障農村住房安全,全年開工改造45戶,完工18戶。加快推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落實農村房屋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為鄉鎮政府做好技術指導和服務,提高工程措施整治率。

  優化服務、提升質效,推動經濟發展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促進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全力推進房地産項目開發投資,有力支撐全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在房地産投資管理中堅持提前對接意向主體,為企業做好服務,優化審批流程,推動房地産項目“拿地即開工”。城建·京能·樾園項目拿地84天取得開工許可證,創造了平谷速度。房地産領域全年預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6.08億元、建安投資14.42億元。房地産銷售逐漸回暖,馬昌營共有産權房項目4天售罄,全年預計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